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傅莱和罗生特在新时代医学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2018-05-14 15:20高树记刘欣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教育红色文化

高树记 刘欣

[摘要] 通过简要回顾傅莱和罗生特在抗战中为中国军民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提出了研究、学习和发扬傅莱和罗生特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并从树立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红色基因和丰富当代医学院校红色文化载体、拓展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内容和增强医学生的人文情怀等的角度,着重分析了纪念傅莱和罗生特在新时代医学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傅莱;罗生特;红色文化;人文教育;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b)-0132-04

二战期间,由于德国法西斯政府推行排犹政策,大批犹太人以难民身份来到中国。在中华民族饱受战争蹂躏的苦难岁月,在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行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团结那些同情中国抗战的反法西斯国际友人。部分避难上海的医学专业的犹太人因为反对法西斯主义、同情并敬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主动要求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并在抗战实践中与中国军民结下牢固的革命友谊,国际主义战士傅莱和罗生特就是其中的伟大实践者,他们用自己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出生入死,救死扶伤,拯救了无数抗战军民的宝贵生命,为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 傅莱和罗生特医生的事迹简介

傅莱和罗生特都是奥地利人,他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来到抗日根据地,把中国作为第二故乡,把中国人民的事业看作是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医学专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为打败法西斯贡献了力量。

傅莱于1939年1月到达上海。1941年12月来到晋察冀边区,参加了八路军,1944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选择继续留在中国生活并加入中国国籍,2004年因病在北京。1941年,傅莱到达晋察冀边区后积极参与前线战斗,并主要从事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担任晋察冀军区工作期间,他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了大量抗日军民,被人们成为“活着的白求恩。”。在从事医学教学期间,为军队培养了大批医务工作人员和医务干部。他成功地研制了初制青霉素和外用青霉素,是中国在战争时期研制使用青霉素的第一人。在解放初期,他长期工作在西南地区进行防病治病调查研究。他是中国医学信息现代化工程的倡导人和建设者,为中国医学信息工程和医学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他逝世前曾立下遗嘱,愿意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医疗事业作研究之用。在2007年7月23日傅莱墓地落成典礼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院长评价说,傅莱参加革命60多年,把中国作为第二故乡,把中国人民的事业看作是自己的事业,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崇高的革命精神实践了他光辉的一生。

罗生特于1939年8月到达上海。1941年3月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参加了新四军,1943年初成为一名中共特别党员,1949年11月回到奥地利,1952年病逝于以色列。罗生特1941年参加新四军后,积极参加新四军卫生部直属医院的工作,陈毅曾热情地给罗生特写信说:“你以法西斯盟友的资格,远渡重洋,来中国参加抗战。同时更深入敌后参加新四军工作。新四军的艰苦斗争为你所亲见,所身受。新四军的一切,你永远是一个证明人”[1]。由于罗生特的贡献,他被誉为“新四军中的白求恩”。1943年9月到山东军区为罗荣桓医治肾病。罗生特积极参与山东军区卫生部的领导工作和附属所的临床医疗以及卫生学校的教学工作。他在为八路军将士诊治伤病的同时,还为当地百姓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老百姓称他为“当代华佗”。1945年11月随八路军调往中国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卫生部顾问,后改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卫生部部长。罗生特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万毅将军在一篇追忆罗生特的文章中提到,“每当我回忆起与他在一起相处的日子,他那伟大的国际主义胸襟,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中国军民服务的精神,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都使我肃然起敬,深切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2]。

2 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1 发扬和践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增进中外友谊

纪念傅莱和罗生特医生,首先是要学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国家层面,中国政府已在全世界面前做出了表率。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无偿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为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推动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加深了人民之间的友谊。据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网站报道,山东省自1968年开始派遣援外医疗队,至今已累计派出医疗队41批1155人次。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刚果(布)访问时,把中国援外医疗队的精神概括为“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2018年7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在访问塞内加尔时十分关心援塞内加尔医疗队工作和生活情况,在会见医疗队队员们时指出,中国政府每年持续派出上千名医生不畏艰苦、不远万里前往非洲进行医疗援助工作,这是中国医生在非洲践行白求恩精神,是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生动再现。在医学教育层面,医学院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融入到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激励医学生把发扬和践行中国援外医疗队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3]。

2.2 讲好中外人民之间友好互助的故事,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要铭记历史,永远铭记那些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国际友人,衷心感谢他们做出的贡献;同时,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抗战时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医疗卫生条件极其落后,傅莱和罗生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把中国人民的事业看作是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医学专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陈俭馆长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山东医专”)举办的“纪念罗生特诞辰115周年”大会上所作学术报告中指出,研究、纪念罗生特和宣讲罗生特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阐释十九大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中国抗战》文章中指出,文中提出,“挖掘和宣传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对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挖掘和宣传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帮助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推动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可以通過这些患难与共的真切感受来生动地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和内涵。……犹太难民和在华犹太人也采取各种措施支持中国抗日。上海犹太难民医生罗生特和傅莱分别参加了新四军和八路军,投身抗战前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初步形成的背景下,1941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主持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在延安举行。……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反抗法西斯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上述关于抗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帮助的故事所蕴含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理念就得到全球的关注和认可。……通过向世界讲好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故事,让这些历史故事和记忆植根于世界人民的集体记忆之中,并最终转化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8年5月30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在京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备忘录中提出,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把人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从人道角度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陈俭馆长在参观山东医专“罗生特事迹展馆”后提出,“希望和相关单位加强合作,共同研究罗生特和犹太难民与上海这段历史。愿意和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史料共享。希望把罗生特和其他犹太难民的故事讲述到更大的国际舞台上。”

