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分析

2018-05-14 16:03何春霞向玲凛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误差修正模型经济增长

何春霞 向玲凛

摘 要 基于重庆市1979—2016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研究了重庆市经济增长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重庆市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都具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从短期来看,城镇可支配收入的修正速度快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修正速度;对比分析来看,重庆市经济增长对城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效应大于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3.046

重庆市作为新晋的直辖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农业工业各方面都有突出的变化。但与此同时,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围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的文献很多,笔者试图从经济增长对二者的影响效应出发,探讨重庆市经济增长对其城乡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是否一致。

1 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重庆市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其增速持续领跑全国。2017年,重庆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攀升到19 500.27亿元,经济增速高达9.3%。对比全国各省市的经济增长情况,从经济增速看,2016年、2017年重庆市的经济增速均位居全国第四,经济增长迅速;从人均GDP看,重庆市普遍高于四川、陕西等周边省市的人均GDP,但仍旧落后于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省市。

从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规律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9年的309元快速增长到2016年的29 6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9年的150元增长到2016年的11 549元。虽然城乡居民收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速度却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收入差距也从1979年的159元扩大到了2016年的18 061元[1]。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轨迹来看,1997年到2003年,经济发展重点转移到城市上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2-3]。重庆市正视到这个问题后,采取了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的战略,2003—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慢慢降低并逐渐趋于平稳,当然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是重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 重庆市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伴随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其城乡收入增长的速度却不同步,存在明显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为此,选择了1979—2016年的重庆市人均GDP(Y)、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Z)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NC)等数据作为分析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重庆市经济增长对其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4]。

2.1 数据来源与检验

在《重庆市统计年鉴》中获取实证分析所需时间序列数据后,首先对选取的数据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采用最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Y、CZ、NC的原序列均是不平稳的,而其对应的二阶差分序列则均是平稳的,即重庆市的人均GDP(Y)、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Z)和農村居民人均纯收入(NC)都是I(2)序列。

满足同阶单整的前提下,进一步分别对Y和CZ、Y和NC进行协整关系检验。采用JJ检验法,检验二者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Y和CZ、Y和NC之间分别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分别建立重庆市的人均GDP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而分析重庆市经济增长对其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

2.2 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

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首先可分别建立协整回归模型:

CZt=843.94+0.6Yt (1)

NCt=284.65+0.21Yt (2)

上述模型的系数均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模型估计结果有效,可以用公式(1)和(2)描述变量Y和CZ、Y和NC的长期均衡关系。

从短期来看,Y和CZ、Y和NC的长期均衡关系可能会出现失衡,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可以将两个协整回归方程中的模型残差ec、en看作非均衡误差加入到误差修正模型中,并用OLS法估计相应参数,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将CZ和Y之间、NC和Y之间的短期行为和长期变化联系起来。因此,进一步分别建立ECM模型:

△CZt=0.87△CZt-1-0.31ECt-1(3)

△NCt=0.96△NCt-1-0.20ENt-1(4)

上述模型的系数均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误差修正系数在(-1,0),模型估计结果良好,可以用公式(3)和(4)描述变量Y和CZ、Y和NC之间的短期非均衡关系。

2.3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根据模型(1),重庆市的人均GDP每增长1%,城镇可支配收入将增长0.6%。根据模型(2),重庆市人均GDP每增长1%,农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0.21%。因此,从长期视角看,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对其城乡居民的收入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且经济增长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较大。

根据模型(3),重庆市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上一期每增加1%,使得本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0.87%,误差修正系数以0.31的速度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偏离做出修正。根据模型(4),农村人均纯收入上一期每增加1%,使得本期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0.96%,误差修正系数以0.2的速度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偏离做出修正。因此,从短期视角看,重庆市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短期非均衡状态回复到均衡状态的速度快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回复速度,即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波动较小。这也可以进一步说明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对城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效应大于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

3 结论和对策建议

围绕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对其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研究了重庆市经济增长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影响效应。1)从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动态来看,重庆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领跑全国,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持续增长,但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2)从长期视角看,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对其城鄉居民的收入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且经济增长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较大。3)从短期视角看,重庆市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短期非均衡状态回复到均衡状态的速度快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回复速度,即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波动较小。这也可以进一步说明重庆市的经济增长对城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效应大于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在增长,但一直低于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且由于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这两者的影响程度不同,城镇发展水平过快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出现。因此,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善城乡二元化情况,提高居民收入,增加社会幸福感,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不少,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实施新农村发展是推进城镇化的一个很好的措施,但普及程度不大、力度不够,所以成效见微。目前我国应该加大城镇化改革步伐,将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大力普及农村教育,积累人力资本。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水平来看,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等,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所以农村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投入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除了基础教育的投入之外,还应建立内容多样化的课程培训,实现德、智、体、美、劳共同培养,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积累农村人力资本,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 陈安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6):52-58.

[2] 李宪印.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农业技术经济,2011(8):50-57.

[3] 吕炜,储德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12):30-36.

[4] 周梅,郝悦,韩天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6(29):109-11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误差修正模型经济增长
中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