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 吴桐 李庆跃 梁艺书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析了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历史特征,重点剖析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结论:其社会文化价值体现在乒乓精神的教化育人价值、丰富大众生活的健身价值以及带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产业价值。据此提出实现其价值的建议:以学校为主阵地,弘扬乒乓精神;以社区为基础,激发大众娱乐意识;以赛事为依托,促其产業发展。
关键词:乒乓球 社会价值 教育 全民健身 产业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b)-0237-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ble tennis in China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 of table tennis in China are mainly analyzed. Main conclusion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 are reflected in the ping-pong spirit to educate and educate people, enrich the fitness value of public lif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able tennis industry value. Proposed to achieve its value: the school-based position,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ping-pong; community-based, to stimulate public awareness of entertainment; relying on competitions to promote i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Table tennis; Social value; Education; National fitness; Industry
百年历史,铸就乒乓辉煌,谱写中华民族之体育复兴新篇章。乒乓球在我国被冠以“国球”,对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其所展现的文化承载了亿万国人的信念与精神,是弘扬我国体育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运动项目的文化建设”“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动群众体育发展”[1],正是为新时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指引。因此,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除了乒乓球运动带给我国的竞技辉煌,应加快挖掘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大众健身与休闲运动中的作用与功能,本文旨在通过探索中国乒乓球运动长盛不衰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内涵,挖掘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文化价值,拓展实现乒乓球运动社会文化价值的途径,希望能够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1 我国乒乓球发展的历史特征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乒乓球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存在着不同差异,这种差异区别在价值观、意识和行为规范上。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乒乓球带有鲜明的政治特色。中国人渴望从体育场上的胜利来点燃重新崛起的火种,洗涮过去的耻辱,摘掉“东亚病夫”的标签,这极具政治色彩的愿景赋予了乒乓球运动新的内涵与意义。它是作为一种“政治产物”承担着为国争光,振兴民族的重任。在这一时期,“金牌至上”“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理念充斥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举国体制下,竞技成绩似乎成为国乒唯一的答卷,竞技体育成为我国乒乓球运动主要攻克的方向。到改革开放时期,乒乓球运动承载着传播民族文化的光荣使命。“乒乓外交”的诞生,让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小球转动大球”为中国搭起一座与世界各国沟通的桥梁,开启了中国崛起的时代。我国也逐渐走上民族复兴的正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输出中国文化,这时乒乓球已不再是一个国家炫耀竞技体育实力的工具,而是展现我国体育风采的一面旗帜,是对外交流的广告牌。再到全球化的新时期,我国乒乓球展现的是文化传承性与超越性。对国内,我国致力于传承乒乓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以及提高大众娱乐文化意识,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对国际,从意识的角度上看,我国致力于为世界乒乓球发展做贡献,促进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均衡发展[2]。总的来说,乒乓球运动作为我国的竞技工具的功能已经弱化,而是趋于成为大众娱乐健身工具,除了乒乓球本身依旧存在的竞技价值、金牌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给我国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2 我国乒乓球的社会文化价值
2.1 乒乓精神,教化育人
