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玲燕
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领域,小学语文课的绝大部分课时都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是使学生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但事实上,不少教师对阅读方法“好像知道”但“其实不知道”,按部就班地进行阅读教学,使课堂失去了原有的生动活泼,学生失去了提升文本赏析能力的机会。教师自己都缺少有效的阅读方法,怎能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对比阅读的意义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事物需要比较更清楚,阅读同样需要比较才更明朗。正所谓“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认为,“对比阅读”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赏析到文本深层的内涵。
所谓对比阅读,是指选取与文本内容有关联性的文本内容,即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内容,可以是将文本内容进行调换、删减、更改后的文本内容,与原文本对比着进行阅读。它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表达的重点更透彻地感悟,对文本语言特色更精准地把握。下面,我就以《夹竹桃》一课为例,说一说对比阅读的具体方法。
对比阅读的方法
《夹竹桃》是一篇状物散文。执教者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不仅要读懂夹竹桃的特征,即花色、花期、花影,还要从中读到季羡林先生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三板块,即挖掘特征、细品花影、体会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状物散文的文本特色,执教者用了大量对比阅读的方法。
词句在文本中承担着各自表情达意的作用,但是只靠教师直白又生硬的解释,学生是无法切实感受到这些词句的独特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光、丰富的经验,将这些关键词句进行调换、删减、更改,形成“变文”,引导学生在深入原文本的基础上,对比原文与“变文”的表达差异,去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表达效果。例如,在板块二“细品花影”中,执教者在“花影”这一板块的教学上浓墨重彩,因季羡林老先生尤其擅长想象的描写,这篇《夹竹桃》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原文对比“调换版变文”
师:“想象部分生动的不止语言,还有幻想的内容令人觉得生动。那么这想象的内容,是不是想怎么想,就怎么想呢?能不能把它们的位置随意地换一换呢?就像这样。”
(出示调换后的内容:)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们清晰地发现,从轮廓范围来看,这原文的地图、荇藻、墨竹的范围越来越小,目标越来越聚焦,原来想象不是随意的,不能调换顺序,因为想象是有层次的。
原文对比“删减版变文”
师:“季羡林先生的联想和想象的确精彩,我们知道大作家写作都是惜墨如金的,我能不能把后面计划都删了,只留这3句精彩的想象呢?”
(出示删减后的内容:)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都知道不可以删去。理由一,去掉了后面的想象内容,画面就静止了,不生动了。“小虫子爬过”“夜蛾飞过”“微风乍起”使画面静中有动,添了许多的生趣,更能突出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理由二,从动的程度上来说,是越来越快的,既不能删也不能随意地调换,因为想象是有节奏的。
原文对比“更改版变文”
师:“想象的内容的确有趣。老师小的时候,也玩过月影,影子里自己成了一个勇猛的战士。那这里,老师能不能换一换,想象成奥特曼打怪兽,好不好?或者换成恐龙?也很有情趣。”
同学们通过对比思考,发现老师提及的想象内容根本不能表现出夹竹桃花影的特征,与季羡林的生平经历也毫无关联,而且也不符合当时夜晚的恬静惬意的意境。因为,想象不仅要有层次、有节奏,还要有意境。
至此,将原文经过调换、删减、更改形成“变文”,通过对比阅读,有效推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让学生站在了课堂中央,不是执教者的灌输,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揣摩体悟、对比品读,鲜明深刻地感知了散文想象的三大特征,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对该类文本赏析能力。
这节课中,执教者多次运用了对比阅读,恰如其分地让学生鲜明而又深刻地感受了文本表情达意的作用,准确而又深入地把握了散文的语言特色,学生对于这类文本的赏析能力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提高。可以说,对比阅读功不可没,它不仅让学生感悟了文本的语言特色,掌握了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升了文本赏析能力,不愧是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