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娜 耿相魁
[摘要]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质量不高,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将农村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吸引外来人力资本进农村 ,是进行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农村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立人力资源激励和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解读,提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为推进乡村振兴这项庞大工程,不仅要提高农村本土人力资源的支撑度,而且还需要借助外来人力资本帮助,以雄厚的人力资本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
问题
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在广大农村中具有适龄劳动就业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且愿意从事劳动的农村人口,或虽未达到劳动年龄(低于16周岁)或已超过了劳动年龄(大于60周岁),但已在从事生产劳动的农村人口。乡村振兴这一项大工程的实现,不仅仅是需要农村的人力资源奉献智慧,同时也需要农村以外的人通过人才开发利用,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目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现有人力资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农村人力资源整体质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据2017年统计,笼统上有9亿农民 ,居住在农村的有7.97亿,占农业户口的88.4%,其中真正从事农业的有5.23亿人口,其余2.74亿是未成年人和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但是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约占51.8%,初中及以上约占48.2%(其中高中及以上的约占10%),农村劳动力整体上受教育程度偏低,许多人思想观念封闭僵化,导致科学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农民只是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不能将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发展经济。村委会成员也是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员,自己就很难致富,更不不要说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乡村要实现振兴需要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带头人,在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对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实现创新比较困难。
1.2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程度过低
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处于较低阶段,开发缺乏组织性,缺乏专业人员进行组织培训,表现为自发性、低层次,未能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本;且从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来看,途徑单一,很多基层政府把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作为开发农村劳动力的唯一途径,盲目地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忽视了农民的个性化发展和农村农业的内生力;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意识不强,未能使人力资源有效的转化为人力资本。
1.3 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现在贫困农村地区普遍出现空心化现象,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知识分子都向城市跑,农村内部只剩下一些劳动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和一些儿童,还有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离开农村的中青年人(这一部分人占少数),这些人中的老年人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弱,而中青年人也未能得到开发,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持,难以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智囊团,村主任就算想要组织村民搞建设,也很难找到可以利用的人才。在人才一直处于向外流动的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存在较大困难。
1.4 农村条件对外来人力资本缺乏足够吸引力
乡村振兴需要到人力资源,仅靠当前农村的“386199”部队显然不行。因此,需要整个社会关注。一方面,要提供支持农民回乡创业政策,尽量减少本土人力资源外流,另一方面,要因政策优惠吸引外来人力资本,鼓励其到农村创业发展。农村生活环境条件与城市相比,存在许多不足。而当前创造的农村创业条件不够,推出的政策对外来人力资本的吸引力度小,导致农村外来人力资本少。
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力资本匮乏的原因分析
贺雪峰先生在《小农立场》一书中说,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来源于我国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劳动力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为我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但是这种模式也是维持我国农村生存发展的基本方式。当前,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站在农村、农民立场上,分析农村“空壳村”增多及经济衰败的原因,从改变农村、农民生活条件和环境着手,促进人力资本的回流和增加。
2.1 原来体制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余波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推行了倡导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为支持重工业发展,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工农剪刀差盘剥农民,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越来越衰败。农业本身就是弱质产业,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以来,农民从事生产性作物和一些小规模的经济作物种植,与市场接轨程度小,农民收入低,难以适应家庭生活质量提升需要,所以许多年轻力壮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造成农村人力资源严重流失,农村可利用劳动力骤减。虽然现在对计划经济下城乡分治模式进行改革,但城乡差别并没有减低,相反,差距越拉越大。城乡差异的“马太效应”凸显,城市获得资源越来越多,利益驱使农村要素资本继续向城市聚集,农村要素资本更加少得可怜;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主要由国家投入,而农村发展主要依赖于自身积累。因此,农村人力资源流失就很自然了。
2.2 传统“去农文化”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
“去农文化”是政策不公的产物,城乡居民之间待遇差别较大,城乡二元制管理结构,产生了“去农文化”这一特殊的中国状态。但是,它并不会随着城乡二元制取消而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改变,相反,消弭其影响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去农文化”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农”就代表着“土”、“小气”、卑微,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不光城里人这样认为,就连农民本身也有这样的认识。所以农村家长教育孩子时,总会对孩子说:“好好上学,将来离开农村。”农村孩子在这种以农为耻环境中长大,成长目标就是将来离开农村,自然大学毕业后都不愿意再回农村。有能力的人尽可能逃离农村,没有出路者只好待在家里消磨时光。这样情境下乡村怎么振兴?农村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城里人就更不愿意到农村,农村人力资本外流,留不下农村人力资本,又吸引不到外来人力资本,乡村振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2.3 农村基层组织和领导带头作用发挥不够
