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琼
[摘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既振兴了乡村经济,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建立新型发展模式势在必行。以广西恭城县为例,分析了其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构建了该县的乡村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该模式的实施路径与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恭城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有效地带动了“三农”经济。然而,由于一些地区采取简单粗放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导致旅游资源低水平利用,旅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要缓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选择更为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的循环经济,虽然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仍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一种有助于建立人、资源与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新理念和新范式。在旅游领域,循环经济在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广西恭城县为例,通过分析其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生态困境,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索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 循环经济与乡村旅游
“循环经济”来源于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 K·波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经济系统如同太空中飞行的与世隔绝的宇宙飞船,只有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实现对飞船资源的循环利用才有可能长久地存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以宣扬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理念逐渐地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签署的《可持续发展宣言》,代表着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正式诞生。循环经济传入我国后,其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得到了进一步地丰富和拓展。在概念理解上,循环经济指的是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简称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以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究其机理,就是把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的单向流动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合循环流动模式。因此,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具有以下三大优点:①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②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③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特性,决定了其对良好乡土资源和乡村环境的高度依赖。因此,要解决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暴露的各种问题,需要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旅游企业运营与管理、旅游市场的培育与开拓,建立在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持续利用、物质与能源循环利用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2 广西恭城发展乡村旅游循環经济的必要性
2.1 恭城及其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恭城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60%。在地理特征上,恭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草地、河谷和丘陵交错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县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形成月柿、沙田柚、柑橙和桃类4大水果产业基地,曾荣获“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等荣誉称号。恭城生态农业的声名鹊起,不仅有效地发展了当地经济,而且催生了一股乡村旅游热。尤其自2003年以来,恭城以“观文物古迹、品瑶族风情、住生态家园”为核心内容,以举办桃花节、月柿节和油茶文化节等为载体,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2.2 恭城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恭城因摸索出了一条“养殖—沼气—种植”的三位一体农业模式在国内成绩斐然,被誉为“恭城模式”。然而,自该县走上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后,当地环境遭受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不断涌入的自驾车客流拥堵道路且污染空气;家庭旅馆提供的客用品浪费严重且回收性差;农家餐馆和旅游景区随意处置生活垃圾和污水等。要进一步提升恭城乡村旅游的特色和吸引力,需要改变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现状,借助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乡村资源与环境和谐友好、物质与能源循环利用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3 广西恭城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的优势与基础
3.1 拥有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恭城盛产茶叶、椪柑、月柿、红花桃、槟榔芋、香菇、木耳、黄笋干等农产品,其中以恭城月柿最为驰名,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享有“中国月柿之乡”美誉。丰富的农产品,不仅繁荣了当地经济,也塑造了恭城独特的乡村生态景观,每当阳春三月,大岭山、潮水岩、十里桃花长廊等地的万亩桃花竞相绽放,漫山遍野,蔚为壮观。而到了金秋十月,莲花镇的万亩月柿挂满枝头,满眼金黄,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3.2 具有利用清洁能源和开展清洁生产的实践基础
“恭城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多年来全县确立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即:“将养殖的生猪粪便、农户日常生活垃圾等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生成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剩余的沼渣作为种植水果、蔬菜的有机肥料。”近年来,恭城继续大力推行沼气发展,累计建设沼气池6.78万座,入户率达89.6%,并形成了“规模种植+沼气全托管+规模养殖”的新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另外,为了更好地处理全县各行各业排放的废水,该县建设了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万t的污水处理厂,该厂的顺利运转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当地水源,出产的污泥还能为工农业提供有机肥料。这些科学利用清洁能源和开展清洁生产的实践,为该县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提供了经验支持和技术保障。
