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民族地区生态移民与精准扶贫工作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5-14 09:06何帆赵建宁金晓艳宋凌云
丝路视野 2018年23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何帆 赵建宁 金晓艳 宋凌云

【摘要】本课题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治、经濟、社会的发展现状,选取该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同心县,并且以该县生态移民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县的生态环境现状、移民的现状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找到该县乃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也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移民的特殊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找到解决民族地区生态移民中所遇见的问题的办法,为其他地区生态移民工作提供经验,同时也为生态移民理论的丰富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生态移民;精准扶贫;同心县;特色产业

同心县位于宁夏中南部干旱带的核心区,年蒸发量远高于降水量,因而干旱缺水是同心县最大的自然特征。正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该地区发展缓慢,长期处于滞后贫困状态,且贫困人群以东部山区居多,这也是同心县的基本县情。近年来,同心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及吴忠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按照“富民为先、产业为要、以人为本、富民强县”发展思路,紧盯脱贫这个核心目标,瞄准富民这个关键。且根据同心县的实际情况,努力变旱源劣势为优势,寻求突破,化脱贫压力为动力,开拓创新,务实苦干,探索出了以发展特色枸杞、中药材等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模式的新路子,并实行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这一系列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面貌,美化了家园,也带动了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户的生活水平,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铿锵有力的一步。

近年来,同心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吴忠市扶贫开发工作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按照“富民为先、产业为要、以人为本、富民强县”发展思路,紧抓脱贫这个这个核心,瞄准富民这个关键,开拓创新,务实苦干,探索出了一条富民生态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精准扶贫模式新路子。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5亿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4元,同比增长8.7%。累计完成移民搬迁2.6万户11万人。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意义及“扶贫”的主要类型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

“精准扶贫”相较于普通的扶贫政策,旨在强调“精准”二字。从整体来看,“精准扶贫”就是针对确为贫困居民而言的,谁需要,谁贫困就帮助谁。从细节来看,“精准扶贫” 在实施过程中着重强调,要针对不同贫困的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特殊状况,运用最科学最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二)“精准扶贫”的意义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这便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施精准扶贫有着必然的联系。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如此一来才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小康之梦。所以,“精准扶贫”作为“全面小康”的必要过程,正体现了其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的重要意义之外,“精准扶贫”的意义还表现在“社会”与“个人”两个方面。就社会而言,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精准扶贫”对建设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缩小贫富差距有着重要意义。就个人而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应当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这三个重点。能够扎扎实实为贫困人民做实事做好事,让贫困人民生活有所保障,能够让受助群体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这便是“精准扶贫”对于个人的意义。

(三)“精准扶贫”的类型

1.密集带动型

“密集带动型”是扶贫的主要类型之一,是以打造东部旱作区产业带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切入点,以工业的理念做强农业,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方法。同心县最大的优势就是大量未开发利用的天然无污染土地,加之有充足的光热资源,就这些条件来说,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可谓得天独厚。而枸杞、中药材等产业又具有链条长、附加值高,用工量大等优势。近年来,同心县把枸杞、中药材作为促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订单、合同方式,示范引领一家一户发展枸杞和中药材等作物的种植。截至目前,仅枸杞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其中有机枸杞种植面积达10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第一县,而且同时还引进了枸杞龙头企业3家。除了枸杞之外,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中药材种植企业6家,培养中药材合作社28家,银柴胡、板蓝根等旱作中药材也成功打入了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同心县下马关镇易捷枸杞庄园通过土地流转为下马关镇农户每年创造1678万元的土地租凭收入,提供32万个农业用工,带动了下马关镇、韦州镇、马高庄乡等地的经济发展,4000多名农民每年人均务工收入达7500多元。

