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2018-05-14 09:06张辰晨
丝路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经营国有企业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也在国有企业中得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企业管理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企业成本,实现国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当前这样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们应当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予以不断完善,建立以成本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国企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一、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全面预算的含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预算将企业内部的各单位、各部门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集中性考核,控制和分配,对企业的内部资源加以整合,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对企业相关投资、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通过科学的预测,以价值的形式和其他数量形式综合反映企业未来计划和目标,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确保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管理体制,也是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

(二)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从宏观的角度讲,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国家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国有资本预算体系中重要一环。它不仅能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提供保障,还为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提供依据。

通过实行全面预算,国有企业监管部门能够充分了解国有资产的运行状况,掌握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效加强了国有企业的收益管理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国资委可以借助企业的预算报表信息,把握宏观调控投资的方向,调整产业布局。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全面预算是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预算的有效实施,可以为本部及其所属单位确定具体可行的努力目标,为全体员工建立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科学合理的预算效果是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基准和参照,也是企业业绩评价的数据基础和比较对象,可以说,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企业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

二、当下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预算目标需要更多地考虑的是国家要求的经营目标,而国有企业本身作为一个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与发展的企业又有着自身的战略目标,因此两者之间往往不相协调。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来看,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现代治理机制的建设实际上要求国有企业“去行政化”,在具有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趋同于一般企业的管理思路与模式,因此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不协调会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预算编制基础薄弱,方法单一预算编制在整个预算管理工作中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如果预算编制欠缺科学性,将会影响预算管理后期一系列工作的效果。实务中,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预算管理的应用较迟,在管理理念上较为不成熟,很容易忽略诸如国家政策、行业情况、市场发展趋势、上期预算执行情况等预算编制基础材料的全面搜集与整理,导致预算编制基础薄弱,不能为预算编制提供充足的分析材料。此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对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都相当重要。目前,增量预算是多数国有企业所选择的方式,但是一旦上一期预算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增量预算很容易使企业的预算管理陷入恶性循环中。

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待完善,从预算目标的制定到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都充斥着大量的文字信息与数据材料。单靠财务人员人工搜集、分析与处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不能保障效果。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国有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投入,提倡引入各种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辅助企业经营管理。但是,从预算管理角度来讲,并没有专门性的信息系统来支撑其运行,多数信息与数据是从一些简单的信息化软件中予以提取和分析出来的。

三、改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健全预算管理机构

要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顺利有效地开展,企业内部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完善包括机构的完善和制度的完善两个层面。第一层面,预算组织体系由决策机构、日常工作机构和执行单位三部分组成。企业可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来组织预算的主导工作,同时设立预算管理、审计、考核等专职预算管理人员,与各责任中心的基层预算人员组成的多层次职能预算网络,为预算的实施做好组织的准备。第二层面,建立配套的预算管理制度,以全面预算制度為主体,包括编制、执行控制、修正调整、分析、考评以及预算人员管理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从制度上,对各项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具体的规定,以便为预算的后续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改进方法,提高预算信息质量

目前,国有企业中的预算编制方法大多是在以前年度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固定预算、增量或减量预算,这些方法编制较为简单,但准确性和适应性较差。要克服这一缺点,使预算的编制与国有企业的业务类型、经营特点相适应,编制的数据指标对企业具有较高的操作性与合理性,一方面,企业预算的编制一定要以市场为基础做功课,在充分分析预测市场的前提下编制预算,使制定的预算数据指标涵盖正常的波动空间,具有必要的弹性,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另一方面,企业要充分了解各种预算编制方法及其特点,再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管理要求等,采用适合的某种方法编制预算,或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编制法,比如,增量与零基的结合;固定与弹性的结合;定期与滚动的结合等。

参考文献

[1]庄健国.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4).

作者简介:张辰晨(1988—)女,上海人,MPA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经营国有企业
雷人画语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浅析预算编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