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探究

2018-05-14 09:57徐萍刘刚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者价值观核心

徐萍 刘刚

[摘 要] 4G时代下,新兴媒体得到了空前迅猛的发展和壮大,新媒体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空间的开放性、内容的庞杂化等特点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通过对新媒体给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了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职能的转变、教育平台的拓展三个维度,加强4G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4G时代;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22-02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建设发展的骨干和栋梁,他们价值观的取向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伴随着4G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介蓬勃发展,对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已然成为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4G背景下,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拓宽了教育渠道

马歇尔·麦克卢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具有有机体的性质。伴随着4G技术的成熟,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人和媒体在时空上的无缝链接,手机媒体既不是和人分离的,也不是主宰者,而是“人的延伸”。在高校,新媒体日益融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自我表达、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和途径。同时,也为我们教育者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有效拓展了教育时空,将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校内延伸到校外、学习延伸到生活,提高了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二)丰富了教育资源

基于数字化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在呈现载体上,出现了微信、微博、论坛等多样化的新媒体工具;在呈现内容上,出现了文字、音频、视频的交互集成式的数字化资源。依托复合式、交错式的信息化网络,形成了多维、立体、海量的信息库。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搜索工具,在网络世界获取时效性、针对性的信息资源,经过加工处理,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融为一体,教育资源的呈现上由空洞抽象转变为具体形象,提升了教育资源的时效性、吸引力、亲和力。

(三)创新了教育方式

4G时代下,新媒体传播主体的平民化、传播内容的海量性、传播时效的即时性、传播方式的互动化等特征充分彰顯,微信、微博、直播等交互工具和平台的推广与成熟,打破了核心价值观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口号式、标语化、说教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图文结合、音视频结合,实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内容上的“具象呈现”;通过即时互动的传播交流方式,实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方式上的“平等对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感染和激发兴趣和创新力的过程中,变消极被动的接受者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二、4G背景下,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教育者主导地位消解化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传统思政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从原本单一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信息接收与发布的双重主体,面对教育者给予的施教,他们不再全盘接受,而是更多地通过网络搜索工具,通过自我的判断与理解,构建自我的信息体系,不再认同教师权威。一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平等化趋势改变着以教育者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者和受教者的角色定位变得日益模糊。另一方面,自由、便捷、高速地从网络上进行信息和资源的搜索与获取,知识边界正在消解,这对思政教育者在知识的储量和创新能力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育环境复杂多元化

4G时代带来的内容、渠道、终端三者的高度融合,推进了信息制造与传播的大众性、便捷性、开放性、共享性和“无屏障性”,良莠不齐的信息泥石俱下。新媒体信息内容与信息主体分离,导致传播主体在发布信息时,更加大胆和随意。一些偏激、低俗、谬误的信息就像打开了闸门一样充斥其中。这种模式矮化了文化的表达形式和传播的固有范式,消弭了文化背后的精神价值,将文化仅仅变成了供人消遣的消费过程,对文化以及与之同构的媒介毫无敬畏感。这种媒介环境的复杂多元化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解和接收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思想上的迷惑和观念上的冲击,加剧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复杂性。

(三)教育认同观念虚拟化

4G时代,新媒体是一种数字化存在的文化形态,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虚拟文化形态,如数字图文、数字音视频、在线直播、在线游戏等。数字化、形象化、互动化的虚拟文化为低俗文化、庸俗文化、恶俗文化的价值传播提供了广阔、便捷的渠道和途径,并呈现出价值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大数据化等特征。同时,用户自由的信息选择,视听觉体验,用户在信息的接收、阅读、分享上随意进行片段截取,一方面,削弱了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日趋多元,非主流文化的价值形态的侵蚀,削弱和干扰了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理解力和归属感。

三、4G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建设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学生为本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和要义,就是帮助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固化于信、外化于行,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厚植正能量,夯实积极健康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

一方面,教育者要了解和关心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疑惑的现实问题、模糊的价值问题,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可读、可视、可感、可交流的载体平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诚恳、耐心、细致的交流与沟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富有立体感、时代性和生活气息。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新媒体平台与手段,如建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开设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分类互动版块,如帮困助学、勤工俭学、升学留学、专业学习、就业咨询、情感困惑解答等版块,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二)转变教师职能——价值引领

在4G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各类价值观念通过新媒体层出不穷,不断涌动,对尚处于价值观塑造期的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构成了冲击和碰撞。这一时期,更加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正向价值引领,避免学生走弯路,走歧途。

首先,教育者要转变职能,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单一的理论说教者和灌输者转变为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者和引领者。通过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于日常的教学教育中,使学生从理论的认知升华到价值的认同,引领和带动学生见贤思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需求,尊重和鼓勵学生理性进行意愿表达和权利诉求,增进师生互信,营造和谐氛围,提升学生自我鉴别、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拓展教育平台——增强实效

由于“新媒体”参与者鱼目混珠,信息内容良莠不齐,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欺骗性的谣言、攻击性的恶言,无孔不入,点滴渗透,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要拓展教育平台,延伸教育时空,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教育实效。

首先,搭建学校“新媒体”平台。开设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发布学校动态信息,解答学生疑惑,疏导学生心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引领学生价值取向。

其次,搭建专题宣教平台。围绕理想信念、传统文化、“双创”精神、工匠精神等专栏和专题,加大微小说、微音频、微视频、微电影的开发制作和推广传播,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小、落细、落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获得教育、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健,郑和武.走出新媒介文化传播困境:培养人的文化自觉[J].中国出版,2013(20):58-61.

[2]陈凯.“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3]陈志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4]储争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教育者价值观核心
品读
我的价值观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