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制共同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05-14 09:44姚浩宇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1期

姚浩宇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而“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也促使我们要转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念,进而构建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为特点的开放性地理课堂。

2016年9月,苏州市平江中学首次提出了导生制共同学习的新型合作教学模式,并在其后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导生制共同学习的提出和实践,积极回应了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小组建设,合作内容肤浅、形式单一,教师缺位与越位,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评价粗放与滞后等问题。下面就以我所执教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谈一谈具体做法与体会。

加强共同体建设引导学生互学互“导”

组建不同层级的学习共同体

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原则,根据学生学科学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组成各组间学习能力相当的四人学习共同体。在座位安排上,我们让AD形成两人同桌(其中A为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以此类推),BC形成两人同桌,并使相邻三组之间的A同学组成学习铁三角。组内形成两人伙伴,四人小组互助交流单元,组间形成铁三角合作攻坚单元,充分发挥“领袖”学生“导”的作用。

给予必要的角色分工。

根据课堂教学特点,我们分别赋予各层级学习共同体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充分利用学生能力上的差异,给予较强的学生“导”的责任。

两人伙伴——围绕课堂中能力要求较低的学习任务,两人间在能力较强的学生(AD组合中的A同学,BC组合中B同学)引领下相互督促、交流、鼓励,共同完成学习低阶学习任务。

四人小组——围绕课堂中能力要求较高的学习任务,在A同学的引领下,采取相应的交流互动模式,合作完成。

铁三角——围绕课堂中特别难的问题、习题或者其他学习任务,当四人小组难以应对时,可先通过相邻铁三角(三位A同学),合力攻坚后再将成果带回小组内,加以补充完善。

精心设计课堂学案搭建共同学习支架

把握课标要求,紧扣双核,精心设计双人共学任务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课时的基础知识点并不多,难度也不大,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双人互学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我在“夯实基础”和“知识总结”两个教学环节中,分别有针对性的设计双人共学任务,要求同桌的两位同学在独学基础上,相互检查,相互讨论,相互修改,以达到快速掌握及巩固知识的目的。

(1)在“夯实基础”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共学任务:

此环节在设计中,有三个注意事项:

第一,明确阅读范围,规定完成时限,先独学,再双人共学。

第二,可以采用填空(如本例),也可采用表格或作图方式,视情况而定。

第三,围绕课标对知识点作初步梳理,无论采用填空、表格形式,均要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在“知识总结”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共学任务:

双人边讨论边补充、完善如下知识导图:

此环节在设计中,有三个注意事项:

第一,围绕课标要求,紧扣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

第二,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以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

第三,边讨论,边总结,视时间多少,课留作课堂总结,也可留作课后作业,以便自我巩固。

把握重点、难点,善用图文,精心设计四人共学任务

正确分析并处理教材重难点,是把学习引向高效的关键所在。什么是重点?重点是指课标中最核心的知识,是可迁移的知识。什么是难点?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落实教学重点是学生整体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能有效突破重难点,我们在“拓展提升”环节中,精选1~2个重难点知识,开展四人共学活动任务的设计。

以下是我在课例《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中的“重难点突破”设计:

此环节在设计中我们的设计理念是:

第一,在情景设计中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注重对各种专题地图(如地形图、景观图、资料图)的利用。

第二,在问题设计中注重综合思维的训练,遇到较难的问题,可以适当将问题加以分解,逐层设问,逐段总结。

第三,在形式上注重贴近学生学习习惯,灵活多变,或问题、或填空、或表格、或因果关联图。

构建共学导学模式着力突出生本课堂

互相批改

互相批改是指两两配对,互相批改课堂练习,通常围绕基于教材所开展的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以检验个体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深入学习重难点知识奠定基础。其基本步骤是:

(1)教师简单复习回顾已学知识后,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并布置自学任务。此课中,老师就学案,指出通过阅读教材,在五分钟内自学北方地区范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北方春旱的基本概念。

(2)根据学案提示,同学们各自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试着独立完成学案三道填空题。此环节,学生不可交流,如遇问题可先空着。

(3)五分钟时间一到,老师立刻发出信号,同学分两人开展伙伴互学,交换学案,相互批改。

(4)批改完后,如有问题,可以就着教材,进行交流。完毕后,可以將易错点,或者值得其他同学注意的知识点汇报至组内A同学。

(5)A同学进行汇总后,组织共学小组内其他同学一起分析易错点及其原因。

(6)视情况,各组A同学可以在班内进行讲解,教师予以点评。

编号共学

编号共学是指以共学小组内各成员先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集思广益,当确认每一位成员都知晓答案后,共学结束。进入共享交流环节后,教师随机抽某一编号同学,该位同学代表团队分享答案,随后其他共学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点评。该方法可以运用在本课“华北春旱的成因、影响与措施”的学习中,其基本步骤为:

(1)教师导入所学主题,并借助学案提供主题的基本学习材料、大致思考路径,聚焦共学方向。

(2)提供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经过思考后,每位同学可写下该问题的主要观点或关键词。此环节,不可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3)开展四人共学,学科组长选取一位成员发言,其他成员按序加以纠正和补充。学科组长集思广益后督促每一位成员修改完善答案。

(4)教师随机从1~4号(注:以共学小组4人计)同学中抽一人进行组间展示。教师报号后,各组抢答。为保证各组都有平等回答机会,每个共学小组每月只要发言卡4张,用完后就没有抢答机会。

(5)该组同学回答完毕,其他组成员可以加以补充和点评。

(6)教师点评、补充、总结和提炼,并对发言小组和同学给予及时评价。

轮流演说

轮流演说是指采用两人伙伴,围绕学习内容展开对学,一人讲解,一人边倾听边提出建议,一个内容研讨完后,两人角色轮换,继续下一内容。轮流说的方法,一般常用于课堂知识归纳和总结环节,借助学案所提供的知识导图,知识能力和层次相异的同学两两互助,轮流说出并完善知识导图,进一步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导生制共同学习是一种聚焦群体学习和社会文化场景学习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在近两年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成效是明显的,更值得欣喜的是,逐步通过课堂内外的四人、两两、铁三角、首席,逐步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新型课堂教学生态。当然,导生制共同学习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譬如,在课堂中共同学习任务及活动的设计,如何更能激起学生高阶思维的生成?教师何时及如何点拨、梳理和总结,从而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思维启迪作用?如何在共同学习中,充分挖掘共同体中“领袖”学生的“导”的作用等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