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
[摘 要]哈尼族是我国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云南境内有多个支系,僾尼人是其中之一。僾尼人又称“阿卡”,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勐腊和普洱市的孟连、澜沧等地。在僾尼村寨,玩场是进行歌舞活动的集中地。以孟连县芒信镇海东村芒旧新寨为考察对象,论述玩场歌舞“阔角咕”的内容、玩场歌舞的文化内涵探析等。
[关键词]哈尼族;僾尼人;玩场歌舞;“阔角咕”;文化内涵
歌舞活动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中常见且具有多重功能的活动方式之一,它不仅仅只作为一种音乐舞蹈形式而存在,其与民俗、信仰、环境等密切相关,包含有更多更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是由音乐及其自身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将其作为整体进行考察和研究,即“对音乐与其所处文化环境的共生关系进行研究”{1}是民族音乐学所提倡的手段。
哈尼族是我国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云南境内有多个支系,僾尼人是其中之一。僾尼人又称“阿卡”,在境内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勐腊和普洱市的孟连、澜沧等地,境外则主要分布在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国家或地区,是这些区域中重要的跨境族群。在僾尼村寨,玩场是进行歌舞活动的集中地,但即使在国内同属僾尼人,不同地域的僾尼人的玩场歌舞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本文以孟连县芒信镇海东村芒旧新寨为考察对象。
一、芒旧新寨及玩场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西南部,东与澜沧县、北与西盟县相邻,西部、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境内居住人口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哈尼族人口在全县排第四。孟连的哈尼族多为僾尼人,根据头饰不同分为平头僾尼和尖头僾尼,其中尖头僾尼人主要分布在芒信镇。芒信镇位于县境东南,共辖芒信、拉嘎、芒卡、海东、岔河、帮顺六个村委会。
芒旧新寨隶属于芒信镇海东行政村,地处怒山的余脉,南垒河从西边流过村寨注入澜沧江,寨子距村委会10公里,距镇22公里,海拔1420米,面积0.71平方公里。由于交通不便,芒旧新寨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从而也减少了外界对村寨的干扰,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保存较好。芒旧新寨依山而建,西北高,东南低,处于半山腰的台地上,村寨格局保存完好,有寨门、玩场、圣水源、坟地、水源林、风景林等传统结构。僾尼人无文字,靠“父子连名”制确定谱系,且在村寨管理上还保留着僾尼人传统的“措卡”治理制度。在芒旧新寨还保存有山歌、情歌、酒歌、儿歌、习俗歌(劳作、婚俗、上新房等)、祭祀歌、玩场歌舞等传统歌乐舞。
