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电工操作技能培养教学方法探析

2018-05-14 09:06胡昌明
丝路视野 2018年27期
关键词:训练培养

【摘要】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学习电类专业的学生中有少数是文科生,理科方面的知识相对较薄弱,这给教学带来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多种因素,通过加强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电工操作技能水平。学生毕业以后在就业过程中竞争比较激烈,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全方位的能力。通过合理有效的训练,相信每个学生的电工操作技能水平都能达到考核要求。

【关键词】电工技能;训练;培养

一、前言

电工基本操作技能是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逐步训练形成的。我们对学生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每一次训练都必须强调安全,首先要了解操作注意事项,其次是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情况分析,在强电的操作环境必须考虑周全。训练中要坚持脑手并用,提高每个学生的训练效果,形成自身基本技能,达到中级工操作水平。

二、明确各项目训练的目的及要求

在每个训练项目前,都必须让学生弄清训练的目的、技术要点、训练的步骤、具体有哪些要求,以及怎样训练才能避免走弯路等。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掌握该项技能的强烈愿望,提高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特别文科的学生,更要强调训练的兴趣、积极性、自觉性。

三、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专业理论知识

电拖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的重要环节就是多加训练,但不是没有理论知识指导的盲目操作,那样效果来得很慢。在训练过程中,要熟练运用电力拖动理论知识,并且要注意控制线路图原理分析、基本操作的方法、接线的速度和正确性。我们需要每一个训练的项目,都要首先弄清楚工作原理,会画控制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其次要灵活使用各种电器元件,触头的区分。一定要会分析各种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读懂电气原理图,理解线路之后就能解决其它元器件类似的各种线路安装。在训练接线的时候,针对用得较多的接触器、继电器和不常见的电器元件,必须侧重练习。元器件安装多了之后,结构就非常熟悉,最后就能做到熟中生巧,线路安装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一定能提高。

四、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

(1)要循序渐进,先简后繁。例如培养学生控制线路的安装技能,就是要通过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基本结构,进行基本测试、判断;从点动控制线路安装到复杂控制线路的安装等一系列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于那些非常复杂、很困难的操作技能,可以分解为若干比较简单的、局部的项目来训练。在掌握各个项目的操作技能后,再过渡到比较复杂的项目,这也需要有刻苦训练的素质及创造思维。

(2)要正确掌握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的保证。一般说来在控制线路刚开始安装的阶段,对基本工具仪表的使用以及每个元器件的检测、判断速度应当放慢一点,这样才能保证以后训练过程的准确性,也便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困难,及时地纠正错误和克服困难。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对一些基本的内容都马马虎虎,在以后的训练中一定会出现动作和方法的错误,造成有些操作的不规范,严重时会发生操作事故,影响我们正常的训练。尤其对我们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开始练习时如果使用不规范,以后就很难纠正过来。

(3)要正确安排学生操作的次数和时间。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需要保证足够的训练次数和时间,但要根据时间适当安排。盲目多练,并不能及时提高电工操作技能水平,可能会产生厌恶情绪。当然在学生确实掌握了某个项目的操作内容后,经过考核评分,都达到了所要求的训练目的之后,再进行下一项目的训练,这样就可以提高每次训练的效果,不仅时间上较为节约,而且有利于下个项目的训练,效果也很好。

(4)训练方式要多元化。在电拖控制线路安装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元器件和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线路,例如设计要求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压和失压保护等;也可以人为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故障所在,纠正错误。接的线板有了故障之后,学生就必须对控制线路图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进一步熟悉线路;根据故障的现象,在图中找出大体的范围;最后回到板上面进行查找故障。这不仅可以引起学生训练的浓厚兴趣,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很有好处,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本领。

(5)训练要有结果。每个项目训练完成后,教师要按项目考核的评分要求,对每个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量化考核,并认真做好下那相关记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再训练过程中的优缺点,自觉地调节自己操作过程中的习惯,改进训练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我们每个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都很高,平时训练都要体现创新的能力、事业心、责任心、诚实守纪、树立敬业精神、实干奉献精神。“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只要我们认真结合维修电工的基本训练内容和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能力,并通过能力的迁移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伯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03(05).

[2]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D].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金国砥.电工实訓[D].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胡昌明(1971.12—),男,汉族,重庆垫江人,本科,电工实验师,研究方向:电工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训练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