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视域下电子发票发展的经验、现状及对策

2018-05-14 12:19赵媛媛
山西农经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电子发票全面推行税收征管

赵媛媛

摘 要:为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国自2012年年初开始开展电子发票应用试点,中国电子发票的发展和普及迅速进入了快车道,但在电子发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和困难。详述了电子发票的概念、特性还有它对税收管理的意义。通过研究我国电子发票发展背景和现状,发现了几点我国推行电子发票实践中暴露的不足,总结了其他已全面推广电子发票的国家地区的相关经验,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列出了一些想法和提议。

关键词:电子发票;税收征管;全面推行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4-010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F812.42 文献标志码:A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腾飞,中国现有的税收征管体制短板暴露出来,造成相当一部分的税收收入流失,所以全面推广电子发票迫在眉睫。2012年年初,北京、浙江、广州深圳等22个省市首先成为第一批试点。经过3年的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人寿开出了首张电子发票,这也是我国内地金融保险业的第一张。随着政府政策的落实,在社会公众的支持下,电子发票在我国迅速的推行。

1 电子发票概述

1.1 电子发票的简介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纸质发票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电子发票顺应时代的要求出现。它没有纸质发票作為载体,属于全数字化的发票,将纸质转换为电子的形式。它具备税务局规定的发票形式,发票号码代码、防伪技术全国统一,上附税务局的签名。

1.2 电子发票的特征

1.2.1 交易活动的重要凭据

电子发票首先是发票,因此它具备发票的普遍特性。电子发票是交易活动中必须的业务凭证,可以作为企业进行财务核算的根据,同时也是国家机关监管单位个人经营活动的凭据。

1.2.2 发票形式无纸化

电子发票和纸质发票最主要的差别体现在载体不同,不需要印制。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纸张过度浪费的情况,更加环保,响应国家低碳生活的号召。

1.2.3 申领开具收取手续便捷

申领发票方面,纳税人没有必要到达税务局现场申领发票,纳税成本减少。开具收取发票方面,交易双方均以电子形式进行,手续得到简化,更加方便快捷。

1.2.4 易保存易查询

开票人开具电子发票的同时,能够向电子发票管理系统上传相关数据以便日后备查。而且受票方可随时登录管理系统查验收到的电子发票详实信息。

1.2.5 加强税收管理水平

单位、个人开票的同时,数据便即时传输到税务机关,便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开票数据进行全面监管,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健全了发票管理体系。

2 电子发票对于税收管理的意义

2.1 加强对电商平台零散商户的税收管理

近些年互联网和网络购物在我国全面普及,移动支付逐渐被各个年龄层的人接受,大家越来越信任和依赖网络购物。电子商务行业在近些年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因而传统的税收监管体系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税收监管需求。现有的各大电商平台上,卖家龙蛇混杂,监管措施不得力。规模较大的电商缴税情况相对来说更自律也更规范,可许多零售型小商户缴税行为却极不规范,少缴不缴甚至不申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无疑造成了我国相当一部分税收流失。而电子发票的出现,则恰好符合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要求,为税务机关监管电子商务行业纳税情况提供良好地基础,有助于政府对电商进行及时地政策调控和引导,规范电子商务平台的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2 营造公平税收的环境

一方面电子发票防伪技术先进,加大了打击制作销售假发票、虚开发票等破坏公平税收秩序行为的力度。而对于税务机关来讲,可在电子发票管理系统中随时查验纳税人开具和收取的电子发票,强化税收风险管理,为纳税人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另一方面电商的崛起伴随着的是实体的没落,电商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价格,而价格优惠有一部分来源就是应缴未缴的税额,所以为了实现线上线下的税负公平,全面推行电子发票势在必行。

2.3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在我国,很长一部分时间税收征管体制就是“以票控税”,税务机关主要通过监管发票来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情况,从而进行税收征管。“以票控税”非常容易将我国税收征管置入开多少发票就征多少税的尴尬境地,造成现实中很多不开、假开、虚开、代开以及买卖发票等阻碍税务机关征税的违法行为的发生。这样不但给税务机关工作带来了阻碍,还让部分想偷税漏税的纳税人有机可乘。电子发票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情况,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电子发票管理系统查验所有上传至该系统的电子发票信息,全面地监控纳税人的经营状况,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3 其他国家及地区关于电子发票全面推行的经验

