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工业设计双创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遵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反向设计原则,通过分析国家、用人单位和学校等多方需求,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构建为达成目标的毕业要求以及两者之间各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搭建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业设计;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成果导向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2-0089-03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诸多政策措施的出台,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活性因子已成为教育改革内生变量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工业设计作为设计创新的活性因子,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力量。意大利创新管理专家Roberot Verganti (2003)认为,设计驱动创新是区别于市场拉动创新和技术推动创新之外的第三种创新模式,工业设计在创新创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然而,我国创新创业相关的学术研究仍为起步阶段,高校尝试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多为结构松散的选修课,与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相互结合形成完整课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应是培养目标要素的确定,进而明确毕业要求,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发挥切实的作用。因此,结合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中遵循的反向设计原则,以学生能力获得为中心,构建并厘清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映射关系,是推进工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1 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即毕业要求的制定思路
成果导向又称为目标导向,遵循的是反向设计原则,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中以学科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的方式,是由需求为起点,通过需求分析制定培养目标,毕业知识能力要求(毕业要求)保障培养目标达成,然后以毕业知识能力要求搭建课程体系。因此,在构建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过程中,首先要基于国家社会发展方向、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等清晰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其次参照人才需求准确定义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再者,根据培养目标明确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毕业要求,最终为课程体系及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2 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分析
2.1 国家层面需求是前提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升,国家发展战略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阐明了创新是促进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围绕国家创新推动发展的战略,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多次提出工业设计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工业设计作为设计创新的关键抓手和方法在国民经济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并支持创新创业活动展开,并着重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落实与推进。其根本目的是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双创意识与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人才。
2.2 行业和用人单位需求是依据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设计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产品主体设计,逐步向融合技术、艺术、商业、人文生态和产业链整合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转变。从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给工业设计作的比较普遍认可的定义来看:工业设计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视觉及心理感受,而赋予产品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定义清晰地阐述了工业设计主要对象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设计师应着重寻求和解决人——产品——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在工业设计活动中要从用户、企业、环境等多方的角度将产品的概念、造型、色彩、结构功能、人机界面等的诸多问题,融入对社会、人文、生态等方面的哲学思考。1998年,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对向全美设计公司和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认为工业设计人才最重要的前9个知识能力是:(1)创造性的解决问题;(2)二维概念图的绘制;(3)口头及书面表达;(4)材料与生产工艺;(5)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6)多学科交流;(7)概念模型制作;(8)企业实习;(9)设计理论。笔者通过智联招聘平台,收集部分设计服务公司和制造型企业的工业设计人才招聘需求,如表1、表2,企业岗位职责要求集中体现在:(1)市场调研、用户研究;(2)项目设计研究,设计创意草图呈现,输出创意思路;(3)善于沟通,具有协作精神;(4)能独立完成设计,具备较强的手绘能力、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等。任职资格强调:(1)较强的造型能力;(2)良好的草图技能、二维及三维表现能力;(3)熟练运用设计软件;(4)创新意识强;(5)熟悉常用材料及其应用;(6)熟悉结构工艺等工程知识;(7)熟悉市场需求动态,能挖掘数据、分析研究和应用;(8)善于思考、有学习力;(9)有团队协作精神,善于沟通;(10)敏锐的洞察力。从需求分析可以发现,专业技能是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基本要求;对创新能力、跨学科知识能力,商业知识和个人综合素质,如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人文知识等也有着较高的期望。任职资格中多数提到的“需要工作经验”,表明设計人才不仅仅要能设计产品的功能与形态,还要考虑设计的可行性,要从企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开发设计产品,并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另外,从需求中也能发现,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专业知识技能的和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应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创业技能,如捕获社会需要的能力、管理能力、事业心和坚强的意志力;有较强的人文观念,良好的协作精神和敢于担当风险的能力等。因此,行业与企业的需求即是制定工业设计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学生能力要求的依据,也是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适销对路的关键所在。
