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教学中组合训练法的应用研究

2018-05-14 17:20代福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校足球具体应用

代福龙

摘 要:基于健康教育理念的提出,促使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如足球教学,通过对训练理论、训练方法的更新改良,有助于国内整体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辅助组合训练法的应用,可全面实现运动员足球技能、足球意识和足球水平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组合训练法的剖析,阐述其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误区,以此阐明组合训练法对高校足球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足球 组合训练法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c)-0018-02

目前,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元素,成为学生综合发展及成长的目标。伴随高校足球教育事业的逐步完善,传统足球教学模式的缺陷、漏洞极为突出,不仅无法切实现代化教学的意义,还会对学生内涵、精神素养的培养产生阻碍[1]。由此可见,选择有效性的教学手段,是高校足球教学工作首要探讨的难题。例如:组合训练法作为体质教育、心理教育、足球技术、比赛战术等融合性的训练法,对学生精神素养、教学效果等层面均具有促进作用,应引起相关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 对组合训练法的剖析

1.1 定义

顾名思义,组合训练法即为通过对多元化练习手段的融合,使其架构为整体的训练方法。即以教学规律、教学目标为准绳,利用各组合动作、实践行为间的紧密配合,加深其对足球教学要求的影响,继而起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推动的作用。

1.2 内涵

针对足球教学体系而言,若要促进学生足球意识的提高,则应在教学活动中,将足球教学规律纳入基础,通过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战术教学等多角度的融合,切实组合训练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组合训练法作为体系化教学理论,应着重思考教学效果制约因素的融合与叠加,使其能够在彰显教学理论价值的同时,对高校足球教学事业予以优化改良[2]。因此,无论是在运动量,还是在学生参与度的层面,均以教学方法的融合为导向,利用各教学元素间的组合配置,满足足球实践教学的目的。

2 高校足球教学训练中现存问题

2.1 队员组成稳定性较差

一般情况下,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为4年,而若要构建高水准、高素质的足球队伍,在队员选择中不再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年级,而是对各年级优异学生进行筛选,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足球队结构稳定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新生入队、毕业生离队等因素的存在,导致队员流动性较大;新队员往往需要借助长期训练的方式,方可对“位置”予以熟悉明确。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由于在足球队中的时间限制,致使无法彰显自身价值,减少高校足球队稳定周期。

2.2 训练时间过少

高校学生首要任务则为学习,而足球队只有在不影响学习质量的同时,要求队员开展阶段性训练,致使高校足球队训练时间过短,无法和专业足球队相媲美。再者,足球队队员由多个年级学生构成,课程安排的差异性,往往会对训练时间造成影响,导致诸多队员难以按时参与训练活动,更谈不上对自身位置的考量。

2.3 对足球认知的偏差

因诸多高校缺乏足球理论课程教学,致使学生对足球的认知过于浅薄,即仅停留在表层。而在比赛中,由于团队意识的欠缺,仅利用带球过人、过于华美的动作对足球进行传递,更甚者尚未对比赛章程予以掌握,继而存在跑位不准和拼抢行为,丧失比赛资格。

2.4 教练员素质过低

现阶段,高校足球教练员往往由体育教师组成,而该部分教师仅对学生基础运动存在促进作用,无法培养其专业足球技能,更谈不上对足球队队员心理素质教育的体会。另外,高校体育教师过于重视理论课程的开展,在缺少足球训练知识的条件下,难以为队员整体技能的提高起到指导作用。

3 高校足球教学中组合训练法的具体应用

3.1 体能训练

原则:首先,训练强度、训练量作为影响体能训练质量的负荷因素。传统训练模式下,往往通过二者分离教学的方式,对足球运动员实施体能训练。但是,由于比赛时间过长,运动员承受着过量的体育强度及运动量,传统意义上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相互分离式教学,其缺陷尤为明显,而提高二者训练方式间的融合,对运动员体能的培养有着推进作用[3]。其次,足球作为运动员的“搭档”,对运动员的意义不容忽视。目前,高校足球运动员在球龄、球感等角度相对较差,难以达到专业足球运动员的水准。而以无球体能训练、有球综合体能训练双向融合的方式,能够将足球训练效果达至最佳化标准。最后,足球运动员只有侧重基础训练、力量训练的前提下,方可强化自身控制能力、对抗能力、掌控能力,继而在防守、进攻、抢拼等技能训练的同时,发挥力量素质的作用。

方式:足球竞技是强间接性、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有无氧耐力、速度爆发等有着严格标准。和传统足球比赛时间比较,目前足球赛时约在93~95min。而在各位置球员体能消耗中,存在明显不同,即中球员跑动里程约在10~14km;中前卫则为11~13km;中后卫为8~10km;边前卫、边后卫均在9~12km;前锋运动员不仅要完成9~10km的跑动里程,还应完成180次个人行为、20次跳跃、40次对抗、多次触球行为等,且各运动间歇时间最长为30s。由此可见,足球运动员赛场表现、自身耐力、速度及力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3.2 技术训练

原则:按照“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反复练习”的行为准绳,对运动员加以技术指导及训练,通过单项练习向组合式练习的过渡,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高校足球运动员因创新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相对较高,在技术训练中通过对此项特性的凸显,加强运动员模拟比赛训练,提高其整体技能水平。原因在于:单纯传接球练习、无对抗性练习,虽可起到反复练习的效果,但无法对学生足球技能予以衡量,只有经实战经验的总结,方可在提高其技能掌握度的同时,促进其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4]。

方式:采用“3站循环练习”方法,即通过10个标志杆的设定,以1m为相邻杆间距,在绕过第10个杆时,向起点运球慢跑;在保证两球员5~10m间距的同时,使其处于同向站立状态,使其能够在相互传接球的基础上,达到传接球练习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应将训练强度控制在65%(最大负荷)范围内,运动员心率应在150次/min,间歇心率约为120次/min,次训练时间应在50min内。除此之外,教练员还可通过间歇性训练法和持续性训练法的混合运动,对各位置运动员实施强化训练。另外,现代足球运动中,区域型打法攻防体系深受各球队的喜爱,但该类战术的运用,对球员个人能力要求较高。对此,笔者建议高校教练员可通过攻守对抗模拟比赛的运用,提高其战术意识,使其能够在小型模拟比赛的环境下,明确战术对球队取胜的意义。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足球教学中,组合训练法应用的意义不容小觑。其不仅可培养运动员体能技术、战术心理,还可加快高校足球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以组合训练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使其能够在调动运动员热情及积极性的条件下,彰显其对校园足球的价值。对此,笔者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对足球教学现状予以全面思考,通过对足球训练误区的剖析,加快国内足球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继而走出低迷。

参考文献

[1] 曹凡.组合训练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运动,2014(23):102-103.

[2] 张雄.组合訓练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6(19):98-99.

[3] 王洪荣.组合训练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7):128-130.

[4] 徐涛.组合训练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6,35(12):117-118.

[5] 郑谋荣.高校足球教学中组合训练法的应用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7(1):40-41,111.

猜你喜欢
高校足球具体应用
游戏教学在高校足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足球教学潜在安全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足球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