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州 许鑫 王慧芳 赵金兵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农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基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形势,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对我国高校的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以提高农学人才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南阳师范学院农业工程学院为例,探讨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为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C692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11月22日,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三部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提升高等农林院校服务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与水平”,颁布了《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3〕9号。文中指出“高度重视高等农林教育发展。高等农林教育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地位。立足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提升、改造传统农林专业,培养一大批复合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基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行业的发展需求,为适应社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建立以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我国高校的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将有利于提升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品质,增强地方高校农学专业的办学特色,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深化人才分型培养工作,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多层次,多样化,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这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拓展农业休闲观光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附加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要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依托是新型城镇化,这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而发展这种新型农业模式的内在动力在于以都市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加收益。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植根于农业,着力于农业,现代农业要和优势自然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以此提升休闲农业的质量。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休闲农业。“都市生态农业是城郊农业和现代都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为了适应产业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的前提下,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植新兴学科方向,在传统的农学专业的基础上又新增设了新的研究方向,比如: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和观光农业方向。
为此,针对新开设的农学专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和农学专业(观光农业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南阳师范学院农业工程学院为例,探讨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1 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教育发展从教育大国步入了教育强国,十九大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高要求,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当前信息化知识的社会环境中,知识的生成、增加、传播、吸收和转化的速度比较快,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符合新的知识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与全球化时代的学习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匹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具备理解能力、能够运用已获取的知识的能力,以及有效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能够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现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授与灌输知识为中心任务,对高質量人才所需要的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所以继续深化推进对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十分必要的教学改革任务。
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纲,在学校的教育培养整个过程中发挥着统领的作用。构建专业的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专业培养目标,这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设计与施工,设施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有创新、创造和敬业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观光农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观光农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观光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日常管理和维护运行,掌握现代花卉栽培的基本理论、景观园艺规划设计原理与技术及无公害农业生产管理技能,能够从事观光农业规划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以定位的教育目标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需要逐步落实,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地每一个环节有效推进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其关键的、必要的环节,这也是被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因此对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 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的改革
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的内容,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创新能力。教学形式是指教师教学行为动作及其关系结构方式。教学形式即教学活动过程的形态和样式,是教师基于可利用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场地、教学手段和教学材料等一系列的教学条件,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对象,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为动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方式。教学形式的内涵是指如何教学,主要包括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为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优化教学方案,恰当应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称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是指遵从科学的教学原则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可以推广运用的规范模板,有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教师获得最佳化的教学效果。
南阳师范学院农业工程学院以培养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与实践,不断完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农业工程学院农学专业为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农学专业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生物化学、作物生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等实验实训课程。农学专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农业园(景)区规划与设计、测量学、景观设计、现代农业园区管理、都市型现代农业概要、现代都市农业(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监管)、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管理、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设施作物栽培等。农学专业(观光农业方向)的主要课程主要有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观光农业概论、农业园(景)区规划与设计、测量学、景观设计、现代农业园区管理、观光农业概论、观光农业项目投资评估、观光营销、旅游经济学、观光农业项目策划等。课程的开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立足于生产实践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形式上,依据所开设课程的特点, 基于传统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而是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面授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优势,不仅发挥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监控者、管理者、咨询者的主导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作为探究者和协作者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借助“微时代”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媒体资源,网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构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数字化互动“微课-微信”等教学模式。MOOC即慕课,以网络为媒介的终身学习,是近年兴起的一种跨时空的网络课堂学习模式,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共享在线的课程资源,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重组资源信息,学生通过平台自行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不同的环节和流程、思考题、问题讨论、易错易混淆的概念等多个学习模块,目的使学生通过自主自发学习不仅掌握知识,并且培养了个体的学习水平和问题的思考能力,该模式更深入地体现了教学特长。利用学生熟知的微信,发挥微课的短小精悍、内容系统化、知识点微分化、可操控性强等特点,建立农学专业的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实时交流、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将“微课-微信”数字化互动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农学专业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实现便捷、新型、高效、系统、精致、生动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丰富充实、整合、细化各种信息资源,并且能够实现即时的交流讨论,总结沉淀,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农学专业本科生的生产实践应用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分,影响着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发展前景。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切实提高农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实施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鼓励支持师生转变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提升创业能力。
