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

2018-05-14 08:55蒙诗雨
财讯 2018年15期
关键词:壮族普通话旅游业

蒙诗雨

乡村社会传播网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无论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还是大众传播,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乡村社会变迁。旅游传播是组织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伴随着旅游业发展,成为改变乡村传统文化的一般重要力量。本文以云南马关县马酒村为例,探讨旅游传播的出现对这个壮族村寨的影响。

马洒村 旅游传播 社会变迁

何谓“旅游传播”?

旅游主体以欣赏美景、感受民俗、接受新文化为目的,离开常住地进行短期的异地活动,称为旅游。而旅游传播就发生在旅游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旅游主体既是信息传播者,也是信息接受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传播客源地文化,影响当地传统习俗;同时,也不断接受、吸纳新语言和新知识。旅游客体同样如此。可以说,作为组织传播的一种,旅游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交流互动方式。

旅游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

下文,笔者以马洒村这个典型的壮族村寨为例,研究旅游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

(1)民族服饰:出现回归

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年轻人受外界流行文化影响,服饰普遍汉化,少数民族服饰只在重大节庆祭祀的场合穿着。旅游开发后,游客络绎不绝,穿着传统服装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少数民族服饰在此地开始“回归”,而主要的穿着者是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经营者,作用则是告诉游客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一位商铺老板告诉笔者,如果不穿少数民族服装,很多游客都不愿意来自己家买东西。可见,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今天的少数民族服饰是作为旅游资源的回归,是作为招揽游客手段的回归,而不是作为日常衣着的回归。

(2)饮食:成为旅游资源

过去,人们对饮食的追求仅限于数量,吃饱即可。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也从粗放型向精致型发生转变,数量不再是大家选择食物的首要标准,而是开始更多地考虑营养、味道、外观等因素。伴随着马洒村旅游业的日趋市场化和成熟化,村民们的旅游意识也逐步建立起来,在呈现良好自然风貌的同时,开始挖掘更多的旅游文化资源吸引游客,饮食就是其中一部分。 花米饭是壮族的特色饮食,壮族人挑选上等糯米,从不同植物中提取不同颜色,将糯米泡染上色,色彩艳丽,醇香可口。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壮族人不用于农活,而是邀请庆朋好友共度花米饭节。今天,旅游的发展不仅让花米饭成为四方来客到马洒村旅游必吃的一道菜色,而且还举办“花米饭”评选活动,让广大游客参与其中,感受壮族风情。

(3)民族歌舞:日趋商业化

依人古乐是壮族人民重要的节庆庆祝形式,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旧时,只有在重要活动或重大场合中才会演奏。今天,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让马洒人意识到旅游产业想要持续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于是,组建起了马洒村依人古乐演奏队,在保留传统内容形式的基础上,做略微调整,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展示壮族传统文化内涵。不可否认,旅游导致过多的外来文化进入,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关注这里,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进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4)语言文字:普通话学习“热”

1.为招揽顾客,当地人积极学习普通话

马洒村进行旅游开发前,壮语是主要沟通交流的语言。在外地打工回到家乡讲普通话的人,会受到大家歧视。但近几年,旅游业逐渐兴起后,当地人发现,想要赚钱,必须学会普通话,村民以会说普通话为荣。今天在马洒村,不管是路边的小贩还是经营餐饮的老板,都能与你用普通话聊上几句,有些人尽管说不好,也努力用普通话交流,一是为了基本的买卖交易,二是想通过和游客的沟通,拉近距离。原本封闭的村子在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中,普通话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2.青少年不爱使用壮语交流

虽然马洒村的青少年能够用壮语流利交流,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使用民族语言交流充满抵触隋绪。一位壮族大哥说,用普通话和孩子说话,他才会搭理你,用壮语就不回答。今天村里的学校基本使用普通话教学,孩子们觉得普通话更好沟通,说壮语很多人听不懂。加之伴随游客的增多,与外界的交流机会也更多,生活圈子越发汉化,年青一代人就变得更加不爱使用民族语言了。如何让青少年在紧跟时代步伐与传承少数民族语言之前求得平衡,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思想观念:走向先进

(1)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随着马洒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政府和百姓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村民们开始明白,吸引游客到马洒观光游览的真正原因是這里的山山水水,是这里秀丽的自然风景,生态观光游是当地旅游的一大特色,也是马洒村现在,乃至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一旦环境受到污染,势必会影响旅游产业,影响村民收入。当保护环境与自身利益挂钩,大家就开始有意识地维护公共环境了。

(2)信息化思维逐渐增强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信息革命席卷全球,马洒村的电讯事业也在飞速发展。电报、信件这种古老的交流方式早已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中,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和互联网。不说经营餐饮生意的壮族大嫂们把手机挂在胸前,就连60多岁的壮族大娘也使用手机好几年了。村民们开始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宣传马洒村,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地方。信息化思维的逐渐增强,为马洒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结语

马洒村近几年的旅游发展有目共睹,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这个曾经封闭的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上,旅游收入成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村民们陆续离开了传统的农耕生活,逐渐进入了以旅游经营为主的现代生活;文化上,村民们关于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在日渐提高;生活上,居住条件逐渐改善,休闲娱乐生活丰富。外来文化的进入,正潜移默化影响着马洒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1]宗晓莲.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以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文化为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_

[2]伍锦昌.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变迁一一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平安壮寨为个案[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壮族普通话旅游业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壮族山歌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