玩场,是僾尼村寨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场所,是大家集体活动的公共空间,也是他们进行各类歌舞活动、休闲娱乐的场所,当地人称之为“阔角”。玩场一般在村头寨门内选一块平整的空地即可,多用土面板(因为要生火),旁边有秋千,秋千平时是不能用的,每年只有在两个节日里才用:一是稻谷黄时候的开元节,二是十月节(时间从农历10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开始至属猴日结束,历时五、六天,类似汉族的春节)。在玩场里进行的歌舞称为“阔角咕”,“咕”是唱歌的意思,合起来意为在玩场进行的歌舞。“阔角咕”通常在晚上进行,吃过晚饭后,青年男女便在玩场上燃起篝火,尽情唱歌跳舞,解除疲乏,这同时也是交流、交际的时机。在芒旧新寨,“阔角咕”一般为女性唱跳,小孩亦可参与,男子通常在旁聊天、弹小三弦,不参与跳舞。玩场歌舞曲目固定,歌词多为爱情、生活、生产方面的内容,舞蹈人数不限,为集体舞蹈,动作以拍手、双脚跺踢、蹲颤为特点,音乐欢快,边唱边跳,动作奔放,无伴奏乐器。
二、玩场歌舞“阔角咕”之内容
在芒旧新寨,玩场歌舞的传承情况较好,寨子中的中年女性基本都会“阔角咕”的部分曲调,能掌握较全者有布奔(女,哈尼族,1968年)、布秀(女,哈尼族,1978年)等。经调查,芒旧新寨的“阔角咕”还保留有26首歌舞,其中22首为载歌载舞的形式,且每首歌都有对应的舞蹈动作,4首为只唱不跳。芒旧新寨的玩场歌舞中,一般来说开始哪首歌舞并无严格顺序,由领唱者起头即可,但进入玩场必须先唱《依乌鸠》(音译),且只唱不跳。除了《依乌鸠》外,还有三首“阔角咕”也是只唱不跳,如:
《依乌鸠》,译义为“走进去唱”,这是进入玩场跳舞前唱的第一首歌,没有舞蹈动作。歌词内容为:“阔角咕”开始了,鬼要让一让。
《哦啰哦啰哩》,“哦啰”是慢慢等的意思,“哩”只作为语气词,译义为:慢慢等呀慢慢等。歌词大意:所种的庄稼已经成熟了,棉花已经开了,黄瓜已经结果了,我要把它收回来,老人说不要急,慢慢等呀慢慢等。
《阿切呀哟》,“阿切”是别人的意思,“呀哟”意为男人,译义为“别家的男人”。歌词大意:别家的男孩来找我玩了,我心中的人,请你快快来到我的身边。
《老嗨啊》,译义为“去玩场玩”,歌词内容为:如果我们人不去玩场玩,三年后玩场就会有鬼的恶狗来,到时候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赶不走它们,所以我们要经常去玩场玩。
玩场歌舞里更具气氛的是边唱边跳的曲子,曲调短小欢快,且每首曲子都有相应的舞蹈动作。舞蹈多为简单动作的重复,有围成圆圈,腿部动作丰富的《阿奇嘚嘞奇》《嘎拷溜溜洁》《此哆里》;也有富于趣味性的游戏动作的歌舞,如《阿鸠咪切》《嗒考窝》《阿可昂罗》《满嘚德嘚》等。下面就这些歌舞的歌词内容及舞蹈动作做以简单介绍:
《阿奇嘚嘞奇》,译义为“吉祥”。歌词为保佑全村老小身体健康之意。舞蹈动作:所有人围成圆圈,手拉手,双脚并拢,膝部随节奏闪颤。
《此哆里》,“此”译为盛装,“哆”译为穿,“里”译为载歌载舞,歌名译义为姑娘穿着盛装载歌载舞。歌词大意:姑娘开始跳舞了,小伙子赶紧过来,不然我就被其他小伙子抢走了。舞蹈动作:围成圆圈,手拉着手随节奏前后甩动的同时右脚平跨再收回,以此重复。
《玛咔啦玛哦》,“玛咔”意為“美不美”,“啦”译为“来”,“玛”译为“不”,“哦”只作为语气词。译义为“美不美都来”。歌词内容为呼唤小伙子快出来看我美不美。舞蹈动作:所有人围成圆圈,双手放置前胸随节奏左右摆手的同时双脚并拢同时跳,跳动步伐为先向右边跳步又跳回。
《嘎拷溜溜洁》,“嘎拷”是快点的意思,“溜溜洁”意为出来了,全句译为“快点出来”。歌词大意:清洗东西要注意,干净的在上游洗,不干净的在下游洗。舞蹈动作:所有围成圆圈,随节奏拍手的同时右脚向前跳步后又跳回。
《哎嘿嘿》,“哎嘿嘿”没有具体含义,只作为开头的语气词。歌词大意为:金子和银子都有,但很稀少很珍贵,我们要珍惜用。舞蹈动作:舞者围成一圆圈,随节奏拍手同时左右脚分别交换往前踢。
《阿耶阿耶嘚叨》,“阿耶”是“老表”,男性跟男性同辈人之间的称呼,“嘚叨”只作为语气词。歌词内容为:到了开新地的时候,我们开始种庄稼了。舞蹈动作:所有围成圆圈,双脚稍微分开站立,手拉手举到耳朵高度随节奏左右摇摆,最后以左右双脚并拢原地小点步结束。
《嗒考窝》,“嗒考”为棍子,“窝”为语气词,无具体含意。全句译为“拿棍子”。歌词大意为:小孩小的时候吃的是稀饭,还喜欢拿着棍子玩耍,小孩子吃稀饭越多,就长的越来越大。老人要吃米粉,吃的越多,也就越来越老。舞蹈动作:舞者分成两排相对而立,两人一对,将双手交叉搭放在对方后项上,双脚并拢随节奏顺时针跳。
