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的高校教师本身的专业化是高校整体素质专业化的核心前提。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高校教师群体队伍成分异常复杂,在诸多方面都承担着专业性质的角色。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当前高校教师本身的教育专业成长的需求进行自我研究,建立起相对应的教育者成长机制,构建当前高校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全面推行高校本身的教学和学习的学术化,强化当前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构建。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特征;困境;路径
一、教师专业群体的队伍构成以及角色
从当前传统的高校教师分类学科角度以及对应教师本身知识构成的核心角度进行划分的话,我们对于当前高校的专业教育者一般可以分成学科类别的专业教师、教育类别的专业教师等等。这些分类下的教师的师资力量一直没有受到一个统一的管理,相互之间相对独立。在当前高校教师教育的专业细化构建情况之下,这些教育组织机构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改变,很多院校都相对应的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以便承担以往教务处本身承担的责任,或者是直接接替相关管理部门承担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但是本质上这些相关改组后的部门并不直接承担教学或者教研的一线工作,这就使得当前的组织管理更加的混乱。这种局面下,高校教师教育就被迫分裂成为了学术性和教学型两个类型,直接弱化了学科专业教师和对应的教育专业教师对于教育者本身的认识。
当前的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基本专业角色可以分成以下的这几个类型:高校教师、高校教育的针对性研究者以及未来的教师的教育者。作为当前的高校教师,需要直接承担起对大学生培养的直接责任。教育研究者,以及对应的未来教师的教育者角色则就直接区分出了当前的教师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教师本身的工作之间的核心区别,这对于自身教学的研究和培育对象本身的特殊性进行了对应的强化。教育研究者的本身角色在當下的科研强化、教学弱化的环境下显得更加突出,而未来的教师本身的教育者角色在当前构建下的教师教育化以及大学化的背景之下没有变得更加清晰以及明确。因此高校教师教育者本身在当前的理论和实践的夹缝当中经常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尴尬局面,同时专业教师之间也缺乏基本的认同感。不管是纯学术类别的教师,还是公共学科类别的教师之间都面临着当前的专业角色的模糊化特点,相对来说自身的专业性也无法得到凸显。
二、高校教师教育者的核心专业发展特征
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当前的世界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特征也就意味着教学的专业化以及培训的专业化。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化是当前教师教育专业化当中最为核心的指标之一。传统观念上人们一般习惯于把教师教育者的基本发展等同于当前的教育研究水平能力,以及对应的学术水平的提升构建,也就是说在传统观念里,教的好等于学术好,这就导致了高校教师本身的教育专业素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当前的高校教师本身面临着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两大任务,因此专业本身的发展也具有相对应的复杂性。
对于当前高校的教研人员来说,专业身份的认同感就是当前的高校教师教育者对于自身的专业人员的身份确定,在当前的高校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背景环境之下就是一种独特的名片。但是对于纯粹的学科研究者或者是没有学科的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师本身地位专业身份在当前的现代大学环境当中就会遭遇到危机。一方面从当前的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能力构建上来看,因为纯粹的科研教师缺乏一线的教学经验,加上高校现在强调的是本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这就加剧了当前的教师教育对于纯理论内容的不信任感觉。另一个方面来说,高校本身对科研重视对教学不重视的文化氛围使得教师本身并不把教书育人的天职放到首位,而是认为自己是研究者,这就使得教育产生了偏差的现象。因此当前的高校教师本身的核心专业发展特征是基于专业身份认同角度上进行建立的,但是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构建下,教师的教育者专业角色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甚至有被直接边缘化的可能出现。
三、高校教师教育这专业成长的现实困境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岗前培训是当前高校的教师进行入职之前的必修课之一。这种培训也是针对当前高校教师本身的教育者来说,唯一的促进专业发展为主要目的正式培训。但是这种岗前培训明显缺少对应的合理目标,很多高校都把这种培训直接定位为适应性培训,而没有针对高校教育者本身开展的培训内容,因此在进行培训的时候很难引起广泛的兴趣。这一类的课程明显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和传统高校的日常需求是有着明显脱节的,很难抓住高校教师本身成长的需求。同时这种培训一般是以教学的知识以及对应的管理为核心,很少涉及到对应的专业精神以及专业伦理,这就造成了实际培训效果和教学要求脱钩的情况出现。
学术分离对于当前高校教师的教育者来说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对当前教师知识的直接研究成果角度上来看,学科本身的专业教师和对应的教育专业教师代表了相对来说不同的知识主体,他们在各自的环节当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教师本身都分散在了各个专业当中,没有针对教育学统一框架下的严谨学术环境。并且长期以来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理念之争,以及对应的学术性和教学型争论,对于这些课程本身的设置以及对应的实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直接导致了教育者之间缺少合作精神,甚至是互相瞧不起的情况出现。
四、高校教师教育者本身的专业化成长路径
首先,建立高校教师本身的自我研究体系。在我们国家对于当前的教师教育者的培养和指导都相对来说比较少。如果我们从当前教师教育的来源和对应的背景上来看,很多教师教育者都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人员进行转变而成,还有的是来自于拥有相对较高学历以及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教育者。这两种教师的专业知识构成,以及学术等级和发展需求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自我研究都比较适合当前的复杂局面构建下的教师教育群体专业发展,同时可以满足教师教育者本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教育者需要通过对自我特点的研究来记录和思考相对关键的事件,提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律性结论,这也是认定自我教师身份的重要途径。
其次,构建当前高校教师本身的教育者专业发展共同体。随着当前学术职业变革背景构建下的高校教师教育者本身的群体更加的两极分化,高等教育之间以及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之间都存在着学术倾向构建下的鸿沟。这些鸿沟实际上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师资格证制度等等的对应改革无法进行匹配,因此需要对应的专业教育学教师或者是心理学教师,還有专业科目的教师以及学科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变革。在教育性以及学术型之间,以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通过强化当前高校内部的教师教育者进行针对性的合作,以及对当前的高校教师的教育者在义务教育当中的合作框架下,建立起针对性的教师教育职业的通用逻辑体系,探索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系的构建。这种共同体系可以帮助不同行业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各自的学术认同,打破针对性的歧视壁垒,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针对性的合作以及沟通渠道构建。用实际与学科交叉本身的课题研究和立项,进行针对性的平台沟通搭建,在全面教育的体系下进行针对性的构建,形成多角度和多领域的集合体,使得不同的学术背景构建下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合作探索。
最后,推动当前的大学教学以及学习的学术化构建。教学与学习的学术研究是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学研究趋势。作为高校教师的教育者,我们不但要对本专业内部的知识进行探索,还要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了解当前的教师教育者怎样进行更高等级的知识转化,并且把教学经验变成直接的研究成果构建。我们需要针对性的建立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公开化的平台构建,对教师本身的研究成果进行针对性的发表,并且举行对应的学术研讨会来提升当前的教师作为教育者的研究人,和对应的未来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培养者的角色地位,使得未来的教师更加专注于针对教育的指导构建。
参考文献:
[1]索磊.教学价值理性的迷失与恢复[J].教育科学.2014(06)
[2]裴淼、李肖艳.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学习”解读:回归教师的成人身份[J].教师教育研究.2014(06)
[3]申卫革.实践理性视域下教师专业实践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
[4]靳玉军.教师价值体系的重构与实现——基于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分析[J].教育科学.2014(05)
[5]陈振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模式之争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09)
[6]曹永国.从实践主义到实践理性——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一个现代取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4(07)
作者简介:
康卫忠(1978--)男,甘肃渭源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科技处,教育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德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