3.3 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群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恭城近年来加强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成功吸引北京汇源集团、丰花园食品有限公司、桂林联发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一个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群。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这些企业针对本地的茶叶、月柿、柑橙等初级农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目前已有浓缩油茶、柑橙饮料、柿饼、柿醋等深加工产品面世销售,为促进该县工业和旅游购物市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4 政府大力支持乡村生态发展
在探索“恭城模式”的建设过程中,恭城县政府发挥了坚定的主导作用,二十多年来历任领导干部坚持“换届不换路”的生态发展理念,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发展生态乡村建设方式。2017年,该县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恭城县生态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提出将继续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和環境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治理,坚持守住绿水青山。
4 广西恭城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其本质是生态消费活动。要构建旅游循环经济系统,需要从人的“消费者”属性角度进行考虑。因此,在 “3R原则”指导下,通过将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活动与本地工农业进行关联与互动,构建了有助于实现恭城物质闭路循环与资源有效利用的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整个模式由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大系统形成的循环链组成,其中:农业系统的循环一方面体现在将生态种植和养殖中产生的废渣和粪便作为原料供应沼气生产,另一方面体现为将生产的生态农产品送往企业进行深加工;工业系统的循环既包含将游客消费产生的各式废弃物再生产为辅助生态农业种植和养殖的有机肥料,又包含将生态农产品加工成风味食品、工艺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旅游系统参与循环一方面离不开工业和农业系统的物质供给,另一方面也对工业和农业系统形成良性反哺,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与生机。
5 循环经济在广西恭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施路径
5.1 坚持植树造林,推行绿色交通
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便捷的交通能为游客出行提供极大帮助。目前,针对大量自驾车对恭城道路畅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压力,建议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坚持开展造林绿化工程。2016年,恭城县共完成植树造林366.67hm2,森林抚育533.33hm2,石漠化封山育林1000hm2,新增绿化示范村屯13个,接下来,该县还需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抓好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高铁沿线、主要公路沿线及重点村屯的绿化美化。二是推行绿色换乘交通。即选址成立一处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在此调度游客乘坐统一配备的观光电瓶车往返于全县各乡村景区,既解决游客的集散和换乘难题,又可缓解机动车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
5.2 降低住宿能耗,营造绿色入住环境
目前,恭城的乡村住宿设施多数为农家旅馆,经营中存在着客房供应的一次性消费品浪费严重;经营产生的生活垃圾随意排放;污染性物品或包装占据一定比例等现象。针对以上状况,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制定农家旅馆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如:鼓励游客使用自带洗漱用品;按顾客意愿更换使用过的布草;提供可重复使用的消毒拖鞋;取消提供客房内的不可降解物品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努力为游客创造一个环保、和谐的住宿环境。
5.3 回收餐厨垃圾,促进餐饮资源再利用
餐饮是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餐饮更以其天然、绿色的特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在恭城,由于多年来的生态农业基础,广大农户的生态种植意识普遍增强,农家餐馆供应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原料比较获得游客认可,但是在餐饮生产方式、消费环境和餐厨垃圾回收上,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地贯彻循环经济的思想。尤其是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需要当地政府在各个乡村旅游景区设立餐厨垃圾回收点和污水回收管网,将食物垃圾、废渣、废水等废弃物统一回收入沼气池或污水处理厂,并通过技术处理使之成为有机肥料或饲料,从而实现对餐饮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5.4 开发生态游憩活动,加强游客环保教育
游憩活动作为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深深地影响着游客的体验。但是如果不注意对游客的引导和教育,在游憩活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量废弃物,加剧对环境的破坏。因此,要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需要将3R原则引入乡村游憩活动的设计与开发,推出一些既绿色且趣味性和参与性强的游憩项目。如在恭城著名的月柿产区和红花桃产区,除了保留传统的生态农业种植园徒步观光游外,还可以结合游客的年龄、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等特点,开发果园耕种游、采摘游、科普游、民俗风情游、美食DIY等多种游憩活动项目。而且,为了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还可在活动过程中借助导游或景区解说系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教育。
5.5 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旅游购物层次
目前,游客在恭城的乡村购物以当地出产的新鲜果蔬和部分果蔬加工制品为主,旅游购物总体层次不高。为了提升游客购物体验,建议该县继续深化对各类农产品的深加工,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且有档次的旅游商品。如针对莲花镇的月柿资源,除了传统的柿饼制作外,还可将其加工成柿子原汁、柿脯、柿蜜、柿叶茶等养生保健产品;针对西岭乡的桃资源,除了售卖新鲜桃子外,还可以“桃”为主题开发诸如桃脯、桃花酒、桃木剑、桃木梳、桃木雕等风味美食和旅游工艺品;针对本地的瑶文化,可召集一批能工巧匠制作富有瑶族特色的服饰或手工艺品等。
[参考文献]
[1] 朱岚涛,刘颖.浙江乡村旅游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24(1):32.
[2] 王立国,等.基于循环经济的低碳旅游模式构想——以江西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7(10):16.
[3] 王迎涛.乡村旅游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1(3):54.
[4] 李莺莉,等.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