《阿鸠咪切》,“阿鸠”意思为“不够”,“咪切”意思为“试试”,歌名译义为“试试有什么不够”。歌词大意:尝尝盐味够了没有,尝尝辣味够了没有,如果做饭不放盐巴辣椒,菜就不好吃。舞蹈动作:两人一组,左脚相搭,随节奏一边拍手一边勾脚跳。
《阿可昂罗》,译为“老表哥”,歌词大意为:老表们出来吧,我们一起出来跳舞。舞蹈动作:分成四人一组,各自拍手,四人左脚搭一起,随节奏顺时针围成圈勾脚跳。
《围咙包磋》,译为“一棵大树”,歌词内容为猜树名。舞蹈动作为:分两排面对面手牵手站立,一排随节奏往前蹲跳一步后退回,另一排不动,互相交替,最后以两排同时向前一步蹲跳结束。
《阿罗》,译义“去玩乐”。歌词大意为:我是这个寨子的姑娘,我要在这个寨子的玩场上跳舞。舞蹈动作为:所有人围成一圈,手挽手,脚部随节奏弯曲,以左右各弯曲两下重复,身体亦轻轻晃动。
《满嘚德嘚》,译义“进进出出”。歌词内容为:姑娘出门干活,遇到迁徙的人,他们赶着牛马,往好的地方迁移。舞蹈动作为:两人搭手高举过头,其余人手拉手小跳步依次穿过,类似穿花,最后围成圈。
《吉吉哩玛》,译为“扭身”。歌词大意:我要去跳舞了,小伙子出来看看,我的打扮好不好看。舞蹈动作为:所有人围成一圆圈,手随意摆放至身体两侧,膝盖微微弯曲,身体随节奏左右摆动。
《得玛切》,“得玛”是“田地”,“切”是“这片”,歌名译为“这片田地”。歌词大意:去这片田地摘菜,不是什么菜都可以拿、可以吃,有些菜是有毒的;来找你的男人并非个个是好男人,也会有坏男人。舞蹈动作为:所有人围成一圆圈,一边拍手一边随节奏小跳。
《波波罗》,译为“暖呼呼”。歌曲大意为:人不要懒,要勤劳,只要你勤耕苦作,女孩出嫁会有马骑,男孩也会有马骑。舞蹈动作为:围成圆圈,手拉手,双脚并拢,膝部随节奏闪颤。
《得波蹉》,“得”意为“年轻”,“波”为“一群”,“蹉”为“跳舞”,歌词大意为:一群年轻的姑娘跳舞。舞蹈动作为:所有人手牵着手,手随节奏向前向后甩,同时双脚进行跨跳。
《阿戈罗搓》,“阿戈罗搓”为语气词,没有具体含义。歌曲是女孩唱给自己喜爱的男孩,告诉他:不要天天守在火塘旁,如果觉得冷,两人在一起就暖和了。舞蹈动作同《得波搓》。
《霍嘎霍》,“霍”为“姑妈”,译义为“姑妈、姑妈”。歌词大意:姑妈、姑妈快来看,水里的石头下面有鱼。水震动了,是不是鱼生病了;房子震动了,是不是姑娘生病了。舞蹈动作为:手部无动作,双膝并拢按节奏左右各两下蹲颤,以此重复。
《撒咆呗》,“撒咆”是一个人的名字,“呗”为语气词,全句译为:等撒咆往好地方走。歌词内容讲述:以前迁移的时候,大家都在等撒咆这个人,最终没等到他出现,于是就决定先出发,到了缅甸勐养再等他。舞蹈动作为:所有人手牵着手随节奏前后甩,甩手同时脚步跨跳,最后手拉手双脚并拢点跳结束。
《索哎索》,译为“说说看”。歌词大意:以前各民族生活在一起,但现在我们要分出来,在自己的寨子里生活了。舞蹈动作为:所有人手牵手,双脚稍微分开,身体随节奏左右晃动。
《蹉哟耶》,“蹉”是跳舞的意思,“哟”只作为语气词,“耶”是朋友,译义为:跳吧朋友。歌词大意:见到酸果子会流口水,见到旧情人要流泪。舞蹈动作为:按节奏拍手的同时右脚抬起向前点地一下,后收回。
《玛豪跌嘛呃切》,译为:不劳而获。歌词大意:有一个好地方,不用干活,有吃有穿,我也很想到那个地方,像他们一样生活。舞蹈动作同《蹉哟耶》。
需要说明的是僾尼人歌舞里流传较广的竹筒舞,在芒旧新寨里也有流传,他们将其称为“依班蹉”,“依班”意为竹筒,“蹉”为跳舞的意思,“依班蹉”即为竹筒舞。但与其他地区僾尼人将竹筒舞作为玩场歌舞不同,芒旧新寨传统的竹筒舞每年只能在春节和谷花节时,在寨子头人“普左阿达”家里跳,玩场里不跳。
三、玩场歌舞的文化内涵
芒旧新寨的玩场歌舞与其他地方的僾尼玩场歌舞相比,有着曲调丰富、舞蹈套路较多、传承较好等特点,尤为重要的是,这里的“阔角咕”还保留着僾尼人传统玩场歌舞的文化生态,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世代传承的“阔角咕”,它除了具有休闲娱乐、交际交友功能之外,还反映了僾尼人的灵魂观念、哲学思想、乡规民约、婚恋习俗、生产知识以及传承教育功能,这从“阔角咕”所进行的场所、歌词内容以及形式特征等当中都有所体现。