2.特色产业拓展型

立足回乡地域文化特色,发挥贫困群众种养特长和生产经营习惯,通过打造“清真、特色、高端、品牌”产业和产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使群众在产业链条中获得更高收益。清真牛羊肉、红葱是同心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和品牌优势。县上采取走出去考察学习,请进来传帮带,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办法,继续深挖产业的发展潜力,在品牌化、规模化上大做文章。具体实施中突出“一村一业、一村一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截至2015年,牛饲养量达到25万头,羊只饲养量达125万只,肉牛养殖场10家,羊只养殖场25家,示范村10个,家庭农场18个,“回乡同心”优质清真牛羊肉品牌正是有了这一系列强大的支撑,才在西北市场稳站了脚跟。到目前为止,红葱种植面积达2万亩,在王团、窑山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红葱产业带。同心县大胆实践,积极拓展特色种养空间,在扬黄灌区河西镇新华移民村集中连片种植苹果5000亩,新增文冠果1万亩,成功引进陕西一企业在下马关节水灌溉区流转土地2万亩种植油用牡丹。做到了对自然环境中有利条件的充分利用和自然限制的人为补给,在已有“特色”中创造新的“特色”。

3.雨养互促型

“雨养互促型”是根据降雨情况,选择不同种植作物和种植模式、适时播种,抢摘播种,实现以秋补夏、以经补粮、以杂补主。而将这一扶贫类型融入到同心县中就是适度发展特色优质小杂粮、推进产加销一体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呈现多样化、健康化和绿色化。这一需求拉动了同心县小杂粮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和优质化的发展。目前培育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11家,500亩以上的种植户18户,亩产量均在400斤左右,年收入近10000元。东部山区的韦州镇、下马关镇、预旺镇、马高庄乡、张家塬乡、窑山管委会及王团旱作区年种植小杂粮达30万亩,产量达3.96万吨,而且全部为生态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同心县在需求的缺口和本地自身的优势找到了窗口,进而形成了互补,使得产品供不应求,荞麦甚至远销日本。

4.资源依托型

“资源依托型”的扶贫对于同心县而言,是指依托旱源自然和产业基础,化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耐旱耐寒特色产业,降低贫困群众种养生产成本,实现增收脱贫。圆枣作为同心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具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圆枣不仅是干旱区农民喜栽乐培的经济树种,也是保持水土、绿化家园的优良生态树种。目前,同心圆枣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达3000万公斤,产值近6000多万元,培育发展同心圆枣产加销龙头企业2家。且产品远销北京、内蒙、山东、浙江、广州、香港等省区。“同心圆枣”已成为宁夏区域性优势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龙头企业宁夏天予枣业通过与枣农建立订单式合作关系,实现了农企共赢,保障了圆枣的产量和质量,拓展了枣农销售渠道,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种植圆枣产量是旱作区粮食作物产量的20倍,其收益自然十分可观。

二、目前同心县精准扶贫初步取得的成效

(一)闲置土地活起来

同心县十年九旱,土地贫瘠,过去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到川区讨饭的贫困群众成群结队。如今,在党中央、自治区及吴忠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惠及下,同心县委、县政府及40万回汉群众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彻底被调动起来。农业产业发展激活了土地效益,沉睡大地被喚醒,正以母亲般的乳汁滋养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走向全面小康。通过国土开发、农田水利、产业培育、造林绿化、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方式,使大部分农村土地尤其是移民迁出区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实现了土地增值。截至2015年底,同心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5.2万亩,涉及农户8739户,主要种植中药材、小杂粮、设施农业瓜果蔬菜;实施扬黄扩灌节水灌溉工程新开发土地达25万亩,以往被撂荒的土地,如今仅每亩土地流转费就可创收400多元,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新渠道。

(二)生态面貌美起来

同心县多年坚持不懈发展枸杞、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不仅富裕了贫困群众,也带来了全县生态面貌的巨大改观,亘古荒原变成了无垠绿洲。目前,累计种植枸杞12万亩、中药材16万亩,形成了下马关、河西移民安置区节水灌溉有机枸杞产业带和下马关、预旺、马高庄、张家塬旱作塬区中药材产业带。同时,启动了枸杞、中药材、苹果、优质牧草等4个自治区级高效节水特色农业试点建设。在西部扬黄灌区集中连片种植经果林、露地番茄、油用牡丹、林下钙果1.1万亩。植被覆盖率由2010年的5.6%增加到2014年的6%,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带来了降雨量的明显提升,2014年同心县降雨量达到353毫米,比过去每年平均只有200毫米提高了150毫米左右。如今的同心是“田成方,路相连,林成排,地变绿”。可见,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同时也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发展。