3.1 欧盟

从2001年开始,欧盟开始酝酿关于电子发票的相关法案。到2004年,应提高增值税发票系统效率的要求,所有成员国开始逐步使用电子发票。到了如今,欧盟关于电子发票的相关法案逐步完善,企业开始主动积极使用电子发票。欧盟关于电子发票相关制度内容包括: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没有任何不同,法律地位、效力均没有差异,成员国对电子发票的应用不能任意提附加条件;强化企业方面对电子发票的处理流程,避免因电子、纸质发票间差异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从技术源头确保电子发票真实、完整,从开票到受票入账全过程中,内容真实且不可被恶意修改;无论是纸质发票还是电子发票,欧盟规定都要用原始形态保存,对于电子发票来讲,不可任意转换电子发票格式;对电子发票的保存进行了一般性的规定,针对不同成员国不同的情况,又做了具体的规定。

3.2 中国台湾地区

中国台湾地区从2000年开展试点,到2010年决定全面推广电子发票,历时10多年。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电子发票相关制度主要内容有:开票方开具电子发票的相关内容都要上传到财政部的相关服务平台汇总;电子发票必备存根联、收据联和存证联3联,开票人自持存根联,收据联由受票人保管,存证联则要上传到财税部门相关平台;规范企业之间使用电子发票流程;为了提高个人使用电子发票的积极性,关于电子发票“载具”——存有电子发票记录的工具,相关部门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简化个人使用电子发票流程;个人若想获得纸质发票,需要经营原始发票——电子发票证明联,证明联还可以作为兑领中奖发票的证据。

4 我国电子发票的基本现状

4.1 相关制度不完善

虽然目前理论上无论是电子发票还是纸质发票,它们被赋予的法律效力相同、法律地位同等。可确实缺少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支撑电子发票,各地关于电子发票的报销规定甚至也有所区别,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入账时难以确定是否能报销,实际操作中入账过程颇受阻碍。

4.2 技术保障落后

我国电子发票起步晚,推行时间短,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相关服务机构和技术平台。而电子发票本身是由受票人打印复印,没有有效的防伪技术,财务人员难以确定电子发票记载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入账难报销也难。而且各地试点依托的信息技术服务商均不相同,各自独立,不能聯通,实际操作中影响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

4.3 推广应用缺乏有效措施

首先开具电子发票强制性不足而且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所以很多即使具备开具电子发票资格的商家也缺乏开票积极性。电子发票对于很多消费者也是新鲜事物,不会主动索要发票,这点在交易虚拟化的电子商务行业中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所选的专用设备成本高昂,对很多微小企业尤其是电商平台中规模偏小的商家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5 全面推行电子发票的对策研究

5.1 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要想全面推广电子发票,首先就要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政策,最好是可以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来协调监管电子发票。重点是要通过立法来树立电子发票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开具、交换、验证等各个事项做出具体的管理规定。同时还应对会计方面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修改,给单位个人电子凭证的报销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保护电子发票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5.2 统一电子发票标准

经过我国试点地区的实践,相关部门应以现有增值税发票系统为基础,制定统一可行的电子发票标准。通过科学的设计电子发票的样式、规范电子发票票面内容和开票方式、严格制定全国统一的发票票种以及代码等手段来确保电子发票标准的规范和统一。

5.3 提升技术层面

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电子发票管理系统的构建和提升,同时也应该排查该系统的安全隐患,我国发票环境状况堪忧,制造销售假发票等违法案件屡见不鲜,在进行技术提升的时候必须充分估量将来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5.4 加大宣传力度

若想向全国推广使用电子发票,就要调动起政府、企业、个人的积极性,可是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对使用电子发票的好处知之甚少。政府可通过媒体造势来加强电子发票的宣传,为推广电子发票创造有利的舆论条件,让社会公众意识到电子发票的便捷效率、环保节约等特点。让大家认可电子发票,逐渐习惯并主动使用电子发票,为推广使用电子发票打好扎实的根基。

5.5 设计有效地推广路径

在推广过程中,要尽力避免捆绑专用设备,降低纳税人的负担。通过全国统一电子发票应用平台的建立,改善现如今入账难报销难的问题。可以赋予受票方监督举报开票方应开不开或者迟开发票等行为的权力,相关部门再给予开票方适当的处罚,以鼓励电子发票的使用。推广可以先从政府采购、大型企业入手,逐渐拓展到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

最后,相关部门还可以简化开票手续与流程,例如和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APP合作,真正让电子发票走入社会公众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便利。

猜你喜欢
电子发票全面推行税收征管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全面地推行素质教育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网络海外代购行为税收征管优化研究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税收征管国际借鉴初探
基于OLAP的税收征管应用研究
电子发票对会计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