(一)场所的文化内涵
场所,作为音乐发生的物质空间,对音乐意义的呈现有着重要作用。“阔角咕”从名称上就说明了这种歌舞所进行的地点为“阔角”这一特定场所,“阔角”在僾尼人心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玩乐之地,而是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和宗教隐喻。僾尼人的村寨格局有六大要素,分别是寨门、玩场、圣水源、坟地、水源林、风景林,只有把这六个地点选定,才能开始建设民居。僾尼人信仰萬物有灵,但语言里面神鬼不分,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寨门作为人和鬼的分界,使村寨成为政治、宗教生活的基本单位及心灵庇护所。但是他们也强调人和鬼的共处,所以将玩场建在村头寨门内,这是因为在僾尼人认为玩场不仅是人娱乐的场所,灵魂(鬼)也在里面玩乐。
灵魂观念在僾尼人生活中处处有体现。在他们看来,寨门、玩场、坟场、水源林等公共空间以及家屋内部的私有空间均有魂灵,僾尼人敬重灵魂,仪式繁多,村里有着“毕摩”“批麻”“尼帕”等具有灵性的人物能帮助大家在各类事件和仪式中与灵魂沟通。在人和鬼(灵魂)都可以玩乐的“阔角”进行歌舞,“阔角咕”中也有一些体现场所内涵的歌曲。
玩场歌舞一般在晚上进行,每当夜幕降临,三三两两的人进入玩场,在“阔角咕”开始之前,要先跟玩场里的“鬼”(灵魂)打招呼,打招呼的方式则为唱起玩场调《依乌鸠》,意在告诉鬼,我们要进来玩乐了,请你们让一让。寨里人们听见这首歌唱起,也就知道玩场可以开始了。另一首玩场调《老嗨啊》讲述的也是玩场里人和鬼的关系,歌词讲到如果我们人不去玩场玩,三年后玩场就会有鬼界的恶狗过来,到时候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赶不走,所以我们要经常去玩。
从“阔角咕”所进行的场所以及部分歌词内容反映了僾尼人的灵魂观念,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强调互相间可以和谐共处。所以“阔角”是充满象征与隐喻的文化意义的空间,是物质与心理意念融为一体、是真实与虚拟同时存在的符号化了的意义空间。在这个场所里进行的“阔角咕”体现了僾尼人朴素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他们和谐看待世界的态度。
(二)歌词的文化内涵
多功能性、多语义性是少数民族歌舞的重要特点之一。玩场歌舞“阔角咕”除了休闲、娱乐功能外,还具有婚恋交往、传承教育等功能,在其歌词内容中还记录了僾尼人的乡规民约、生产劳动习俗、民族迁徙等内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在芒旧新寨,伙子、姑娘一旦举行成年礼后,就可以自由谈恋爱,伙子可以向自己喜欢的任何姑娘求爱,也就是“串姑娘”。姑娘可以接受或拒绝伙子的追求,其间双方的父母或其他家人都不得干涉。交友对象可以是本村,也可以是外村,玩场歌舞就成了他们认识、结友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玩场上,姑娘们唱起欢乐的“阔角咕”,伙子在一旁弹小三弦、聊天,气氛十分欢快。在“阔角咕”里有近1/3有关男女交友的内容,如邀约性质的《此哆里》《玛咔啦玛哦》《阿可昂罗》《阿锅咔《阿切呀哟》等,都是表现姑娘们身着盛装,呼唤伙子们来玩场玩耍,或是直接坦率的问伙子我美不美丽等内容,《蹉哟耶》在倾诉对情人的思念,以及相互之间玩耍逗趣的歌曲,如《围咙包蹉》等。姑娘们以欢歌悦舞的“阔角咕”作为表达方式,在村寨的公共场合的玩场,唱起邀约、交友的歌曲,这是僾尼人自由、坦率的择偶观的体现。
