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鸣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进程 ,强化薪酬制度的管理成为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薪酬在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力,剖析了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旨在普及工资的基本概念,强化工资管理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薪酬是反应一个人被社会所认可的能力高低,价值大小的最直观标尺。事实虽不尽如此,但薪酬却能影响员工工作的满意度,是对员工的工作认可和生活保障。薪酬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做好薪酬制度的调整,使其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助力,是我们一直面临和不断探索的问题。结合实际,浅析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一、薪酬的基本内容及影响力分析
薪酬包括经济性和非经济性两大类,其中经济性又分为直接经济性和间接经济性。就事业单位而言,直接经济性薪酬主要是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其中奖金是最具激励作用的薪酬项目,在提高员工积极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奖金的计算、发放如果存在问题,就可能达不到激勵员工的效果,甚至带来一些问题。因此,奖金应尽量公开透明,发放及时,避免绝对公平主义。
间接经济性薪酬包括五险一金、带薪休假、培训、节假日发放等。不直接以货币形式发放,但通常可以给员工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减少员工额外开支或者避免员工后顾之忧。
非经济性薪酬无法用货币等手段来衡量,会带来心理愉悦效用的因素。包括工作本身、价值实现以及工作条件等,对职业选择和激励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单位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工资体系,历经四次工资制度改革后,相对而言比较健全和合理,但随着经济发展,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求。如:人员配备不合理、工资制度分类管理差异化小,缺乏激励机制等,清楚地认识到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指明了方向。
(一)工资管理虽实行分类,但未能充分体现差异化,其作用仍难以发挥。现行工资制度分设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由于管理岗在岗位设置、晋升、个人素质方面的诸多门槛,使得晋升较为困难。从而使专业技术岗晋升优势突显,薪酬分配上出现相对不公平。例如:同样供职年限下,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通过正常晋升,专业技术岗所需累计年限较短,造成最终所分配工资的差距,这其中受到岗设管理、工资晋级体系等限制。导向性过于明显,间接影响了能力与岗位匹配的效能因素,导致管理岗位严重空缺,对事业单位人员结构的合理配置产生负面影响。
(二)分级管理模式差异化不明显,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事业单位的分级管理模式,实行了“工资分级”。但从本质看,总体差异化不明显,未能发挥真正作用。单位内仍在吃“大锅饭”,主要负责人承担的职责与压力,普通岗位与核心岗位的差异无法体现,劳动工资该发挥的作用不能显现,不利于鼓励大家的干事创业热情,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
(三)日常管理缺乏灵活性,工资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自主分配权。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在管理中,遵循严格的政策,接受国家的统管。工资制度处于统一的制度框架之下,难免“僵化”,缺乏自主分配权,使劳动工资无法实现灵活管理,进而影响“二次分配”的充分性。
三、关于强化工资制度的几点探讨
(一)建立以岗位、素质、业绩等因素为依据进行分配的薪酬体系,综合考虑能力与岗位定酬因素,将员工报酬与组织和个人业绩紧密联系,使员工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保持一致。解决了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同一岗位不同任职者之间的薪酬差距问题。
(二)在工资制度改革中,遵循差异性原则,进一步推进“分类管理”和“工资分级管理”。依据业绩付酬是现代薪酬管理发展的趋势,只有将薪酬福利与个人、部门、组织绩效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核心岗位、职责、任务等因素,才能实现普通员工及管理层的多赢。
(三)拒绝“一碗水端平”的现象,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作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制定具有多元化形态的管理制度,掌握改革的主动权。增加工资管理的灵活性,释放自主分配权,针对自身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策略。
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对大多数骨干员工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包括,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明确的加薪预期、业绩的及时肯定。因此,事业单位良好有序发展的前提,除了需要完善的薪酬制度、健全的职业发展体系,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也同样重要。综上,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才能不断的优化改革管理,推动事业单位良好有序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