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荪予
摘 要: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对构建中西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和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张骞通西域到元末以后,丝绸之路加深了与欧洲大陆的交流,将古中国与西方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我国“一带一路”的设想和建设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能够使沿线各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给丝路各国带来振兴的希望。
关键词: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历史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8-000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汉武帝时,为了连接与欧亚大陆之间的联系,使臣张骞从长安出发,以丝绸为主进行贸易,途径甘肃、新疆、中西亚地区,故被称为丝绸之路。德国学者李希霍芬认为丝绸之路主要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交通要道。另外,这条丝绸之路沿途的地貌主要以沙漠、戈壁、高山为主,大多数属于自然气候恶劣地区,因此,当时的商队只能借助骆驼、马车等简单的交通工具克服所面对的困难。这导致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古代丝绸之路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条网络状的丝绸之路与贸易、移民、旅行、战争等活动密切相关,并往往与亚欧民族迁徙、政治版图变迁、经济兴衰等背景相关联。而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宏伟设想,能够让沿线各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本文主要对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进行了分析。
1 发展初始:汉朝张骞通西域
在汉代以前,从中亚到西亚,或者南西伯利亚、哈萨克草原、南俄草原到东欧,中外就存在着交通和贸易。张骞通西域,主要是为了寻找汉朝反击匈奴的同盟者,严格来说,这只是一种外交活动。当时的大夏商人们早就开始从印度贩来邛竹杖和蜀布,到四川等地进行贩卖。为了搞清楚从四川通印度和中亚交通的所在,汉朝派遣使者从南海、郁林、苍梧等地出发去寻找通印度之路,汉使到达过今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张骞归来之后,汉朝官员和民众对其带回来的西域的传闻充满了兴趣,纷纷上书请求出使外国。域外国家也常常派遣使者来中国,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发展起来,各国的贸易交流也越来越多。汉朝政府非常支持和保护中外通商贸易,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如:为了向出使人员提供粮食,在轮台、渠犁等地兴屯田,置使者护田积粟,直到东汉班超重新统一西域后,在通西域的沿线置亭障,修驿站,立烽燧,加强警备。汉以后各朝代,为了保护商路安全,也大都采取这类措施,尤其是唐朝,政府十分重视保卫中西商道的通畅。
中西交通的发展给中国和西域各国带来很大的好处,并且随着通商贸易和人文交流逐渐的繁荣,促进了各方生产的发展。如:张骞就从西域带回来苜蓿、葡萄等农作物,西域出产的胡麻、蚕豆、大蒜等也先后传入内地。总之,当时带胡字的作物都来自西域,输入主要是以蔬菜果树为主,粮食作物比较缺乏。随后魏晋和唐朝时期,又引进了莴苣、菠菜等十多种作物。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返回时,乌孙以良马数十匹入贡,并派遣使者向汉朝报谢。另外,在文化交流方面,公元前70年代开始,为了传播佛教,僧人作为传教者前来中国多半与商队同行,如:东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这些僧人和商人不但传播宗教,还丰富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西域文化,在内地定居下来。
2 繁荣发展第一阶段: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少边疆民族迁入中原,社会动乱不断,人民流离逃亡。到了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建立了许多王朝,并实行汉化政策。如: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个力主汉化的皇帝,但其是一个鲜卑拓跋部人。为了证明自己非外来王朝,他迁都洛阳,禁胡服,仿照汉族的办法来统治。甚至禁止使用鲜卑语,改官制、律令、鲜卑复姓为汉姓。从历史发展来看,到唐朝时期,胡人实现了汉化,部分少数民族几乎与汉人相混,宗教、礼仪、风俗、习惯等受汉人的影响极大。就算是胡人夺得了政权以后,一切方面还是按照中原汉族的传统,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从而导致中华民族还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格局。
