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琪茹 贾文毓
摘 要:地名是人们赋予一定空间位置上的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词,是社会发展的特有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为了解地名与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以莆田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管辖的行政村名进行研究。将采用文献法、统计法、归纳比较法等方法,从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揭示莆田市行政村名命名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莆田市;行政村名;地理环境要素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1-002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K928.6 文献标志码:A
对地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本著作对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作中对地名渊源的解释有上千多种。在当代,对地名研究的学者也有很多,比如贾文毓的《中国地名词源》[1]、华林甫的《中国地名学史考证》[2]等,虽然对地名研究的文献数量多,但对县级行政村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将以莆田市行政村名为研究对象归纳分析,从地理学角度阐释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
1 莆田市基本概况
莆田市是福建地级市,因历史上莆田平原地处浅海和沼泽地带,蒲草滋生,先民铲除蒲草、排泄海水造田而得名。古称“莆仙”,因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莆仙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行政区域出现而得名。亦称“兴化”,由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置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而得名。又有“兴安”之称,因宋景炎二年(1277年)兴化军失城而复得,端宗诏兴化军为兴安州而得名。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之一。
莆田市位于东经118°27'-119°39',北纬24°59'-25°46'。沿海地带多为山地、丘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峦叠嶂,中部丘陵起伏,東南部平原广阔与木兰溪、延寿溪和秋芦溪构成了江南水乡,同时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和平海湾三大海湾。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
2 莆田市行政村名语言类型及空间分析
莆田市现辖有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和仙游县,共有行政村975个[7],从村名语源类型可分为方位、地形、动物、颜色、水文、建筑、姓氏、植物、天文、数字、历史等11类[4]。由于部分行政村命名方式由多种构成,在分类统计时有重复,但并不影响行政村名语源类型的分析。
2.1 自然环境要素与行政村名
复杂的自然环境是村名产生的重要依据,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自然环境的特征[5]。莆田市各行政村命名中,有关自然因素命名的类型有方位、地形、水文、动物、植物、颜色、数字等。
2.1.1 方位与行政村名。方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含有方位的地名不单独使用,会有参照物,以便于人们清楚地辨别地方。莆田市方位命名的行政村名有342个,占统计总数的26.9%。常用的方位名词有东(74个)、西(43个)、后(36个)、下(31个)、前(27个)、南(26个)、头(23个)、尾(18个)、北(14个)、上(14个)、顶(11个)、边(11个)、中(8个)以及一些不常见的如里(3个)、外(2个)。
在含有方位名词的行政村名中,东西南北字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前后上下字,例如东山村、西山村、南湖村、北山村、前洋村、后井村、上塘村、下房村等。以方位命名的行政村都有一个地理实体作为参照物,例如山地、河流、建筑物等,以便于人们清晰地辨别方向。
2.1.2 地形与行政村名。地形,是地表上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状态。莆田市地形多样,平原、丘陵和低山面积广布。西北部为地势较高的山脉,中部为低山丘陵、盆谷交错区;东南沿海地带为低山和平原。莆田市所有以地形命名的行政村中,包含了山、峰、石、岭、沟、坡、屿、坑、坪、坂、洞、坵、川、陡、垞、坡、坑、墩、埔等19种类型,其中以山、峰、岭等命名的比重最大,占地形命名总数的54.9%;而沟、坡、川等所占比重较小。
在空间分布方面,以地形命名的行政村分布在莆田市西北部,仙游县(87个)、涵江区(40个)、城厢区(35个)、荔城区(34个)以及中部的秀屿区(50个),东南沿海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分布很少。由此可见,地形会影响居民的分布以及行政村名的命名。
2.1.3 水文与行政村名。水文,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运动等产生的各种现象。自古以来,人类活动大多从河边开始,傍水而居。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岸受到侵蚀,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的有利地形及充足的水源,保障了人类的生存。莆田市境内的河流多数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径,主要有木兰溪、延寿溪和萩芦溪三大水系。
