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敏芳
神话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文体类型,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范畴,更是促进学生言语生命和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凭借。本文试以神话类课文为例谈语文课堂核心素养的培植,力求提升深化文本的教学效益,将神话故事中的营养精华输送给学生。
聚焦“语言特点”,着力语言建构与运用
神话的语言充满幻想,简洁流畅,清浅通俗,切合儿童简单的阅读习惯,从阅读的最初就抓住了儿童读者的心,学生乐于积累、运用。在教学中,就要彰显神话语言的这一特点,捕捉文本表达形式,扎扎实实落实语言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感悟中获得语言建构与运用。
[片断撷取]
師: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乡亲们时,你觉得她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是什么?
生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生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生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和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师:后羿对嫦娥的情感,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
师:乡亲们又何尝不想念为了他们而永离人间的嫦娥呢,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
师:月光如水,思念如潮,让我们也为她祝福吧,拿起笔代乡亲们写下对嫦娥的祝福,也可以写下自己的祝福。
在教学中,我立足课堂,以生为本,着重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带孩子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在教学中播下阅读、学习的种子,传递语言的密码。
聚焦“想象特点”,着力思维发展与提升
神话故事以其瑰丽神秘的色彩和大胆奇异的想象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倍受小朋友的青睐。在神话题材类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想象,从而积累语言,培养能力。
[片断撷取]
师:以前没有火的时候,人类的生活多么困苦,现在有了火种,人类的生活就怎样了呢?谁能用“有了……就……”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生1:有了火,人类就可以烧烤食物;有了火,人类就能驱寒取暖;
生2:有了火,人类就可以打造工具;有了火,人类还可以驱赶野兽……
师:长期生活在寒冷与黑暗中的人们,得到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场景呢?课文中没有写,我们能想象得出来吗?同桌讨论讨论。
谁先来说?(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等,丰富多样地展示欢乐的场景)
生1:大家把普罗米修斯团团围住,纷纷向他表示感谢!
生2:人们与普罗米修斯一起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幸福的时刻。
生3:他们把普罗米修斯高高抛起,嘴里不住地说:“你是我们的大英雄!”
“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想象是学生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学中,要善于巧妙地抓住课文的留白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发挥想象,以此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聚焦“人物特点”,着力审美鉴赏与创造
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神和人的结合,性格鲜明,能力大多不平凡。他们各具性格,多彩多姿,活动在古代幻想艺术世界之中。教学中,要深入分析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感受这些人物身上超凡的能力、高尚的品质、美好的意愿……
[片断撷取]
师:同学们,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吗?四千七百四十五天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禹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治水
教师引入微视频《三过家门而不入》,让学生知道大禹三次路过家门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师:他为了治水,顾不得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亲人,心中装的是大家。(板帖:三过家门而不入)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禹?
出示:( )的大禹(伟大、一心想着别人、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值得尊重……)
师:正因为大禹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智慧,有着这样为人类奉献的精神,所以人们把大禹尊为神,在重庆的湖广会馆就有人们为他修建的大禹王宫,立的大禹神像。
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初步领悟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大禹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立体了起来!
聚焦“源头特点”,着力文化传承与理解
神话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流传久远的传说,寄托着心中美好的愿望,承载着文明传承的重任……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引子,带动学生多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如《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学完课文后,可以布置作业“搜集各个民族的神话故事”;学了《哪吒闹海》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精卫填海》《神笔马良》等故事;学了《嫦娥奔月》一课,可安排学生再读《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走进丰富的神话世界,接触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引领孩子大量阅读神话,进一步领略神话的魅力。
(江苏省常熟市琴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