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美
新课程改革至今,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都在不断的更新、变革中。随着英语教学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问题在课堂中显露出来。
改进的方面
课堂提问表面化。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经常通过“Free talk”“Ask and answer”等形式来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形式比较直观,便于教师收集学生的信息。然而,有些教师一堂课中的问题以“Yes or no?”“Are you ready?”“Do you understand?”这类问题居多。学生回答的不是“yes”就是“no”。这些问题比较表面化、缺乏思考含量。有层次、有内涵的提问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单一化。在小学阶段,英语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师为了扎实完成教学目标,会把重点放在课本上,局限于教材。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方式是比较局限的。为了应试,较多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的教授与讲解上,巩固和拓展也围绕这些重点内容展开。这种以知识内容为主的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教师教得精疲力竭,学生却收获寥寥。
教学过程形式化。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强调英语课堂教学要从“注重结果”向“重视过程体验”转变。为了体现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大多会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演、说、唱、跳等教学活动形式,课堂气氛由此变得活跃、热闹起来。但游戏还是比较浅显的,它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帮助也是短暂的。很多时候游戏为学习服务的功能不能体现,整个教学过程成了各种教学形式的生搬硬套,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堂评价泛滥化。在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见这样的现象:学生只要有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表现主动时,教师会马上給以“excellent”“super”“good job”等语言鼓励。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布置一个教学任务,有学生完成得较好。这时,教师要求全班的学生一起对他进行表扬:Good, good, very good!这样一来,一堂课中学生反反复复表扬了其他同学好几次。这样的表扬并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是老师的安排。表扬过多、过频反而影响了它的价值。
改进的策略
要使英语教学有“深度”,教师们既要关注书本知识教授,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深度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其教学策略有助于改善教学表层化、局限性。我基于“深度教学”的理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探索。
课堂提问:拓展思维,发展学习。教师的提问要有“悬念”,所提的问题可以不止一个答案,问题要有联系、层次和深度,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在上有关颜色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们交流各自喜欢什么,接着直接切入正题。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这样设问:“I have a new car. What colour is it?Guess!”这种启发、发散的语言让孩子发挥充分的想象。孩子们可以有不同的回答,在比较轻松的情况下巩固了颜色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立足文本,回归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运用于生活;英语也是一种文化,学生通过文化差异对比来认识整个世界。要使英语教学有深度,教师们应努力挖掘出教学主题与生活的关联,充分利用好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接地气”的英语教学。
教学过程:符合逻辑,重视意义。游戏是英语学习的一剂“兴奋剂”,但不是“防腐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来维持学习英语的动力。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小学生对这种语言的一种好奇和兴趣。不过,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内容的难度不断加深,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会呈现反比例发展趋势。巧妙地将游戏安插在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并在游戏中轻松将相关的知识点巩固好。但游戏不宜过多,且一定要为英语教学服务,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也是锻炼意志的过程。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会有一个“倦怠期”,教师要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冲破学习的“极限”,轻松“奔跑”起来。
课堂评价:关注差异,提升价值。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但如果教师的评价“比比皆是”,其效果也就“波澜不惊”。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学习差异,在评价时以学生取得的进步为基准,多以“纵向比较”来激励学生努力向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评价能深得学生之心。教师需要做个有心人,多交流,多观察,多总结,评价才能恰到好处,这样的课堂评价才能发挥其价值功能,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
开展深度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新的探索方向,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明显帮助,同时也是深度学习是未来英语教育的方向和发展趋势。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将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更适合时代发展和学生能力需求的英语教育新模式。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