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国内高校贫困生问题涉及到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做好高职学生资助工作,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是一项十分重要、急迫、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近年来,贫困生资助工作衍生众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现状;问题
21世纪的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城镇或欠发达经济地区,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建立有效的资助模式并做好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关系到高职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国家奖助学金资助体系的现状
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资金的使用及配套方面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如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从各个职业院校近年来的奖助学金发放及利用情况来看,助学金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很多贫困学生的求学问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国家奖助学金是国家资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形式,国家资助学生的目的是通过解决贫困学生经济上的困难,使其安心学习,促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二、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结构、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因素,在资助过程中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普遍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来说文化基础差、人生目标模糊、心理问题突出。学生的现实特点以及资助体系的漏洞造成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生认定难。二是贫困资助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三是资助结构设置不合理,经济资助和精神资助不协调。四是缺乏有效监管。
三、改进高校资助工作的建议
首先,细化标准,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做得更实。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有“文”可依,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使得这项工作并不十分精准。基于高校学生基本生活圈都在校园内的实际情况,因此对学生校内消费行为进行调查,从而了解本校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对认定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另外,要通过调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细化认定指标,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真正把贫困认定工作做到“精”、“准”。
其次,增强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的重要举措,是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压力的主渠道,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事关教育机会平等、高等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高校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具体指导,帮助需要贷款的学生及时、顺利地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同时,加强银校合作,积极协助银行做好贷前审核、贷后管理、逾期催收等工作,增强互信,帮助银行降低风险,提高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积极性。
再次,开展正面教育和心理援助,塑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人格。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营造互助互爱、关爱感恩的良好氛围,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另外,有意识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心理援助,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资助工作之中,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现实、勇敢面对贫困,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
最后,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到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中来。目前,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费结构单一,其主要来源是国家和高校,社会力量参与较少。这不仅使高校用于资助的经费紧张,而且难以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所以,高校在现有资助工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工作渠道,努力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中,促进社会与高校的良好互动。
国家对贫困学生的支持和关注,是国家对亿万学子成长成才的关爱,而解决贫困生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多方面共同努力。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不仅是要解决贫困学生一时的困难,更是要通过资助来解决他们未来生活的困难。在依靠知识来改变命运的这个教育环境中,得到国家的资助,一方面,要带动学生对国家、学校心怀感恩,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其树立信心回报国家及学校,把这份关爱化作学习、生活的动力,国家给予的这一份资助才不会被辜负。
参考文献
[1]赵春红.高职高专院校贫困学生工作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
[2]謝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传播与技术,2011(02):37~40.
[3]毛华东.高职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09).
作者简介:马骊(1984.07—),重庆人,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