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建萍 王晓情
[摘 要]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课程考核改革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级210名普通三年高职护理大专生课程考核实施前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改革前的传统课程考核以考核机械记忆为主,重知识,轻能力;课程考核改革后主要反映学生能力,注重过程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传统的考核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未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随着学生与行业专家进入考核、考核内容的多元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以考核能力为主的改革后考核,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反映其能力的变化,有利于人才培养。
[关 键 词] 多元化考核;过程性考核;能力考核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122-0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我院为一所卫生类高职院校,围绕高职医学教育特点,在三年高职护理主干课程中大胆尝试考试改革,从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同时为教育教学成效评价的多样化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以我校2015级210名普通三年高职护理大专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在校两年,之前的主要考核方式仍然为传统的考核方式,即以任课教师主导,以闭卷笔试为主,主要考核专业理论知识,兼辅以考核技能操作,笔试多采用标准化考核。
(二)方法
选择护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基础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实施课程改革。具体方法如下:(1)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考核、技能考核、期中考核(单元测验)与终末理论考核四个部分组成。按照学科特点,加大过程性考核与技能考核占比。(2)考核的内容上,除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增加对基本素质、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考核,并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考核的形式上,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增加项目考核、病案分析、论文、调研报告、答辩等形式,同时尝试引入设计性实验考核、模拟职场考核等。(4)除任课教师外,增加临床护理专家,学生成为考核主体。
(三)评价标准
通过考核改革前后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考核方式的认识及对考核效果的认定等。改革前发放问卷210张,回收201张,回收率为95.7%;改革后发放问卷210张,回收199张,回收率为94.8%。
(四)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0.05时,认为前后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学生对现行考核方式的看法
(二)学生对推行考试改革的预期
1.过程性考核内容
96.52%的学生(194人)认为应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96.52%的学生(194人)认为应包括专业知识;82.59%的学生(166人)认为应包括职业素养;92.54%的学生(186人)认为应包括沟通合作;92.54%的学生(186人)认为应包括专业技能。
2.技能考核的内容
20.90%的学生(42人)认为技能考核内容应只考操作技能;78.11%的学生(157人)认为应改为模拟临床综合性考核,以考能力为主;1%的学生(2人)认为无所谓。
3.考核应该反映的能力
91.6%的学生认為应反映专业技术操作能力;84.69%的学生认为应反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5.87%的学生认为应反映沟通交流能力;94.66%的学生认为应反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25%的学生认为应其他反映能力。
4.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97.44%的学生赞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2.5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三)学生对考核改革后的看法
目前的考核反映了您的哪些能力?84.38%的学生认为反映了自身专业技术操作能力;60.42%的学生认为反映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9.48%的学生认为反映了沟通交流能力;61.98%的学生认为反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考核改革前后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
三、讨论
(一)目前现行的高职护理课程考核,主要以学校的任课教师为主,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及其他考核方式少;一次终结性考试为主确定成绩多,教学全过程多元、多次考核综合评价成绩少;强调考题标准答案唯一性的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1]。在重视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今天,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课程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已不符合需要,考核改革势在必行。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考核主要考核机械记忆,考完后就忘记,一到临床上,学生手脚无措,不知道如何做。而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给予了学生作弊的机会[2]。问卷中也反映出学生期望改变目前的课程考核,从考核的内容、形式、主体等方面,充分体现其能力的变化。
(二)提高过程性考核在考核总成绩中的权重赋值,将形成性考核和终末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学生基础普遍不佳,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加大过程性考核,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明显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目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过程性考核的内容多样化,不仅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等,还包括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沟通合作、专业技能等,考核形式上增加了病案分析、专业实践报告、小讲课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考核方式前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上看,坚持每天学习的学生人数明显上升,P<0.05,有显著性差异。
(三)为改变过程性考核评定随意性较大的问题,需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平时成绩评定细则。为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手机APP软件,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可以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记录,期末汇总数据便于统计分析,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也更重视学习的过程管理和评价。
(四)课程考核改革前,为与护士资格考试接轨,我院期末笔试主要采用的是标准化考试。但与之而来的缺陷也较明显,即无法考核学生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合作能力等,不利于学生逻辑系统性与创新思维的形成,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极大缺陷[3]。改革后,笔试中以案例分析为主的A2、A3题型的选择题比例升高,主观题中增加病案分析题,技能考核中增加临床综合技能考核,过程性考核增加小论文、综述、病例分析和病历书写、调查报告、专业实践等方式,使考试内容中主观题比重加大, 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团队组织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健康宣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同时在考核中融入职业素养考核,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行为规范、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养。学生普遍反映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考核更灵活了,82.91%的学生反映出考核能反映其本身的实际能力。
(五)以前考核主体为教师,学生被动接受考核,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不仅有任课教师,还有学生的同伴及学生本人积极参与考核,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责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邀请护理专家参与考核过程,可以使考核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我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后,将形成性考核和终末性考核有机结合,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提高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在考核总成绩中的权重赋值,初步形成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的个性化课程考核体系,使成绩与能力相匹配,并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切实提高學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职业能力,也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梅迎军.改革课程考试模式推动教学质量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61-62.
[2]李文晋.浅谈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措施[J]. 高教学刊,2015(6):25-38.
[3]李荔.我国医学院校考试评价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36):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