乒乓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具备的价值已超越乒乓球本身,它所带给我们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是深远的。首先,对社会群体能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几十年所形成的“乒乓精神”,是对我国竞技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在世人耳中流传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你不要这一球祖国要这一球”等口号,成为了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对世人心灵的培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普世的教化作用。其次,对个体意志品质的塑造起到重要的育人作用。乒乓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本身具有竞争性,在学习乒乓球的过程中,个体要克服技术与战术的训练难度、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负荷,这实则是一个艰难历程,对个体的竞技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其意志品质的塑造等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创新与发展是乒乓球的核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个体的成长,它所揭示的社会文化意义在于为个体的思维和灵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
2.2 以乒健身,丰富大众的社会文化生活
乒乓球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它的易操作性、参与性与娱乐性的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觉知。乒乓球运动的平均负荷强度较篮球、足球等运动相对较低,运动量可受自身条件控制,对健身者身体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受益人群较广泛。在全民健身热潮中,各种各样的乒乓球赛事成为大众用于娱乐休闲的途径与方式。诸如全国高校大学生乒乓球联赛、各省市的职工、老年人等年龄阶层的业余比赛,“谁是球王——乒乓球民间争霸赛”草根赛事[4]等赛事的举办,都极大地调动了民间球友的积极性,在社会上掀起一阵乒乓热潮。毋庸置疑,乒乓球运动在丰富大众的社会生活,促进全民健身上有它特有的作用,集健身与娱乐价值于一体,让大众体验到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乐趣。
2.3 小小银球,转动产业发展
从经济学视角看,乒乓球的市场效能已经被凸显和证实,可以带来较大的市场利润与商业价值。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张继科、马龙、刘国梁等人的意外走红,使得国乒又重新受到大众的关注,尤其是让年轻一代人认识到国球的魅力,这也使得乒乓球产业的商业价值又得到进一步的攀升。国乒巨星的光环、国乒自身的潜力吸引了广告商、赞助商的投资与支持,实现了互利共惠;商业活动、娱乐节目的邀约增加,新闻媒体的曝光,如张继科参与到天天向上,超级战队等综艺节目的录制,也极大地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社会推广与宣传。并且随着产业发展模式的完善与创新,从IP赛事的开发与运作、赛事的转播、广告的宣传、乒乓球纪念品设计、服装用品的销售等各方面都将有更大的发展,其拉动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
3 实现乒乓球运动社会文化价值的路径
3.1 以学校为主阵地,弘扬乒乓精神
首先,加大乒乓球在普通高校中普及与推广力度。加强高校乒乓文化建设,不断增添校园的乒乓球文化活动,支持乒乓球赛事的举办。这有利于加强高校之间的赛事交流,弘扬乒乓精神。其次,应加快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建设,提升社会影响力。2013年在上海成立的第一个中国乒乓球学院,它已成为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专业化发展的平台[5],是我国体育文化力传播的物质承载。这是一个本土化的产物,不仅承载着我國“体教结合”正规化的梦想,也是提升我国乒乓球文化的软实力,弘扬乒乓精神有力的主阵地,应将其在祖国的大地上不断生根发芽。
3.2 以社区为基础,激发大众娱乐意识
社区是群众体育开展的聚集地,也成为乒乓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场所。首先,借助一些社区宣传平台,如社区的展台与板报,社区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普及与推广乒乓球运动的知识、技能、文化方面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其次,要以社区为聚集地,多渠道打开乒乓球的大众化发展之路。可联合政府有关部门、体育协会、社区管理部门进行协同合作,设计与开发中小型社区乒乓球比赛、乒乓知识竞赛、乒乓文化周等活动,以此激发大众的娱乐意识,既丰富社区居民的社会生活,又促进社区居民的沟通与交流,从基层逐渐扩大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的社会影响力。
3.3 依托赛事,促乒乓产业发展
赛事的举办是乒乓球运动推广与发展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首先,引进优质赛事是切入点。从国际赛事上说,世乒赛、世锦赛等国际大赛的举办权应大力争取,这样将会加大吸引群众的关注,激发群众的消费需求,从而在无形之中也拉动了乒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商业利益,也带动了举办地经济的增长。其次,大力开发民间赛事IP,促进乒乓球产业链的良性循环。要以民间业余赛事为依托,充分利用我国乒乓球的群众基础广泛的优势,联合旅游、交通、文化等产业,整合与优化资源,促进相互之间业态融合发展,扩大乒乓球产业的辐射面积,提高产业实力,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参赛、观赛环境与服务质量。
4 结语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的长盛不衰,是因其特殊的历史特征,也因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凸显。如今,我国乒乓球运动已逐渐从竞技体育的“神坛”走下来,向大众化与普及化方向发展,成为了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助力体育产业发展的一项方式或手段。因此,以学校、社区、竞赛为依托,坚持乒乓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提升乒乓球运动的健身价值、鼓励与扶持乒乓产业的发展是现今中国乒乓球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三部曲。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6-05-05.
[2] 于文谦,荆雯.未来中国乒乓球文化发展脉络探究——构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5):1-5.
[3] 谢诚.对乒乓球运动文化内涵的阐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20-123.
[4] 曾藕元,唐东阳.“谁是球王”中国乒乓球民间争霸赛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2):35-37.
[5] 荆雯.我国乒乓球运动项目文化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6] 李威.基于IP视角下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