农村基层组织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堡垒。但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施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逐渐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整体处于涣散状态。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弱化”现象。首先干部年龄老化比较严重,很多村委会党员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其次是組织结构低层次化严重,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村干部占比仍超过70%,思想观念保守,领导、组织和管理生产职能退化,知识储备不足,视野狭窄,缺乏对村子的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把握机遇的能力偏低,干部都做老好人,该解决问题的不解决,该得罪人的不敢得罪,且越是贫困农村矛盾越多,问题也越突出,越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年轻农民看不到希望,失去了信心,于是纷纷出走。当前,农村干部更新面临“断代”危险,基层组织工作效率偏低,发展潜力不足,家族势力介入严重。这些问题将对我国农村长期稳定和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4 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落后于现实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基本上属于应试教育,为考学而上学;教学内容陈旧,设施设备落后,课程设置也较少,只是为了升学而上学。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成人教育基本上属于空白。虽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但许多适龄儿童并接受完义务教育,即便是接受的义务教育,也并未更进一步进行学习,许多十六七岁的青少年,要么在家无所事事,要么已经步入社会。而农村继续教育既缺师资,又缺场所,还没有人去组织;职业教育数量少,高校专业设置也脱离实际,关于农村农业知识甚少,培养农村专业人才少之又少,使得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无人可用,缺乏后劲。据调查,农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进入农村,大都从事其他行业。农村的人力资本投入不足,接受再教育、培训的人员较少,人力资本投入意识浅薄,积极性不高。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
建议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需要大批人才来支撑。因此,既要加强对农村现有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要加大对潜在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同时还要吸收外来人力资本进入农村,参与农村建设。
3.1 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根据农村实际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为人力资源发展提供方向。第一,深入进行人力资源调查研究。清楚农村所处环境、拥有资源、发展优劣势等现状,制定人力资源培训和发展规划,既要搞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又要搞清需要多少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强化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第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建立地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内的合理转移,既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又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城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第三,建立农村人力资源评估机制。组织部门专家,对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效果进行评估,对职业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农村现有人力资源进行评估,重点查找问题,补齐短板。
3.2 突出政府责任担当,强化出台农村人力资源政策
农村既需要懂经营、善管理的乡村治理和规划人才,也需要引进能将新工艺与农业结合起来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懂营销、善于利用“互联网+农业”的人才。第一,构筑回乡创业者的保障体系。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积极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帮助农民提质增收;加强农村教育宣传和帮扶力度,发挥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的积极示范作用,增强农民发展的信心,改变农民和城镇居民对“三农”偏见;积极出台各种支持“三农”发展政策,鼓励事业有成的农民工利用积累的财富和经验返乡创业就业;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干事创业,发挥其带头作用。第二,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大力引导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解放农民思想,为农村提供资金、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培训机会,促进人力资本转化,响应家乡的号召,利用政府政策、提供的平台和服务帮助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第三,强化农村所需人力资本的“精准”引进。落实人才引进专项编制,出台人才引进特殊补贴、创业支持等特殊支持政策,完善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配偶就业、政务服务等配套服务政策,吸引外来人力资本(高校教授、学者、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产业技术能手、知名企业家等)进入农村,利用政策和农村地区优势帮助农村地区实现振兴。
3.3 完善农村人力资源教育体系,促进人口向人力资本转化
农村人口最多,但必须转化为人力资本,方有助于乡村振兴。首先要注重基础教育。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划拨农村教育专项资金,增加农村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来支教,确保适龄人员完成基础教育。其次是发展职业教育,开设农村社区教育,建设农业专业院校、农业职业学院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最后进行农村成人教育。成立农村农业大学、社区大学,满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针对各个年龄段、各不同职位的农民因材施教,保证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农村一般人力口向人力资本转化。
3.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基层领导人的积极作用
建立起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保差距,既要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解决养老后顾之忧,又要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返贫问题,还要建立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升农民返乡、人才下乡吸引力。同时,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一个基层好支部,选出一个带领农民致富的好支书,带出一群服务乡村振兴的好队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人的选拔培训,强化干部驻村帮扶制度,为乡村振兴培养出一批干得好、留得住的队伍,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骨干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人力资源管理,2017(01):71-72.
[2] 马红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6(06):74-75.
[3] 梁威龙.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6.
[4] 张丽.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新型农民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46-15949.
[5] 李景晔.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政府政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6] 柳姜.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7] 李向娟.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1.
[8] 本刊编辑部.乡村振兴 人才是关键[J].植物医生,2017,30(12):1.
[9] 牟永福,郝磊。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的“弱化”及其原因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