为深入开展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鼓励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推进学校转型升级发展战略,进一步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鼓励并支持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技术研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南阳师范学院开展了SPCP(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SPCP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目的意义明确、理论根据充足、研究方案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具备的创新性和探索性項目。SPCP主要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学生的兴趣意向,双向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题,主持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书的申报与结题。SPCP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和研究课题的实效性。指导老师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申报对象以团队的形式申报,项目立项率较高。教师立项的科研项目作为强化实践教学和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全面开放实验室。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和毕业课题的完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锻炼探求科研的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3 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指为处理某个具体的教学问题,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有质量的教学方式,而运用的某种技术方法。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应遵循大学教育的理念和本质,依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规律,联系科研创新,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让学生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发展。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能,素质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课堂的战略地位出发,确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堂的教学改革。
十九大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高要求,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多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发展形成,常用的包括翻转课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研讨法等教学方法。
目前被普遍使用的翻转课堂,又名颠倒课堂,它是通过将传统的课堂知识讲授,课堂下知识内化的教学方法实施重新规划,颠倒为课堂下知识讲授,课堂上知识内化,将传授知识和内化知识的环境翻转,实现了课堂时间的使用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翻转后的课堂,老师帮助和同学互助共同完成知识的内化,而知识的传授是通过使用现代的媒体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外进行完成。翻转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使学习变的主动和高效。
一种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问题式学习,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PBL设计时强调把学习放置在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偏重于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以问题学习为起点,通过协作和自学揭示复杂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研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式教学方法的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与分析信息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众多高质量的应用型现代农学专业的科技人才是我国发展新型农业的必要条件,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生源不足和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矛盾,家长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受传统思维的缚束往往排斥涉农专业,于是就造成了农学专业生源不足,基本靠调剂的困境,但是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企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和观光农业方向)急需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我院的农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四实习期已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农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较好。所以,农学专业的学生目前已经进入高薪紧俏的就业形势。
由于农学的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农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其中关键的环节。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中心任务在于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 “学”的效率,关键问题是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南阳师范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为适应高校转型发展而设立的新型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学科建设,规范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升本科办学水平。本文以南阳师范学院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新开设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和观光农业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地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和一定的社会成效,初步形成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和观光农业方向的新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是更加开放的教育,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积极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和地方区域社会的经济繁荣,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用现代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农学专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EB /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3863/201312/t20131211_166947.html,2018-06-10.
[2] 高辉,郭文善,严长杰.应用型卓越农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4):209-211,217.
[3] 农学专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EB/OL]. http://www2.nynu.edu.cn/yuanxi/nygchxy/zyjs/zysz1/297e8269632ae1f301639b7d2317196c.html,2018-06-12.
[4] 农学专业(观光农业方向)[EB/OL].http://www2.nynu.edu.cn/yuanxi/nygchxy/zyjs/zysz1/297e8269632ae1f301639b7cca87196b.html,2018-06-12.
[5] 李本东.教师教学实践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6] 蔡伟.论教学形式系统[J].课程.教材.教法,2005(05):19-25.
[7] 孙雨生,程亚南,朱礼军.基于MOOC的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3):65-71.
[8] 郑铭,陈历,林颖.基于“微课+微信”的思政課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8):188-190.
[9] 金绍荣,白晰瑀,袁梦真.“微课+微信”形式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微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6(02):57-62.
[10] 程小琴.“微课+微信”翻转课堂在中职网店美工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12):61-64+73.
[11] 吴金星,王晓,王保东,等.教师科研项目是强化实践教学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J].大学教育,2014(01):97-100.
[12] 侯怀银,王俊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大学教学方法研究:历程、进展和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0):63-71.
[13]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908/c40531-29522725.html,2018-07-22.
[14] 杜占元.发展教育信息化 推动教育现代化2030[N].中国教育报,2017-03-2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