这个时期,人们处于苦难之中,为了精神寄托、寻找解脱,除了以中国原有本土宗教之外,一些高僧开始去西方求法,寻找外来佛教和其他宗教。如:僧人朱士行公元206年,为了搜寻《般若经》从雍州出发至于阗;《洛阳伽蓝记》中也记载,法显在公元402年还达到过北天竺,前后历经15年,游历29国,如:鄯善、龟兹、于阗、疏勒等,并写成了《佛国记》一书。另外,这个时期中,还有西域的众多佛教徒来中国传教,最著名的是鸠摩罗什、慧远等。他们不但为中国带来了佛典,还丰富了中国的思想和哲学,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同时,佛教的传播使得绘画、雕塑也具有了极大的发展,丰富了雕塑绘画内容。如: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新疆、甘肃等地都有很多佛洞和寺院,能够充分反映出印度或西方希腊的雕塑和绘画技法。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作为经济文化交流渠道的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第一阶段,匈奴、羯、氐、羌、鲜卑、乌桓、丁零各族进入中原地区,他们的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相互补充、影响和融合,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交流,使得中华民族得到了发展壮大。
3 繁荣发展的第二阶段:强大的唐朝时期
7世纪中期,唐朝统一西域,并设安西四镇,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强盛的王朝,将今中亚地区列入唐朝的治理范围中。唐朝的丝绸之路也越来越发达,如:后史家根據唐德宗时期的宰相贾耽的叙述,总结出当时入四夷之路有七条,这增强了中国对外交通渠道,使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地繁荣起来。这七条通路把现在所谓的丝绸之路都包括进去了,如:通西域和中亚西亚的路线、东通新罗与日本的路线、北通回鹘的路线等。唐朝在安西四镇设立了国防之要地,来达到统治中央亚细亚,开拓西方边境的目的。从城市规模、建筑、商业贸易等诸多方面来看,唐朝的长安汇聚了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和国内各民族的人。并且唐朝的政策很开放,对于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很尊重、宽容。因此,唐朝成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文化大国,对于外国外族的繁荣多样的文化,唐朝都能够积极吸收接纳。7世纪中期到8世纪中期,唐代中国的外患主要来自于西北方面,如:公元663年,吐蕃取吐谷浑青海地;公元751年,阿拉伯势力接近中国,在西域与大食之战中,唐败于怛逻斯。公元750年,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则取代了倭马亚王朝。但是由于阿拉伯人向中亚的入侵,使得中原地区通西域之路断裂,吐蕃夺取四镇并占据了西域,导致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西欧与东方的直接交通断隔。
唐代宗广德元年,吐蕃攻陷河湟,内地去西域的交通断绝。从公元8世纪后期开始,受怛逻斯之战失败、黄巢起义和南诏攻蜀等事件的影响,唐朝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也逐渐走向衰落,对外交通改由回鹘路与海路为主,南北运输之路一度遭到阻断。公元8世纪中叶,经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取海路来华,海路的方便超越了陆路,其多汇聚在广州、泉州、江浙沿海港口,中国各地侨居或定居的也成千上万。其中阿拉伯穆斯林的足迹遍及天下,他们耗资巨大,经历险阻,开拓了各种道路。并且穆斯林的朝觐者、出使者和商人的经行范围非常广阔,如:《世界境域志》中记载,阿拉伯旅行家塔明姆在公元821年,曾到达九姓古思人地区,充分说明当时从中亚西亚东去的道路充满险阻。公元763年,中国形成了五代十国分立的局面,强大的吐蕃曾一度短期攻陷长安,并进攻西域企图夺取小勃律以图四镇。东西交通与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几乎成为不可能,阻断了丝绸之路。而这期间,曾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回纥暴横为虐、居功自傲。而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而沙陀则乘乱建立了后晋、后唐和后汉。宋朝虽然实现了统一,但是仍孱弱無能,地方王朝林立,西有吐蕃、党项、西夏各自割据一方,北有辽、金对峙。而中亚地区,喀喇汉王朝内乱不宁,萨曼王朝逐渐衰落。12世纪中叶,西辽与花剌子模敌对,相互交战。在这种状况下,丝绸之路直到蒙古征服中亚、西亚,才重新出现往日的繁荣,统一了中国。
4 繁荣发展的第三阶段:重新畅通的元代时期
