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盛舞台历史沿革

2018-05-14 08:59张珊
北方音乐 2018年12期
关键词:黑河

张珊

【摘要】黑河市坐落于祖国东北边陲,从民国初期到建国,黑河地区先后曾出现过许多的演出团体。本文主要介绍黑河最早的专业演出团体阜盛舞台,按照民国初期至满洲国成立时期、满洲国时期至解放战争前期、解放战争时期至建国前期、建国初期四个时期进行介绍,还原阜盛舞台伴随着历史兴衰的演变。

【关键词】黑河;阜盛舞台 ;黑河评剧院 ;黑河评剧团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民国时期,黑河出现了最早的剧团阜盛舞台,从阜盛舞台发展到最后的黑河评剧团,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更像一位历史的见证者,把昨天娓娓道来。民国时期,黑河地区的生存环境恶劣,“不尚实业”,人口发展缓慢,但边境贸易、采金业发达,素有“三千里江山金子镶国边”之称。1904年开始,日本已经在我国东北发起了与沙俄争夺远东霸权的战争。1933年1月1日日军占领黑河,黑河沦陷后许多日本军政人员家属以及大量的劳工因日本的移民政策被迁入黑河,文化生活在这一时期受日本人的控制严重。沦陷时期,伪黑河省公署由总务厅管理文书档案。1945年日军败退时,日本人将伪满黑河道的部分文件掠至伪新京(今长春)、奉天(今沈阳)等地,部分档案被就地销毁。因此,关于黑河地区清末、民国初年以及日伪时期音乐史资料的搜集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对黑河地区有关的音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国初期至满洲国成立时期(1912—1930)

民国初期,由于黑河地区采金业的发展,经济实力增长,黑河地区出现了短暂音乐文化繁荣。这时京剧在黑河地区开始盛行,评剧开始流入。此时黑河地区出现了较为出名的音乐团体阜盛舞台。据《瑷珲县志》记载,1913年黑河地区开始出现了专业的演出场所“阜盛舞台”,俗称“西戏园子”。舞台设有楼上的包厢以及楼下三个等级的池座,前六排设有方桌,后排是长凳,两侧则设有边坐,可容纳观众达两千人。后改名为福有茶园,又改为福有舞台。

1928年、1929年连续两年黑河遭遇了特大洪水,土匪活動猖獗,以及中东铁路事件,使黑河地区音乐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日伪统治时期至解放战争前期(1931—1944)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进军东北。1933年1月1日占领黑河,同时将军事力量放在中苏边境上,力图与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苏联同时抗衡。日本在野心侵占中国的同时觊觎着苏联的远东领地,黑河省作为国际性的反革命地具有深远的意义。黑河地区的音乐文化也随着我们祖国大历史的长河起起落落,处于多变的状态。日军占领黑河后实行奴化教育,企图在东北的土地上培养第二批国民,学生每天升满洲国国旗,唱满洲国国歌;升日本国旗,唱日本国歌。学校学生学习满文、日文,学校只讲东北史不讲中国史,日本妄想将东北从中国的版图上割裂下来。对于鄂伦春这样无文字的少数游牧民族等更是提出不开展其文化,要维持其原始生活,致使适龄儿童得不到基础教育成为文盲。在14年的殖民文化与统治教育中,严重阻碍了黑河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黑河人民在法西斯统治下受尽了凌辱和压迫,因此也激励了一大批有志之士为了祖国独立而英勇奋斗。

日本特务机关在管理期间向人民群众配给鸦片,从精神以及肉体上控制和毒害黑河地区的人民。这一时期,福有舞台戏院的演员们鸦片上瘾严重,演出水平严重下降。另外,由于康德年间边境地带进出人员管控严格,外地人员前来演出手续烦琐,致使外地演员大多不愿到黑河演出,此时戏院景象一度萧条不景气。1943年3月,伪黑河警务厅日本厅长金川和警务股长警正叶炳煌出面召集了黑河士绅开会,重新集资开办了戏院。重开后的戏院更名为“黑河大戏院”。除京剧、评剧外,此时大戏院有时也演出河北梆子。戏院除底包(配角、打小旗、不流动的长驻演员、乐队)演小戏外,主要邀请齐齐哈尔、哈尔滨、沈阳等地的名角来黑河演戏。

但是,这一时期除新演员来“打炮”时戏院满座外,平时上座率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六十。1944年,剧院开始改为对号入座的坐席,可容纳观众总数不变,仍为两千人。

