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成孟子的样子

2018-05-14 09:27陈泰树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梁惠王仁义诸侯

陈泰树

科技飞速发展,时代日新月异。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利益至上成了一种风气,迅速在全社会蔓延开来。人性的良知被蒙蔽,滋生出无数不可思议的社会乱象。这种风气波及教育領域,也就导致了万千匪夷所思的教育乱象。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都在追问:我们今天该如何当教师?我们要把一个怎样的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孩子?

其实,关于“义”和“利”如何取舍,几千年来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孟子》开篇就写道:“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一张口就跟孟子要“利”,而孟子一张口就表明了用“仁义”代替“利”的主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上的一切乱象都离不开一个“利”字。孟子试图破解这一乱象,他在“仁义”和“利”之间努力寻求一种平衡。

何伟俊先生主张借助古人的智慧解决当世问题。当我从一个教育者的视角品读了这本书后,顿时觉得心中有了方向、身上有了力量。

孟子身上最为光彩照人之处,就在于他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带领学生游说诸侯,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他最风光的时候是担任齐宣王的客卿。由于孟子的“仁义”价值观和各诸侯“求利”的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无法调和,因此,诸侯们面对孟子的言论,只动心,不动真。最终,孟子只能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继续阐发“仁义”的理想和愿景。

孟子一生想的、说的、做的都是倡导“仁义”,旨在让天下苍生过上好日子,其关注民生的情怀令人感佩。当今之世,需要人们长成孟子的样子,存仁于心,践义于行,孜孜以求;当今之世,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成孟子的样子,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为万千学子的终生幸福,坚守正确的教育方向。

孟子既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个卓越的语言大师。他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值得每一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细细品味,消化吸收,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是教师施教的看家本领,如何让话语直抵学生心灵,需要大智慧。在这本书里,随处可见作者对孟子语言艺术的精彩评说。孟子最擅长运用贴近生活的话语或寓言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言近旨远”。孟子讲“仁义”“仁政”,常常正正反反、反反复复地引事实、用比喻、讲道理,“从他丰富的表达、精妙的比喻、独特的寓言中,你可以感受到他为天下太平、众生安宁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情怀”。

孟子当然是一个教育家,一个敢于用一己之力撬动世界的教育家,一个具有独特视角、善于反思的教育家。他“传食于诸侯”,把一个个诸侯当作施教的对象,希望自上而下推行仁政,难度可想而知。而千千万万的当代“孟子”面对着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以九死不悔之韧劲,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种子植根于他们的心田,然后静待其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好情景!那么,当代教师该如何坚守教育的方向呢?孟子的一个观点值得我们注意:“逄蒙杀羿,羿也有过。”逄蒙学射于羿,艺成害师,历来为人不齿,孟子却认为羿有一定的责任。羿之过在哪里呢?在于对逄蒙的人品失察,在于只教导逄蒙技艺而不教他做人。今天,弑师事件屡有发生,个中缘由,当与“逄蒙杀羿”大同小异。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头脑清醒,不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根本,而是一味地注重应试教育,不就跟羿一样有过吗?

我们今天该如何当教师?我们要把一个怎样的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你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猜你喜欢
梁惠王仁义诸侯
五张羊皮
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久假不归
烽火戏诸侯
仁义不过是“客栈”?
意外
淳于髡发声看时机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