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原则应用发展研究

2018-05-14 17:20许良医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用发展

许良医

摘 要:训练原则反映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并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进行运动训练时,了解体育项目的特点及训练规律将训练原则合理地融入到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是体现其价值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运动训练原则进行梳理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归纳各训练原则概念及特点对其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并根据运动训练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展望。

关键词:运动训练原则 应用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c)-0048-02

运动训练原则在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内,反映运动过程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着对成功经历概括总结的作用,并且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训练准则。随着人们对运动训练原则和训练规律认识的加深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知识体系。一直以来备受训练学界的关注,运动训练原则对于运动训练活动的方式方法予以指导和规范,告诉人们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如何思考,怎样进行实际应用才能够取得预想的训练效果。人为地制定原则并进行科学的原则指导,训练才会进行顺利。如果制定的工作原则不科学,选择了错误的训练原则,在训练过程中会困难重重,甚至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确定工作的原则极其重要,运动训练工作也是一样。为了准确制定科学适宜的训练原则为我所用,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运动训练活动中人体运动竞技能力的变化,提高与表现的规律。由于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认识的程度和角度不同,分类的依据、标准、维度也有所区别,所以导致了存在不同的原则内容的表述形式。但无论是那一种表述形式都要认清其本质特点,才能在实践应用中做到准确有效。

1 运动训练的提出

早期的运动训练理论是基于田径、游泳等单项训练理论发展出来的。之后英美等国家根据运动训练时间要求开始对其进行探讨。1885年出版《运动员的基本训练》。专项训练学的标志性诞生是在1930年Krommel将生理学、医学、体质理论等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出版《运动员手册》后。1957年运动训练成为一门有独立完整体系的学科Harre等人出版第一本训练学专著。20世纪70年代Martin对运动训练进行总结和整理,训练学学科正式成立。1982年过家兴教授编写出我国第一部训练学著作《运动训练学》。1998年又继续完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提出项群训练理论。至今有大量科研人员研究完善《运动训练学》等著作。这些成果极大丰富了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为今后的继续研究发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运动训练原则主要概括对任何教学和教育过程都适用的一般教学论原则运动训练中特有的原则。前苏联学者提出的训练原则主要是专项化和个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和趋向极限负荷的统一原则、负荷的动态和波浪型原则与在训练过程的周期性原则不间断性原则。德国学者提出:渐进增加负荷原则、负荷分期及周期安排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与持续性原则等。根据运动训练所研究的问题,从不同原则体系涉及的内容分析,现有的原则主要涉及训练内容、训练量度和训练安排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化的竞技需要原则(即一般与专项训练结合)和竞技需要原则。从运动训练量上来划分主要是最大运动量、渐进增加负荷的原则、负荷量的波浪式变化到田麦久等总结为适宜负荷原则。训练安排环节,有自觉积极性、动机激励原则、导向激励原则等激发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也有训练中的全面与区别对待、有效控制、适时恢复原则等。整个过程的周期安排、系统持续等原则,对训练的方法的空间序列和时间序列进行了规范。如今的竞技体育水平已经接近人类极限,比赛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对于运动员伤病的预防已经上升到同训练同样重要的程度。预防损伤,保证运动员的健康参加比赛的健康类原则也日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2.1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总结运动训练基本规律,解决训练问题基本矛盾,在指导训练实践中起到重要先决条件的作用。运动训练实践是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动态过程,只有在秉承着基本原则的同时,通过不断认识实践再认识中分析解决训练基本矛盾。才可以将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出来。

2.2 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进行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我们期望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在训练目标的制定上训练内容就要有所选择,秉承着服务于目标而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正确的安排专项竞技需要的训练方式方法,才能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竞技水平,而不同的运动项目都具有独特的专项特点,要求我们充分了解需要提高的专项竞技能力结构,在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知识能力等方面准确认识到运动员的不足与专项训练的偏重点,选择与其相对应的训练内容手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进而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2.3 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人体机能的适应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特点。科学系统的持续训练是取得理想训练效应,实现训练目标的必要条件。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通常通过自身的生理系统、肌肉器官的逐步变化来实现。竞技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分阶段实现机能适应性改变主要体现在,要想通过训练来提高竞技能力必须完成人体内部的适应性改造才能实现。所以运动员要采用训练持续原则系统性的不断承受负荷训练。运动员在负荷的作用下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与知识能力还有心理变化都具有不稳定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动效应不稳定性特点。训练系统与持续性中断或破坏时,已经训练得到的训练能力也会减弱甚至消失。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持续的强化负荷训练,在已经产生的训练效应的基础上继续给予负荷,从而改善运动能力。

2.4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

在运动赋予一定水平条件的负荷时,机体相应的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也都是在一定的适宜范围内。当对运动给予的负荷量越大对机体的刺激程度也就越强,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也就越强烈。对机体而言,相应的生理心理甚至形态变化越明显。随之产生的训练效果也就越明显,更有利于竞技能力的提高。机体在过度的负荷条件下会发生劣变性效果:运动员在接受训练负荷时,会产生应激性的反馈。如果我们给予运动员的负荷量强度过大,甚至超过了所能承受的范围,运动员机体就会产生劣变反应。

3 结语

运动训练原则作为实践活动的准则,所以,在制定时不但要考虑到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同时要考虑作为实践对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随着众多新兴训练手段与训练理念的出现,其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未来的研究中,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阶段的训练实践,积极总结规律找寻真正适合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原则。并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注重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多激励才能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进而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与训练目标。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张莉清,胡恒.運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3] 王舜.运动训练原则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德州学院学报,2016(8):32-34.

[4] 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应用发展
区域发展篇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