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交谊舞非语言性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

2018-05-14 17:20黄艳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用

黄艳红

摘 要:在高校交谊舞教学中,虽然离不开语言提示教学方法,而非语言内容的手势、肢体、队形变化、空间与动作、音乐与动作、服饰等被教师在交谊舞教学中的应用更为突出。本文围绕非语言交流在高校交谊舞教学的应用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非语言交流 高校交谊舞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J7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c)-0071-02

交谊舞起源于西方的国际性的社交舞蹈,又称舞厅舞、舞会舞、社交舞。高校的体育舞蹈可以丰富学生的娱乐和社交方式[1]。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交谊舞是男女舞伴以特定舞曲伴奏而相互配合完成的一种双人舞蹈,在我国高校学生尤其是女生中赢得了青睐,学生经过交谊舞的深入学习,可以在自身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社会适应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如何才能针对交谊舞项目特点,采取针对性、时效性和创新性强的教学方法,是高校交谊舞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在高校术科教学中,非语言教学法比较常用,尤其在交谊舞教学中,虽然离不开语言提示教学方法,而非语言内容的手势、肢体、队形变化、空间与动作、音乐与动作、服饰等被教师在交谊舞教学中的应用更为突出。本文拟就高校交谊舞非语言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探讨。

1 交谊舞的特点

(1)讲究男女双方的积极配合。这是一种需要男女彼此相互配合的双人舞,由此可见,其要求男女双方整个舞蹈过程必须具备高度的默契,才可将每一个流畅的动作完成好,那些男女双方均想进行表达的美好思想可借助于舞蹈中的每一个舞种得到展示。

(2)多样化舞种需要积极协调。交谊舞是多样化的舞种,音乐相应地伴随着每一种舞种,大体包含慢三步、慢四步、快三、快四步、吉特巴、伦巴步等舞种的类别,不同的情感借助于舞种的不同而得到表达。在实践中可见,慢三是摩登类交谊舞的基础;伦巴则属于拉丁类交谊舞的基础。因此,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将慢三、慢四以及伦巴作为学习的基础,尤其是那些初学舞者。

(3)讲究舞蹈的自然流畅性。交谊舞有着流畅性、自然性及动作变化多且快等特点,必须有身体的高度协调配合才可完成好每一个动作,交谊舞的自然属性和自然、流畅的动作特点只有在协调配合的状态下才可能有效完成。

(4)充分展示社会交往能力。交谊舞在各种社交场合和聚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展示。可见,学生学习舞蹈就应将社会属性纳入整个过程,使其社会交往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 非语言交流在高校交谊舞教学应用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

非语言交流属于信息载体之一,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其作为实用性和适应性的特殊手段,在深化和补充语言手段上发挥着必要作用[2],既可进行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也可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调控。

(1)主要内容。①副语言和辅助语言。所谓副语言,即叫声、口头语、掌声等没有特殊语义的各种声音在教学中发出来。而以音调、音质、音量、语速、节奏等构成立刻辅助语言。教师可将不同的音量、语调、节奏以及鼓励、赞扬的语气来传递各种信息并应用到交谊舞教学和训练中,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的同时,教学效果也可得到促进。②体态语。也就是人体语言,其将人的思想借助于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手势、目光和身体接触等进行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准确的动作示范、简练的语言、身体的触碰动作,以及表情眼神来组织调控教学。体态语既能融合语言,又可独立存在,可谓最实用的高校交谊舞教学手段。③环境语言。其主要由时间语言和空间语言所构成,是以对时间的安排和技术动作方向、路线及在规定区域内完成动作时间的控制等为主要教学体现。选择的不同就将不同信息向学生传递,为学生掌握技术提供帮助。④物体语言。其由教师的衣着服装等服饰语、课堂教学中优美的音乐以及教学的器材、场地等物体所构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交谊舞教学中,非言语交流行为的作用不可忽视。

(2)基本原则。①实践的选择性。在交谊舞教学中,教师应用非语言交流这种有效辅助语言时,应追求简洁、明了、及时和坚定,同时有机结合语言行为并灵活运用,可在交谊舞教学中将非语言行为的特殊作用发挥出来。②因材施教原则。在交谊舞教学中和训练过程中,一方面,个性差异是非语言教学行为应用时所必须要考虑到的,应有区别地加以对待,必须选择师生双方均可接受并领会的非语言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身体素质差异、教学条件等进行非语言行为的运用,这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体现出来,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③相互尊重原则。相互尊重为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原则,在高校交谊舞教学中以师生之间进行集中体现,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可通过非语言行为向学生进行传递,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个性充分注意,并对学生人格尊重,通过关心、热爱和信任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安全感产生。

3 非语言交流在高校交谊舞教学应用的途径

在高校交谊舞教学过程中,非语言交流的应用可采取如下几方面的主要措施。

(1)进行声乐旋律的选择。旋律是通过组合各个音符和不同的节拍之间的强弱关系所形成的。在高校交谊舞教学过程中,旋律的选择对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慢节奏的旋律,对学生学习有利。并且可在通常情况下,组织学生通过器乐旋律进行舞步的熟练过程,当达到一定基础后,可与声乐旋律结合,开展综合性练习,由此就可使旋律和动作之间的和谐配合完美实现。

(2)信号的巧妙运用。交谊舞的动作有的比较轻柔缓慢,有的动作还时而快、时而慢,甚至不少动作有较大的变化幅度,要完成如此整支舞蹈,就需要男女双方的高度默契和不同的信号才能够完成。倘若教学过程中,仅仅教给他们动作,然后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路开展练习,而不是向学生传授在不同的动作情况下如何将不同的信号进行彼此传递,由此舞蹈的美感受到影响,且存在伤害其他舞伴身体的可能。当学生将信号掌握好,所受的伤害就自然会减少,学生双方的默契才可得到促进。

(3)运用节奏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音乐代表的是交谊舞教学的灵魂,掌握好交谊舞音乐节奏是练习舞蹈的基础。授課教师可将各种有节奏的信号充分加以利用,这些有口令、击掌与音乐等方式,为学生的练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只有达到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协调转换以及呼吸、节奏的相统一,才可以让学生的练习取得最好的效果。在我们练习慢三动作的时候,其节奏必须有强弱结合、起伏跌宕的一些感觉,如采用“嘣嗒嗒、嘣嗒嗒”的节拍;当三步踩时,所接受的是快慢有致、铿锵有力的快节奏,如口令“一、二、三—四”。不仅可采用动作的提示和训练,而且还可运用“一、二手伸直,三、四身体延长”等提示性口令。

(4)身体重心的移动要合理。舞蹈的设计都是通过人来进行,交谊舞也是如此,其是以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为基础,再与人进行有机结合,可见交谊舞有着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姿态。交谊舞通过时而轻柔、时而明快以及特有的方式对其中每一支舞蹈的动态美做了延伸。人体的重心会伴随跳舞过程音乐的变化、步伐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对每一动作的重心该怎么移认真进行讲解,以此免得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生重心不稳的现象,影响到他们动作美感的充分展示。

参考文献

[1] 刘苗.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6):98.

[2] 夏淑云.健美操教学中非语言交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学校体育学,2015(7):117.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