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
[摘 要]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涉及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学科知识,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均较强的课程。很多高职院校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課堂,轻课外”的现象,照搬本科高校授课模式。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授课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践行“课岗对接,资源共享”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关 键 词] 课岗对接;资源共享;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012-02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一)企业调研、任务规划阶段
组织课程开发小组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按照要求,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拓宽企业合作领域,共同研究课程定位、课程结构化设计、资源库建设等核心问题,修订课程建设计划。
(二)课程设计阶段
组建课程设计团队,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课程建设责任制。课程负责人认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研讨,集思广益,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和目标,主要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实训教学项目设计、教学大纲制定和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入手,制定详细的课程设计步骤和保障措施。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研究课程开发设计工作。
(三)资源库建设
按照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计划,组建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坚持“边建边用”原则全面整合课程文本资源、仿真动画资源、视频资源。以实用性为原则,让在校学生与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先应用、再评价,最后进行反馈与再应用,以形成系统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良性循环,建设总资源不少于课程总体资源的30%。
补充满足岗位需求的教学视频和体现岗位技能的实训视频,完善教学资源库和互动交流区、工程项目管理典型案例库等拓展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教师、行业从业人员等提供“能学辅教”的丰富资源,实现网络共享。完成颗粒化资源、系统化模块和机构化课程建设总资源达到100%。
二、课程建设思路
按照“颗粒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组织建构逻辑,根据课程整体设计,深化细化开发碎片化的资源,以项目任务为主线进行资源结构优化。
(一)以学生为本位开展课程设计,实现资源库系统性建设
课程设计中,以学生学习为核心,选择六大核心项目模块单元为教学主题,组织系统全面的教学内容,以项目管理实践任务为载体,系统性建设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资源库,充分体现翻转的理念,在课上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体系构建中,整体设计资源的属性和教学功能,满足与企业对接、与岗位对接的需求,实现资源库建设的系统性。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实现资源库建设的实用性
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积极与合作单位链家地产、万科物业等企业深度协作,牢牢把握实践性原则,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经过系统化设计,组织结构化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既可全面满足企业、教师、学生等不同用户自主学习与专业教学需求,又可以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始终走在行业发展前列。
(三)教与学并重,颗粒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库建设的便捷性
资源库建设注重教与学的并重,体现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深度开发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将知识点与技能点教学资源颗粒化,在保障技能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将课程设计成六大学习单元和一百余个子单元,实现检索和学习的快捷性。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以“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切入点,结合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控制和管理的主要目标,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的教学模式,培养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课程组织形式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因此课程中理论知识多,在教学活动中要采用老师讲授和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则要通过实训参与、1∶1建筑模型、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部分课程采用PPT和视频、照片等教学工具来进行,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品茗软件应用等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注重职业情景创设,以挂图、多媒体、录像、模型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颗粒化资源”为指导思想,制作知识点小视频或动画,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更方便。
(二)校企结合,虚拟仿真为主导
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企业真实案例及企业标准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重构为六个项目,每一个学习项目都以任务为载体,按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PDCA)的过程组织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BIM5D技术,结合工程案例,虚拟项目仿真实操等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以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协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丰富的课程资源
(一)校本教材
与烟台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烟台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突出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二)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主要包括授课视频和实训视频,由校内主讲教师与合作企业丰富工作经验专家共同录制。每年随行业发展更新教学视频。
(三)教学课件
将项目管理相关图片和行业规范整合到授课PPT中,做到课件易理解,方便学生自学。
(四)教學案例
教学案例由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工程实例图纸为基础,供教师授课和实训组织过程中使用。此学习过程全方位模拟学生将来工作过程,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
(五)习题库
习题库包括:各章节主要理论知识精选习题和配套小型案例练习。
(六)教学设计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工作实际状况,整个教学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施工组织、工程计量以及招投标文件编制等职业能力。
(七)实训指导书
实训指导书,主要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指导学生完成核心模块工作任务。
五、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
通过“课岗对接,资源共享”模式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学生逐步主动学习、思考,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后,成就感明显,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学生增强了成才的自信心。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熟悉了真实工作岗位及岗位职责,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锤炼了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改革实效突出
在教学改革中,课程内容紧贴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和任务,学生学习欲望增强,主动性充分调动,克服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脱节的顽疾,教学模式逐步适应学生认知规律,课程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社会、企业培养大量高端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企业认可
“课岗对接,资源共享”模式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得到了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学生所学知识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企业接纳学生就业热情得到提升,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烟台链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烟台万科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每年都主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生就业。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不仅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打造了口碑甚好的商务建筑品牌。
参考文献:
[1]李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0(3).
[2]Xie Linlin,Zhang Yuan,Wang Yousong.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Project Management[J].Construction Economy,2010(7):87-89.
[3]廖奇云,陈安明.工程项目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82-85.
[4]L Yuhui.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J].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0,25(3):81-83.
[5]刘泽俊.应用型本科实践性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教师,2010(11):78-79.
[6]袁敬,代彬.“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文汇(上旬刊),2011(5).
[7]林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新体系建设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