三、解放战争时期至建国前期(1945—1949)

1945年,黑河解放不久,我便派干部进驻了黑河城区,这时期的为建设黑河根据地,黑河中心县委提出的主要有四项任务:彻底剿灭土匪;整训部队;发动群众;锄奸。1945年刚刚解放的黑河地区百业待兴,剧院也曾赴哈尔滨邀角,戏院组织“底包”继续沿袭演戏,但最终因为观众太少,在演出十几场后,于九月末停演。至此,戏院“底包”大多各奔他乡,以另谋生计。福有舞台也就此再未使用过,1949年由园东王竹青拆除。

1946年(有的资料显示1947年初),在黑河工委的授意下,原黑河大戏院经理朱佩行组织了20个票友(蒋义学、朱佩行、张九鹏、王堃山、王连福、北木生、张庆福、袁显亭、齐国才、焦玉坤、郑兆祺等),自愿成立了黑河评剧团,最初定为“国剧研究社”,后改为“黑河评剧团”。这时的黑河评剧团已经属于私人合营,评剧团设立在伪满满映馆,通常营业时间为周六、周日,票价三角,可容纳观众400余人,单从戏院可容纳观众数来看,戏院的规格已经大不如从前。自愿组织起立的黑河评剧团按他们的话是小股子班,这些人白天各自有正当的职业,演戏及排练时间都在晚间。收入最开始由演出费用均摊,后改为按艺术水平分等级发放。

剧团最初的负责人为蒋义学,剧团还邀请了京剧演员周喜增作为教师,于周喜增的“志诚德镜庄”学习,周喜增的工资主要由演员及演出收入支付,月工资为八十伪币。这一时期黑河评剧团的主要演员有朱佩行(大花脸)、王连福(青衣)、刘孔仁(老生)、张庆生(老生)。黑河剧团除在戏院演出外,剧团还经常赴黑河周边地区巡演,先后演出《空城计》《坐宫》《法门寺》《洪羊洞》等戏。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寄住在张庆福家里的眼盲奇人王汇川也参加了这个剧团的演出,为黑河城市文化的繁荣以及后来黑河评剧团的正式成立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1947年,黑河地工委对剧团加强了领导,支持演出,并组织了大量的学习活动。这一时期剧团的主要演出内容还是以京剧为主,但为了配合政府的宣传工作,有时也演出了一些反映压迫及抗战题材的歌剧,例如《白毛女》《烈士碑》等。

四、建国初期(1950—1963)

1952年,国家对黑河剧团进行了适当的补贴,成为了民营公助剧团。1953年由黑河专署文教局领导正式成立了黑河评剧团。同年,黑龙江省具影响力的演员筱黛玉来黑河演出。1955年京剧演员史富兰来黑河演出,此时的评剧团京剧、评剧穿插演出,演出主要以评剧为主。1922~1945前后约有四十多名京剧、评剧以及河北梆子剧名角来黑河演出,如小香水、王汇川、金刚钻、方荣翔、海艳琴等。1956年,黑河评剧团创作的评剧《猎犬失踪》在黑龙江省举办的首届戏曲文艺汇演中,获得了表演奖、作曲奖、创作奖、舞台美术奖四个奖项。同年,经黑龙江省批准,黑河评剧团成为国营剧团,除坚持剧场演出外,剧团每年利用大约三个月时间在周边农村、各县及矿区进行巡演。1962年10月,黑河评剧团下放爱辉县,由县文教科领导。

五、总结

黑河市作为口岸城市,是我国北部正面的核心阵地。从清朝、民国时期开始这里就占有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是俄罗斯与日本等国争夺远东霸权之地。对于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文化生成一定具有自己的特色。阜盛舞台伴随着大历史的起起落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也在逐步改革、完善。从阜盛舞台到黑河评剧团,阜盛舞台经历了风风雨雨,无数艺术家为阜盛舞台的兴衰贡献着自己的汗水。作为最早的专业演出团体,发展为后来的民营公助演出团体,直至最后国营剧团成立,为适应其自身发展,阜盛舞台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变。

猜你喜欢
黑河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最北自贸区助力龙江扩大开放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郭晓芹的诗
九月,我在黑河水边
区域成职教育定位与新思路
黑河对俄边境旅游的发展路径探析
美丽的黑河
“旅游+”新时代下黑河旅游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