周宇锦
[摘 要]高中歷史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历史性思维。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使得很多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淡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短缺,只是一味地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失去了学习历史的活力和激情。对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新课标对高中历史学科的新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模式,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向前发展。
[关 键 词]高中历史;多样化;直观化;生活化;问题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5-0095-01
情境化教学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有效融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创设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情境。这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创设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科的学习当中,增强历史学习动力,推动历史学习能力的全面增长。
一、运用直观式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课本上比较抽象复杂的历史知识理解起来会感到非常吃力,学习的过程也会显得非常耗时耗力。正是由于历史这门学科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在历史课上必须要做到聚精会神,为接下来历史学科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知识,促进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展示或者多媒体放映等方式,使得历史这门学科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历史内容,更好地参与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中。
例如,在向学生讲《魅力独特的书画》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运用了直观式的情境教学模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书法,如王羲之的作品等,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本节课的历史知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融入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中来,更好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
二、运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历史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本质上来说学习历史是为了社会生活服务的。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要从生活现实中发现教育契机,然后依据历史学科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将抽象的理论学习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理解,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历史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科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历史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革命烈士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历史学科的热爱;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烈士陵园,让学生感觉到现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先烈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并对先烈们表达敬意。
三、运用问题化情境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历史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得到不断更新。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育教学的根本在于唤醒、鼓励、激励,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创设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更好的学习体验,通过自主思考和学习,由浅入深地逐步完成教学任务。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赖于问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质上就是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相关内容,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在向学生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章节的时候,我根据本节课的历史学科知识,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我提问的问题如下:1.从贫穷落后到文明富裕我们用了多长时间?2.交通和通信工具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大众传媒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对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从而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郑宇. 高中历史生命课堂构建及生命教育审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5X):50-51.
[2]岳晓杰.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策略研究[D]. 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