(三)人民群众富起来

枸杞、中药材、圆枣在种植、管护、收获阶段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这些产业对务工者的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也不大,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可进入产业基地务工。每到枸杞采摘季节,枸杞田里人头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据调研,在枸杞产业带动下,基地周边每个劳动力的劳务收入和土地流转费每年超过万元。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生产基地,带动当地2万多农民就近务工。下马关南安移民村村主任感叹道:“过去移民村人均年收入仅1000元—2000元,而今实现人均增收到7500元,是枸杞产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产业扶贫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佳渠道。许多回汉群众依靠发展增收致富产业盖了新房、娶了媳妇,有的甚至购买了小车,走上了幸福康庄大道,男女老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喜笑颜开。

(四)民风好起来

多年来,历届同心县委、县政府弘扬政府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作风和干就、干好、干成的壮志,在旱塬大地上一任接着一任发展旱作高效致富产业,已经解决了贫困群众吃饭穿衣温饱问题,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大道。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往的等靠要、怨天尤人、没事晒南墙根变成了谋发展、思脱贫、户看户、人比人、争着干、抢着富的喜人发展局面。旱塬大地上善良朴实、勤劳致富的优良家风、民风越来越浓郁。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富裕起来的群众悟出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一生的道理,十分重视子女和下一代的学校教育。近年来,同心县义务教育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8.8%以上,高等教育升学率达到82%以上,没有考上大学的,积极参加职业技能教育,获得一技之长,变为有技能、有组织、有纪律的产业工人。

三、当前同心县精准扶贫积累的成功经验

(一)政府推动是主导

政策扶持是促推扶贫产业做大做强的有力保障。同心县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枸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整合涉农扶持资金,实现财政资金由粗放到集约、由“漫灌”到“滴灌”的转变,推动扶贫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壮大。同时积极探索社会投资新渠道,鼓励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投资、融资,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企业带头是核心

企业是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没有企业就没有农业产业化和贫困群众的持续稳定增收。同心县牢固树立扶持龙头就是扶持农业、扶持贫困群众的理念,把打造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发展扶贫产业的重大任务。通过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企业与群众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化生产经营和务工增收,实现互惠互利,达到脱贫致富目的。

(三)金融资金是支点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营养液”,缺乏融资渠道和周转资金,产业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心县充分发挥“千村信贷·互助基金”集聚放大效应,积极落实全民创业小额贷款和农村妇女创业小额贷款,基本形成“三户联保”“公职人员担保”“三户联保+土地承包权反担保”和“担保基金+三户联保”的多种贷款模式。金融机构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并逐步规范“土地经营权反担保贷款”产品,成立土地合作社化解贷款风险,加大支农贷款,有效拓宽了农业产业融资渠道。同时,为了更好地助力产业扶贫,建立了扶贫产业担保基金、中小微企业“助保贷”基金等三大产业扶贫基金。

(四)群众互动是基础

群众既是产业扶贫的扶贫对象,又是参与主体,同心县在制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时,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试验示范,以点带面,让群众切实感到变化,得到实惠,由“要我干”变為“我要干”,参与发展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最终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四、当前同心县“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本土产业延伸的缺失

到目前为止,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同心县的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以枸杞为例,从种植到采摘再到销售,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在这过程中漏掉了产业本身的延伸。枸杞作为一种经济性较强的作物,其产业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原果的销售。同心县本地应当重视枸杞衍生出的一些列产品,并在当地投资比收益最大化。比如以枸杞为原料,做成一种品牌性的养生饮料,然后再将饮料销售到各地。这样一来既能拉动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还能比直接销售原果获取更多的收益。当然不止饮料,枸杞还能衍生出保健酒、零食、干果等一系列“二次产品”。除了枸杞之外,同心的圆枣也可以如此发展。比如今年流行起来的零食由一个名叫“枣夹核桃”,这个零食是山西省因地制宜,并在原物的基础上进行了非常简单的加工而产生的。山西素来高产核桃与红枣,但以前没有人发现将这两种东西搭配在一起食用可品尝性就会提高。而且“枣夹核桃”的制作简单,主要就是先取出枣核,然后塞进核桃仁即可。假设把同心的圆枣也进行一番类似的创新,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如果同心县在大力种植枸杞的基础之上,能够投入部分资金在本地建设生产工厂,首先原材料的运输费用就省了下来,成本自然降低,竞争优势自然形成。而且在这背后还能推动技术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可谓一举多得。只有这样的“精准扶贫”才是根源性的,长久性的。所以在扶贫中还要加强对创新性的重视。

