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2018-05-14 09:06冉欣
丝路视野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小说教学初中语文探究

冉欣

【摘要】小说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小说可以帮助学生走进社会,体会实际生活中的人情冷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高尚的道德意识。小说是学生积累文化底蕴的重要素材,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品味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小说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小说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小说教学,增强小说教学实效性,对于增强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中语文小说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理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主题大多是通过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出来的,理清了线索,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自然就清。这为以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思想情感的把握做了铺垫。因此,小说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引导学生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小说的线索形式多样,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展变化构成整个故事情节,如鲁迅小说《社戏》主要围绕“到赵庄看戏”这一中心事件,以“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有的则以空间为线索,根据地点转换组织故事情节,如《故乡》则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按“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线索构成情节发展;还有的则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以“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线索不断地演变故事情节发展,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化,暗线则是于勒的贫富变化,明暗两线交织并行,形象而真实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因此,在理清线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说的结构特点,进而寻找出作品的主要线索,以帮助学生理清情节发展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性格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小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细节,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去评说人物形象,理解感知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通过细细品味,反复咀嚼,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思想主旨。例如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一文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品读重点和精彩段落,要求学生从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中各找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后抓住其关键词语,深入分析其作用,把握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簡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一肖像和语言描写说明了孔乙己热衷功名、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孔乙己穷酸而想炫耀的自赏自傲心理。“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摸”的动作和前文的“排出九文大钱”构成对比,表明了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境地。“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中“走”字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更加揭示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三、分析环境,深层挖掘

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环境描写,仔细体味咀嚼,挖掘其深层作用,从而把握人物形象、思想主题,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景物描写:“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深冬”“阴晦”“苍黄”“萧索”“活气”“悲凉”等词语,谈谈这段环境描写给自己的感受,然后思考作者为什么开篇要进行这样的描写,它在文中有何作用?这里通过时令、天气、风声、天色,勾画出萧瑟、昏暗的背景。“苍黄”的天色写出气氛的凄冷、寒彻,“横”“几个”“萧索”“没有一些活气”等词语衬托出故乡的晦暗、萧条、衰败,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氛围,这样的画面给“冒了严寒”急于回故乡的“我”以内心的重创,“禁不住”则暗含了从美丽的回忆跌落到现实的变化过程,烘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四、揣摩表现手法,把握思想主题

优秀的作品离不开精湛的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丰富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艺术才能。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环境营造、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表现主题等方面,具体包括了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对比、悬念、照应、铺垫、伏笔、衬托、渲染、象征等艺术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不断揣摩其表现手法,把握语言写作特色,捕捉精妙写作技巧,从而把握文章思想主题,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譬如《变色龙》以小见大,通过街头巷尾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件,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人不如狗的黑暗现实和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官僚专制制度的黑暗统治。《社戏》开头写“我”随母亲省亲,伙伴们的热情等都是为后文看社戏时,“我”受到种种关照做铺垫。《范进中举》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不同情况的对比,尖锐地批判了科举制度的毒害,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以此为突破口,优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江买买提,艾力库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人间,2016,197(2):91.

猜你喜欢
小说教学初中语文探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设问引导探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