“阔角咕”除了交友功能外,僾尼人的传承教育也多在玩场中进行。如上所述,玩场歌舞的功能之一是交友,青年姑娘在唱歌跳舞的过程中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不受家长的约束干涉,但如何找到一个品行良好的对象,“阔角咕”里就有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如《得玛切》一歌通过菜地里有能吃和不能吃的菜来教育姑娘男人也有好有坏,选对象一定要慎重。在品行教育方面,《哎嘿嘿》告诉大家虽然有金有银,但要珍惜钱财,不能大手大脚。《波波罗》一曲则是教育伙子姑娘要勤耕苦作,不能偷懒,只有付出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等等。在公共场合的群体性歌舞中有如此多传承教育功能的歌曲与僾尼人集体性和群居性的村寨生活方式密切联系,这也体现了僾尼人优良的生活品德和价值取向,达到了寓教于乐,在玩乐中熏陶的目的。
“阔角咕”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反映了僾尼人的灵魂信仰、择偶观念、价值取向之外,还记录了僾尼人的乡规民约、生产劳动习俗、民族迁徙等内容,对研究民族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僾尼人村寨多居住在半山腰,农耕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因此掌控着传统生产知识与工具制造技能的“铁匠”,在村里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劳动习俗内容在民歌中较多,如叙事歌《巴啦啦基基》(《十二月歌》),讲述了一年十二个月的生产、生活、习俗,体现了僾尼人民对自然、习俗的经验总结,这种农耕生活方式在“阔角咕”中也有体现,如《阿耶阿耶嘚叨》讲述到了开荒种地的时候,要种庄稼的内容;《波波罗》则在教育大家要勤耕苦作等。
哈尼族作为一个不断迁移民族,僾尼人也有着漫长的迁移史,但由于是无文字民族,僾尼人对于迁徙已经很难有记忆,而在“阔角咕”中则保留了一丝丝痕迹。《满嘚德嘚》记录了姑娘出门干活,遇到迁徙的人的故事;《撒咆呗》一曲讲述了在以前迁移的时候,都在等“撒咆”这个人,最终没等到他出现,大家就先走了,约定到缅甸勐养等他。这也为僾尼人从无量山一带,越过澜沧江以后,到达西双版纳、孟连一带定居下来,尔后再向缅甸辗转迁徙这一说法提供了旁证。
(三)形式的文化内涵
在芒旧新寨,玩场歌舞是普及度最高的歌舞形式之一。只要天气允许,玩场上总是热闹欢腾、歌舞不断的。但是,从“阔角咕”的表演形式可见,一般为女性唱跳,小孩亦可参与,男子通常只在一旁观看、弹小三弦,不参加跳舞与歌唱。笔者在调查时也问到男人为何不参与,普遍回答“这是女人跳的舞,我们不进去”。寨里的阿潘(男,哈尼,1965年生)对芒旧新寨的传统歌舞了解较为全面,也参与编导了一些表演性歌舞,但是他更多的也是进行口述和必要的简单动作比划,并不参与到玩场歌舞当中。
男女之分这一现象在芒旧新寨的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在民居方面,僾尼人的民居为干栏式建筑,设有两个梯子,晒台方的梯子为男人专用(一般指向东方);另一边的梯子则为女人专用,男女不能走错,否则被视为对主人不敬。比如男人不能拿女人的衣服、 男人和女人的衣服不能泡在一起洗、饭桌上以及火塘边男女都有相应的座位等等,这些说法都体现了传统僾尼人在性别观念上的两性区隔。男女区隔在音乐上,就体现为习俗歌、劳动歌、山歌、情歌以及乐器的演奏上男女两性都是可以参与的,但具备有性别色彩界限的玩场歌舞“阔角咕”、哄娃娃调、哭嫁歌等,男人则保持一定距离。
四、结语
玩场歌舞“阔角咕”是多功能、多语义且有较深文化内涵的传统歌舞,它具有着休闲娱乐、教育传承等实际功能,体现了僾尼人看待世界的和谐观念、自由坦率的婚恋态度、勤恳朴素的思想品德,又指向僾尼社会重和睦、讲团结、明人伦、分长幼的社会要求,还反映了僾尼人生产劳动习俗、遷徙历史以及性别观念等等。从目前芒旧新寨较好地保留传承下来的26首曲目来看,无论是在曲调的丰富性、舞蹈的多样性,还是内容的丰富性和音乐文化生态的完整性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少数民族中的音乐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