3 传承红色基因,丰富当代医学院校红色文化载体

1944年11月,经聂荣臻介绍和中央组织部领导人彭真批准,傅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2年加入中国国籍。1962年,傅莱前往奥地利探亲,当时有人猜测他这次肯定不会再回中国了,但他仍然按期归来。他曾说:“我在中国参与了一项伟大的实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实验至今还在进行,我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半途而废。”晚年,傅莱提出将他的遗体脏器捐献给国家医疗事业作研究之用,并将其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革命根据地。1942年春,经陈毅介绍和上级党组织同意,罗生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山东医专杨勇民教授在罗生特精神研究报告中指出,罗生特学习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用中国革命理论武装自己,同中国共产党完全站在了一起,这从他以后在解放区的讲话、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信仰的是中国革命的纲领和理论,他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张海燕[5]在《当年,那些外国人为何加入我们党》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像罗生特这样的外国籍党员,尽管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有着传奇经历。国别不同、经历不同、出身不同、诉求不同的他们,为什么能聚集在同一面旗帜下?”,随即,作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是革命,选择的是信仰,选择的是友谊。”作者在文章最后总结道,“不同的国别,相同的信念;不同的职业,相同的追随;不同的机缘,相同的真诚。这些外国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主动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体现出我们党的伟大、党的胸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傅莱和罗生特作为中共党员的感人事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好素材。傅莱和罗生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爱党爱军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理应成为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对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

山东医专于2017年4月成立了罗生特研究中心,开展了史料征集和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举办了罗生特事迹报告会,开展了学习罗生特精神征文活动,研究中心还成功申报了2项市级课题和7项校级课题,获得省级医学伦理学会科研成果获奖1项。学校于2018年1月11日成功举办了罗生特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深切缅怀这位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和杰出的医务工作者。同时,学校还邀请了山东大学、临沂大学、临沂市党史研究室、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等单位的专家作了《犹太人的精神》《从“罗生特事迹展”谈沂蒙历史史料的收集和研究》《罗生特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卫生事业》和《关于罗生特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国际传播》等学术报告。学校新建成的“罗生特事迹展馆”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罗生特从一位医学博士成长为一名反法西斯战士和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的光辉历程,展馆的启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载体,并为学校开展党性教育、医德医风建设和对外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罗生特精神是沂蒙精神的国际主义元素,是沂蒙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罗生特精神研究已成为沂蒙红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宣传和弘扬罗生特精神已经成为当地开展医学生和医护人员思想和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2018年6月13日,二十余名来自山东省援外医疗队的队员们参观了山东医专“罗生特事迹展馆”,并现场观看了《罗生特》纪录片,全面了解了罗生特的感人事迹,表示深受感动和鼓舞,他们纷纷在留言簿上写下感言,表示要学習和发扬罗生特崇高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援外医疗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4 拓展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内容,增强医学生的人文情怀

傅莱和罗生特对患者充满了人文关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医学人文精神。傅莱和罗生特在中国的杰出表现充分展示了他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忠诚为患者谋利益的职业精神和严谨的医学科学精神。罗生特认为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患者,你就得为他们治病。即使你有病但还能动,对患者就没有拒绝的权利”[6]。

对傅莱和罗生特精神进行研究和宣扬,在丰富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内涵与载体的同时,还可以感受他们作为一名杰出医生的人格魅力。例如,傅莱的夫人江国珍在2015年7月8日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傅莱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他对老百姓、对朋友、对人民,绝对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作风。大家觉得有什么话有什么事都可以跟他说。…他非常平易近人,从来不把自己当干部,我觉得他绝对有白求恩精神。”王民伟于2010年11月9日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在父亲(王雨田)的眼中,罗生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2016年9月1日,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办的“何凤山、罗生特雕塑揭幕暨罗生特生平事迹展开幕仪式”上,奥地利驻沪总领事施丽伟女士在发言中谈到,“何凤山和罗生特都被视为人类的道德楷模,历史和历史中的故事将激励我们,并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善良、慷慨、无私、宽容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国家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价值观。我们在这里纪念的两位人士就是学习这些价值观。因为他们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甚至于冒着可能失去家人和朋友的风险,凭借着自己的勇气来实现人类的理想。”

在当下大力开展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医学院校应努力培养学生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和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把傅莱和罗生特所秉持的严谨的医学科学精神、平等待患的伦理道德、奉献博爱及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等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到对医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努力把他们塑造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5 小结

傅莱和罗生特是为了争取中国人民抗战胜利而鞠躬尽瘁的众多外国友人中的杰出代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实践的今天,工作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岗位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医学院校广大师生应进一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弘扬傅莱和罗生特医生伟大的革命精神,切实践行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和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为健康中国建设恪尽职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威,张学忠.新四军中的国际反法西斯战士[J].中州统战,1995(8):34-35.

[2] 万毅.与罗生特大夫相处的日子[J].党史博采,1996(7):25-28.

[3] 周晓红,裴华利.融入红十字精神的心肺复苏术实训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6(12):51-52.

[4] 祝小茗.新四军中的“白求恩”—追记奥地利医生罗生特[J].军事文摘,2017(19):74-77.

[5] 张海燕.当年,那些外国人为何加入我们党[N].解放军报,2017-10-18.

[6] 黄爱军,曹天生.新四军中的国际友人[J].党史博览,2005(8):25-29.

(收稿日期:2018-08-09)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人文教育红色文化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