从公元755年到公元1271年,元朝结束了五百多年的割据对抗和民族纷争,扩大了中国统一局面的规模,西藏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疆土的一部分。同时,元朝海路通达到了东南亚、菲律宾、印尼、红海等地,扩大了海内外的交通联系,达到中亚、西亚、阿拉伯和非洲东北等地。公元1245年到公元1253年,法国和英国都派遣修士前来蒙古修好。最著名的是公元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并做了官员,影响了后来一大批想来寻找东方之路的欧洲人。陆上和海外贸易的发达充分说明丝绸之路又重新繁荣起来,元代成了丝绸之路重新畅通、再放光明的时期。另外,元朝时期,各民族杂居,汉族有很多人移居到边疆,也有很多边疆的民族迁入内地。元代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从中亚、西亚迁入中国内地的许多民族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回族,如:唐朝涌入中原的沙陀、党项等部族经过融合、汉化,到元朝时期与汉人、南人融合在一起。
在统治上,元朝的统治者也采用了其前代传统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统治,如同中国历史上各个少数民族王朝的统治者一样。如:忽必烈让蒙古族子弟学习儒家学说,设立了国子学和回民族国子学、国子监。并且元朝政府使用蒙古、汉、回和波斯四种语言文字。使得传统的中国儒学成了文化的主流,涌现了大量遍及儒学、文学、经济、美术等精通汉文化的杰出人士。元朝时期,大量蒙古人和色目人皈依于中华文化。
5 衰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元末以后,丝绸之路进入衰落时期。13世纪中叶,中亚兵连祸结,延续多年,如:1269年,伊尔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战争,以及海都、都哇的叛乱等,这对丝绸之路的交通、中亚和西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5世纪后半期以后,中亚诸国逐渐衰败。到了明朝时期,中亚地区宗教狂热高涨,明朝闭关绝贡,拒绝同西域进行交往。丝绸之路进入了衰落和几乎中断的时期,并一直延续到清代。
15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的手工业贸易从小范围扩展到海上发展,逐渐向工场手工业发展,西方迎来了一个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时期,西欧国家开始寻找去东方的途径。海路方面,突破了陆上交通的局限,取代陆路交通,开通了从西欧直通东方的新航路,世界各地交往的范围不再是地区性的。开辟新航路的行动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在欧洲,还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而在东欧俄罗斯,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彼得大帝建立了正轨的陆海军,他兴办工场,发展贸易、教育文化与科研事业,开拓疆土,夺得了波罗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成为能够与西欧争霸的资本主义强国,赶上了西欧文明进步的步伐。1881年,俄国先后使中亚三个汗国成为殖民地,近东地区,英、法等国控制了奥斯曼帝国所属的埃及、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则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奥斯曼帝国成了西方诸国共同瓜分的对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土几乎被瓜分殆尽。同一时期,中国也遭到了同样命运。但中国包容了各种宗教,各种宗教共同发展、繁荣、并存,没有落到中近东一些国家那样的境地。即使在不同民族统治下,也有融化外来文明的强大力量。因此,这些少数民族对中国主流传统文化的认同,他们建立的王朝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延续。
丝绸之路对构建中西方交通、发展中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历史上几度繁荣、几度衰落。近些年来,中亚、西亚一些国家在宗教方面的冲突愈演愈烈,而往日的丝绸之路能够为亚洲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了当前各个国家恢复历史长期友好关系的桥梁。2013年,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合作倡议,并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欢迎和公开支持,即“一带一路”的背景构想。“一带一路”的 背景构想对当前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当前和今后经济、政治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能够让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赵逵夫.“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与丝绸之路的文化传统[J].甘肃社会科学,2015(12).
[2]马丽蓉.百年来国际丝路学研究的脉络及中国丝路学振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
[3]王健.“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J].南京社会科学,2017(03).
[4]窦博.东北亚丝绸之路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拓展[J].人民论坛,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