行政村名中含有水文的字有“洋”“溪”“湖”“江”“海”等,其中“洋”“溪”“湖”所占比重较大,这与人类的生活习性有关,同时以水文命名的行政村有一个显著特征是村落大多数沿河流两岸呈带状分布。
2.1.4 动植物与行政村名。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莆田市东濒海洋,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之地形复杂多样,地植被主要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雨林,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海洋动物和陆生动物。
莆田市以动植物命名的行政村有129个,占统计总数的10%。动物类以龙(11个)、象(10个)和凤(4个)命名的占多数,其余的有狮亭村、貂峰村、虎垅村、麟山村等。植物类以林(28个)、松(6个)和莆(6个)最多,其余的有樟、桂、柳、枫、竹和梅等。由此看来,以动植物命名的行政村,说明了人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密切联系的特点。同时龙、凤、象、梅、竹也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吉祥、永远幸福的美好愿望,这一意愿将与后文中谈到的意愿类命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2.1.5 其他自然要素与行政村名。莆田市其他类自然环境要素(天文、颜色、岩石)等命名的行政村名共67个,占统计总数的5.1%。
2.2 人文环境要素与行政村名
除了自然因素对地名的命名有影响外,人文因素也发挥一定作用[6]。莆田市各行政村名中,有关人文因素命名的类型有建筑、姓氏、意愿、数字、历史、神话、交通等。
2.2.1 建筑与行政村名。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了人工环境。同时,建筑物的建造、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气候与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建筑风格与类型会各式各样,因此有明显的地域性[3]。
通过整理分析,莆田市的建筑物主要有塘、桥、庄、亭、楼、宫、塔、埭、城等几种类型。经统计发现,建筑类型命名的行政村有133个,其中以塘、桥、楼、亭命名的占多数,比如月塘社区、陈桥村、下楼村、蔡亭村等;以宫、塔、院等命名的居中,例如宫利村、石塔村、马院村等;同时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庭、舍、房、门、磨等,比如洞庭村、官舍村、下房村、南门社区、万辉社区等。
2.2.2 意愿与行政村名。意愿,意是心意、心的方向,愿即愿望、动力,最初的愿望是想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和方向,然后尽自己所能去达成目标。经整理分析,莆田市意愿类命名在人文要素地名中居第三位,有67个,其中平安类、丰收类、爱国类村名比较多。平安类有14个,比如太平村、兴安村等,这说明从古至今人们对安稳、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丰收类有15个,比如新丰村、耕丰村等,说明人们对衣食住行的依赖性。爱国类有9个,比如建国村、建华村等,说明历史重大事件对行政村名有着深远影响。除去以上三类还有昌盛类(6个)、欢乐类(6个)、健康类(5个)、教育类(7个)、品德类(5个)。人们用带有意愿的词眼命名村名,充分证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2.2.3 姓氏与行政村名。姓氏,姓是一种族号,而氏是姓的分支,它标示着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我国人民重视血缘关系,习惯于群居,因此以姓氏命名是人文要素的一大亮点,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和睦、家族兴盛的美好期盼。在莆田市的行政村名中,姓氏类有103个,占人文要素总数的27.5%,其中田(15个)、黄(9个)、高(7个)、张(5个)、朱(4个)占大多数。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姓氏,比如熬(熬山村)、党(党城村)、都(都邠村)、洪(洪里村)、官(官庄村)等。
2.2.4 其他人文要素与行政村名。莆田市人文要素命名中,除了常见的这三种类型,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数字、神话、历史、交通、人物等共76个,占人文地理环境要素总数的20%。
结束语
经归纳统计分析,莆田市行政村名具有以下特点:
(1)在自然环境要素中,行政村的命名受方位影响最大。其中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占大多数,从这方面能够清楚地知道行政村的空间位置。其次受地形和水文因素影响的行政村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致性,说明了莆田市地形复杂多样,以及行政村山水相间分布的特点,体现了当地的特色地貌、地形以及水文特征。
(2)在人文环境要素中,行政村名受建筑与姓氏影响最大,说明莆田市经济发展水平高,重视家族观念,从古至今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由于行政村名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在对莆田市行政村名的分类过程中笔者的主观因素较强,并且对当地的地理特征以及风俗习惯难以进行实地考察,所以,对莆田市行政村名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贾文毓,李引.中国地名辞源[Z].华夏出版社,2005.
[2]华林甫.中国地名学史考证[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任建兰,公平.浅析地名的地域性[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3):163-170.
[4]董曉晓.浅谈地名的命名分类[D].山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