2.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保障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设创新性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善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是新时期高等学校的战略任务,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2017年9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在“—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上提到,至201 6年底,全国高校开设的双创教育课程达2300多门,双创教育协会、创业俱乐部超过10000个,教师超过26000人,200多所高校与阿里巴巴等干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实施了产学合作。为适应这一趋势,福建工程学院当前正致力于实现从新建本科院校向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应用技术大学转变,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水平与办学层次新提升,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内高水平示范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并于2016年12月成立了在校党委统筹领导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下设创新创业基础教育中心、创业实践中心、创新创意中心及各学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机构开展工作,同时设立了2000万元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工作保障,这从思想和行动上体现了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认可。工业设计所在的设计学院也以“立足海西、国际接轨、面向基层、贴近行业、服务社会”作为设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以培育具备创造性、前瞻性和主动适应性的现代大学人才品格,作为设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学院通过成立创新创业社团,组建双创教育师资队伍,举办创新创业沙龙、学术讲座、研讨会、专利培训会等,引导师生积极组织参与学科竞赛,打造具有设计类专业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开展针对多个行业的设计工作营,特别是在工作营的开展模式上提出“8421”概念,即每年暑期每个工作曹选拔8位同学参与(以三年级为主),经过十天集中设计工作,企业与学生有了较为深入的相互了解后,有4位同学留在企业暑期实习,在此基础上2位同学将企业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展开,最终签订1位学生就业协议。以上,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结合我校教育系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极大地激发了师生投入到创新创业的热情,这对于我校开展工业设计双创教育无疑具有推进作用。
3 工业设计双创人才培养目定义及其毕业要求构建
以成果导向为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对学生在毕业五年后职业能力的概括描述,也是构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以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毕业要求是描述学生毕业时通过专业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取得的学习成果。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做什么为关注点,毕业要求注重学生具备什么能力,他们是互为结果和前提的关系。过往众多院校,遵循1998年中国教育部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中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宽泛、趋同和特色优势不够鲜明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我校工业设计14版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系统的设计思维、敏锐的思辨能力、逻辑的分析能力、扎实的设计基础知识、熟练的设计表达能力、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设计部门、科研院所等从事设计管理、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或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面向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同样存在相同的窘境,未能从创新创业角度,从需求出发对培养目标进行总体概述,与之相适应的毕业要求也就难以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文章从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出发,以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基础,充分考虑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要素,并结合我校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向的办学定位特色,对《工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系统思维理念》一文中的工业设计培养目标做了进一步修正,将人才培养的能力、知识与社会、企业等的需求逆向关联,明确我校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义是: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较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力,能够应用设计理论、方法解决实际设计问题,能够在跨领域的团队中发挥有效作用,能够通过其它学习经历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善于沟通合作的从事产品设计开发、设计管理或自主创业的应用技术型综合性人才。如表3,将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成A-G7个指标点,同时以实现培养目标达成为前提,结合以上分析研究结果,将毕业生毕业要求分解成12个能力指标,并建立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关联度图表,如表4,以期进一步梳理出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最终制定工业设计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4 结语
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及为达成该目标构建的毕业要求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础,文章以成果导向理念下反向设计原则为制定思路,通过分析国家社会、企业用人需求,并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二级学院自身特点,制定了从需求出发的工业设计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和及达成目标的毕业要求,理顺了两者之间的印证关系,以期进一步搭建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并最终形成完整的工业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2015-05-13
[2] Verganti R.Design meanings,and rodical innovation:a meta-model and a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gement.2008.25(5):436-456
[3]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育,2015,3.
[4]宋慰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设计是方法[J].装饰,总第281期,2016,09
[5]张磊,葛为民,李玲玲,钟蜀津工业设计定义、范畴、方法及发展趋势综述[J].机械设计,第30卷第8期,2013,8
[6]Michel L.N How to become the best for designer[J].Journal Mechanical Design.1999(3): 92
[7]陳希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03-20
[8]邱志荣.工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系统思维理念[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