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金海
【摘要】当前,体育教育得到全社会关注,本文首先概述了体育课体能联系的相关内容。其次分析了高中体育课专项教学的现状,学生的身体素质差以及教师教学内容单一等。最后从提高学生锻炼意识、丰富体能联系项目以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详细阐述了高中体育专项教学中体能教习的策略,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中体育;专项教学;体能练习
一、体育课体能练习概述
体能练习,是对人体各方面生理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包括身体的柔韧性练习、耐力练习、身体强度以及弹跳能力练习等。体育课的体能训练,又不同于一般的体能训练,体育课的体能练习,是有针对性的,应当根据受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地安排学生体能练习的时间和项目,保证体能训练高效进行,确保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和安全。高中体育课中的体能训练,与其他学段的体能训练又有差异,应当根据高中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体育在专项练习,在体育课教学目标完成的状态之下,加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中体育课专项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身体素质差
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降低,由于当代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受电视电脑与手机的影响大,导致学生的运动时间明显减少。高中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低,锻炼时间短,锻炼场所受局限,导致当前的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差。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当代中国的高中生,不能只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忽视身体素质的增强,对高中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任务,就落到了高中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之上。
(二)教师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的高中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往往是体育教师课前进行课堂简单组织,然后安排学生自由活动,体育课成了自由活动课,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浪费了体育课的教学时间。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减弱,学生将体育课当做游戏课,大大降低了学生心目中体育课的专业性。在这种高中体育课教学模式下,我国学生的体能体质水平,将逐年降低,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也将逐渐降低,体育课在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即将下降。这种局势,是高中体育课教学不想看到,因此,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应当加强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能力,改善当前高中体育课教学氛围。
三、高中体育专项教学中的体能练习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锻炼意识
在高中体育课课堂教学当中,首先,应当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意识。例如,在体育课教学之初,体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体能知识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体能训练,会为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将身体素质提高的意识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使得学生对体能训练充满兴趣,从根本上想要参与到体能训练当中。这种意识改变行为的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学生体能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十分有效。学生只有拥有自我改变的意识,真正认识到体能训练的优势,并且深切感受到体能训练对自身的好处,学生才真正乐意加入到体育专项训练当中来,而不是在教师的逼迫之下,进行被动的体能联系。学生自主性的加强,是学生体能练习长期有效进行的根本。
(二)豐富体能练习项目
在体育专项训练中,首先,应改变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传统的体能训练,主要以枯燥的跑步、项目专项训练为主,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练习过程痛苦无聊,学生往往对传统体能联系提不起兴趣,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在当今的体育专项训练中,教师丰富体能练习项目,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活动出发,利用瑜伽、舞蹈等方式,带领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对于男生,教师可以从篮球、武术、跆拳道等专项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体能,这些活动项目,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体能。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老套陈旧,不能满足当代高中生的需求,因此,当代的高中体育课教学,应当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体育课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体能训练。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类型的小组,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进行体能训练,并且在小组内部形成共同体,共同展示体能练习成果,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采取小组帮助法,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小组比拼当中,提高了学生的体能学习兴趣。再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体育课教学,将时下流行的舞蹈、歌曲编排成体能训练操,此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体能训练积极性的提高,保证体能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我国教育一向只注重文化课教学,而忽视体育课教学,导致部分高中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不能完成学业,或者进入大学后,身体出现问题,严重影响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因此,在当今的高中教育中,应当尤其重视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课中的应用,对于提高高中生的体能核心素养,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邓明丽.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17).
[2]江国洲.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体能训练融入的意义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4):97~98.
[3]林联注.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