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实训教学运用“双线三段”模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究与实践

2018-05-14 09:57刘国柱,徐敏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2期
关键词:双线工匠校企

刘国柱,徐敏

[摘 要] 阐述了在中职数控教学中运用“双线三段”教学模式,并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关 键 词] 数控实训;双线三段;工匠精神;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171-01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输送了许许多多的一线产业工人,职业教育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业教育。但是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滞后,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融入就业岗位,甚至要就业再培训才能上岗。学生如何在学校沉下心來学好本领、掌握技能,养成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为此学校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究,形成了“校企双线并进,能力三段提升”的实训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双线三段”实训模式的构建

根据“能力渐近提升”的人才培养规律,在“校企合一、工学交替”的基本职业技能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和企业数控岗位(群)专业能力、岗位职业素养要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线三段式”实训教学模型设计如下图所示。

二、在“双线三段”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双线三段”教学模式是指实训教学过程中校内实训教学线和企业实习教学线交替进行、互相呼应,校企双线融合、优势互补,通过体验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将专业技能训练与岗位职业能力有机对接,培养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双线协同育人以实现职业能力三段提升的教学目的。

通过体验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教学,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融入教学过程中。新生入学第一学年为阶段一,实训目标为专业认知,体验岗位,在企业安排职业体验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入门能力;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二学年,实训目标为专项训练、熟悉岗位,让学生能将专业技能知识与岗位现场职业能力融合互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最后阶段安排在第三年,实训目标为胜任岗位,学生达到能独立上岗进行设备的操作、编程、设备维护管理等岗位任务,培养学生综合上岗能力。三个教学阶段能力递进,学生将每阶段所学知识和能力在企业不同岗位上得以运用和施展,实现了学生角色与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对培养极具工匠精神的现代产业工人有很大的帮助,在顶岗实习阶段结束后,就可进入理想的工作状态。

为了更好地实现“双线三段”数控实训教学模式,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通过以下5个主要途径来实施此教学模式:(1)实施模块化分段教学;(2)建设模块化实训课程;(3)建立校企双向评价体系;(4)建设互享型实训基地;(5)建设双导师师资队伍。

总之,在数控实训教学中运用“双线三段”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需要学校紧密跟进企业的发展需求,教师也要不断地深入企业,提高了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瑶,覃旭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工业学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

[2]刘济慧,邹二勇.深入校企合作提高数控实训教学效果的研究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1).

[3]刘建梅.提升数控模具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实训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机械,2014(7).

猜你喜欢
双线工匠校企
90后大工匠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光影视界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神形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基于C2C模式的校园二手商品“双线”交易平台研究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双线”式人才培养探索
关注字感培养,“双线”并进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