(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足

同心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自然环境,虽然当地工业影响较小,土地没有工业污染,但是土地本身的肥沃程度也不高。上文中提到了大量的农业种植,虽然园枣树既能够创造经济,又能保持土壤,涵养水源,但不是所有的农作物都有这样的优点。因此,同心县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的配合。一方面,对于土壤肥力的保证使得部分作物在同一地区不能连续多次种植。而是要多种植物混合,或者是分批在同一块地区种植。另一方面,畜牧业的发展虽然消耗部分作物,但也会带来天然肥料,只要能够在这一块发展农业与畜牧业的互补,就一定会取得双赢。当然,农牧的推动只是扶贫的基础罢了。为了能够可持续发展,快速脱贫,同心县在落实“精准扶贫”中还要放高眼光,寻找能够长久的致富点。比如文化产业,在同心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当地可以结合民族特色发展文化主导的旅游产业,和宁夏周边的旅游景点形成串联,逐步从同心的文化打造到宁夏文化。这样的“精准扶贫”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三)“扶贫力度”的提高

在“精准扶贫”的要求下,确实需要国家帮助政府扶持的群体,一定要全力配合全力帮助,尽一切可能帮穷困人民过上好日子。但在具体实施中必然会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政府拨款数和具体扶贫过程中的支出是否能够透明,能够公开受大家的监督。虽然国家目前全力打击贪污腐败,但依然要保持警惕,以免部分官员禁不住诱惑而犯罪。所以“扶贫力度”中的监管力度一定要提高。还有就是在决定哪些人有资格成为被扶贫的对象时,一定要加大审核力度做到公平公正,避免那些本应该获得帮助的人没有被扶持,反而让那些所谓的有关系的人得了便宜。除了上述两个力度之外,还有扶贫本身的力度。有些特殊家庭确实是需要长期的扶持,所以扶持的力度和时间都要酌情考量。这样才能将扶贫做到更好,而“精准扶贫”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

没有能不能,只有敢不敢。贫困不可怕,不是解决不了的难事,只要树立了战天斗地、立志脱贫的勇气和魄力,就没有脱不了的贫,办不了的事。要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干敢闯、科学致富。在致富产业培植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面向市场,依托科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并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发挥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协调信贷等作用,鼓励和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

扶贫精又准,致富日可待。只有搞清贫困分布、分清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区别施策贫困群众才能快速有效脱贫致富。同心县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坚持开发式扶贫,因地制宜进行产业扶贫,促进增收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低保或其他救济措施实行社会保障托底,帮助贫困农户实现脱贫愿望。通过准确运用精准识别数据成果,采取有针对性、差别化的扶贫到户到人政策措施,使贫困群众得到精准有效扶持,不断增强扶贫开发成效,帮助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愿望。

“精准扶贫”的实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第一步,而取得的优良成果便是当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时送给社会的礼物。即使长路漫漫,即使艰难险阻,也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与胸怀。相信中国梦就在不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西吉县扶贫办:西吉县开展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EB/OL].2017-09-08:http://www.nxxj.gov.cn/xwzx/tzgg/201709/t20170908_473724.html.

[2]徐运平,朱磊.宁夏:精准扶贫奔小康[N].人民日报,2015-10-17.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干部读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何帆(1987—),男,宁夏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助教;赵建宁(1965—),男,宁夏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金晓艳(1982—),女,宁夏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助教;宋凌云(1978—),女,宁夏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精准扶贫
基于特色产业新闻宣传的地方发展推动思考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特色产业科普的创新思考与发展研究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