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花 赵友兰 张世英 刘华丽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临床经验及头脑风暴及主题评价法,确立“提高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准确率”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该科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情况进行现状把握。根据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将摆放正确率。目标值设定为74.9%。利用鱼骨图、要因评价表和真因查检表,确定导致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低的真因。针对真因拟定有效对策,并对拟定的对策从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评价打分,打分后根据80/20原则确定有效对策,由一部分对策相同可同时实施,并对对策进行了合并,按照PDCA循环实施对策。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后,该科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由改善前的41.8%提高到75.4%, 目标达成率为:101.5%,改善幅度为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有效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品管手法和个人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品管圈;痉挛;体位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b)-0037-02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脑卒中后大约有65%的患者出现肢体痉挛模式,表现为上肢曲肌张力增高,下肢伸肌张力增高,严重的痉挛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妨碍自主运动的恢复成为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易形成划圈步态[2]。抗痉挛体位可有效地克服异常痉挛肌,使其与拮抗肌处于平衡状态,防止痉挛加重或持续,减轻脑卒中后遗症,为早日康复打下良好基础[3]。该科住院脑卒中患者约占60%,据上半年调查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只为30%。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通过品管圈活动将脑卒中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从56%提高到91%[4]。该科借鉴他们的经验,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来提高该科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9月12日组建品管圈小组成员,圈员共10名,由护士、康复师组成,8名护士和2名康复师,护士长任辅导员、质控组长任圈长。通过圈员讨论续用上期的圈名及圈徽“康晖圈”。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主题选定过程: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及工作经验确定该次研究主题为“提高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次数/抗痉挛体位摆放次数)×100.0%。活动时间:2017年9月—2018年4月,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及科室的日常、绘制甘特图,各步骤安排专人负责。
1.2.2 现状及目标 根据目前工作现状,确定该次活動的改善重点。采用5W2H原则,制作查检表,共查检不同体位摆放次数964次,其中摆放正确次数为403次,不正确次数为561次,摆放正确率为41.8%。根据查检表数据见表1。结合80/20原则,确定本期改善重点为:“轮椅坐位不正确”“健侧卧位不正确”“仰卧位不正确”。根据每位圈员的工作年资、学历、品管圈经验值计算出圈能力为71.9%,结合现状值及改善重点。提高品管圈方法的目标设定公式,提高体位摆放正确率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设定值为74.9%。
1.2.3 解析 根据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分析,确定真因:轮椅坐位摆放正确率低的真因为:①护士专业知识缺乏。②陪护培训不到位。③对护士监管力度不够。健侧卧位摆放正确率低的真因:①护士操作不熟练。②缺乏宣传资料。3陪护怕麻烦。仰卧位摆放正确率低的真因:①护士宣教方法单一。②护士操作不熟练。③垫枕不规范。
1.2.4 对策 按照PDCA循环实施以下4大对策。
①规范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及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方法培训,新进人员一对一带教。加强操作培训与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单独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养,使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得到提升,同时在抗痉挛体位方面纳入新护士培训内容,促使护理人员执行力得到提升。
②规范宣教流程,加强健康教育。制定各种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给患者及陪护,对患者及家属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健康宣教,使其对抗痉挛体位摆放的正确方法及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同时康复师、医生协助进行健康宣教,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使抗痉挛体位摆放执行力及正确率得到提升
③制作新型体位摆放垫。结合脑卒中患者痉挛模式及良姿位摆放需求,制作体位摆放垫,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应用,促使脑卒中患者良姿位摆放正确。
④加强监督检查。制作抗痉挛体位摆放考核量表, 纳入专科质量检查考核,责任组长每天抽查护士抗痉挛体位摆放情况,教学组长及质控组长每周抽查,质控小组每月质控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
1.3 评价指标
观察和评价QCC活动前后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次数及正确率,观察患者日常生活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及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成果
改善前、中、后数据对比,改善前共摆放964次,正确403次,正确率41.8%,改善后共摆放842次,正确635次,正确率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4,P<0.05),见表2。
2.2 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每一位圈员品管手法、责任心、活动信心、积极性、专业技能、个人综合能力评分均较改善前明显提升。见图1;自制的新型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垫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3 讨论
①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提高了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品管圈活动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的一个活动团体,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力,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5]。该科遵循品管圈质量改进步骤,开展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运用PDCA循环开展调查实施与检讨,使脑卒中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由改善前的41.8%提高到改善后的75.4%,促使康复科专科护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②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也体现了患者良姿位摆放的重要性。早期护理中,通过正确的良姿位摆放,可对患者髋关节外旋、肩关节半脱位预防、偏癱肢体痉挛缓解、足下垂及足内翻等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对病理运动模式进行对抗,可显著促使偏瘫肢体功能更好的恢复[6-7]。该科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的预防或减轻痉挛和畸形的出现,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发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缩短康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③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圈员们的整合能力。品管圈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用数字说话,推动护理质量科学改进,不仅对护理内涵是一种极大提升,对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也是一种极大促进。该次QCC活动充分调动了圈员积极性,提高了每一位圈员品管手法、责任心、活动信心、积极性、专业技能、个人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勇.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黄晓琳,尤春景.康复医学临床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郭民霞,俞世勋.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的康复[J].中国康复学杂志,2000(5):288.
[4] 王定碧.品管圈在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正确摆放的效果观察[J].医药卫生,2016(7):3.
[5]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
[6] 王晓华,赖玉莲,陈研艳,等.品管圈对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干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3):713-715.
[7] 王丽,杜少萍,李学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03-4805.
(收稿日期:20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