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格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生产要素的重组s配置在不断提升,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愈演愈烈,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国家对企业内部控制逐渐重视起来。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对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研究学者主要是从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发面进行研究。
内部控制
文献综述 评价 信息披露
国内日益关注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学者对此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但尚未形成共识。进入21世纪,有关内部控制的研究集中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的研究在学术界掀起波澜。截至目前,对内部控制定义的研究仍以美国COSO于1994年公布的《内部控制一整合框架》作为基础。伴随企业制度的日趋完善及公司治理的深入研究,相关部门逐渐重视起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虽然在相关法律文件中可以看到相关规定,但尚未提出类似COSO报告中被广泛接受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简耍论述
在对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时,不难发现研究的学者多数是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解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角度:
(1)控制论
吴水澎等(2000)以控制论原理为出发点,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多方位的解析。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点作为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在对其进行研究后,认为该报告对我国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具有深层次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这五个方面:一是,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二是,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三是,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四足,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五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与此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能够使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时有详细的框架和参考依据。
(2)委托代理理论
程新生(2004)从委托代理理论和组织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解释,提出以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为核心思想,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为枢纽,建立治理型企业内部控制,并指出企业在追求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时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
(3)契约理论
林钟高、郑军(2007)在对内部控制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契约经济学理论引入到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对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加以确立,认为其?是一种能够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与此同时,站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内部控制契约作了进一步论述,认为其是一种调度企业经济利益如何在各要素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约束机制,旨在于协调企业经济活动有序、有效的运行。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指出?追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公正是内部控制契约公正性的伦理诉求和道德评判。
(4)组织演化论
张砚(2005)从组织演化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经阶段进行探讨,指出内部控制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的组织模式发生变化,内部控制模式也随之改变,从“自控制”到“他控制”,进而演变到更高层次的“自控制”。内部控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组织内和组织间权力的配置情况、风险因素的差异和技术的专有性四方面因素。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
在对国内内部控制评价文献进行梳理时,学者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整体研究颇少。关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提出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设想。池国华(2010)构建了基于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张兆国等(2011)建立了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张先治、戴文涛(2011)在借鉴国外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内部控制系统。关于内部控价评价方法的研究,杨洁(2011)利用“计划——执行——检查——改进(以下简称PDCA)”循环理论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将内控系统中的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结合起来对其进行综合评估。林斌等( 2012)用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内部控制指数(IC)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研究,杨洁(2011)在PDCA循环理论的指引下,构建了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此外,刘志梧、许良虎(2012)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三层次指标框架。
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杨慧文(2013)运用对比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注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体系建没的卜市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加。王月英( 2013)将2011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作为样本,研究发现卜市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披露质量偏低,难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与内部控制审训报告披露这两项内容上,參考我国对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前者应披露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及其性质。
综上,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与组织演化论等理论卜,这些理论在不同程度卜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了指导。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对其进行了梳理。在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中,学者们各抒己见,尚未形成统一方向。在对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进行总结时,可以看出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整体不高。总之,在对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上任重道远,企业应抓住机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1]唐市新,肖敦锋.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浅探——基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2(02).
[2]吴航辉.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文献综述[J].会计师,2014(02):56-58.
[3]陈宝丽.我国内部控制文献综述[J].时代金融,2014 (10):47-52.
[4]池国华,张传财,韩洪灵.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一项实验研究[J].审计研究,2012,(2):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