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探索

2018-05-14 10:01高建亮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园林设计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创新成了时代进步的新要求,这对于园林专业来说也不例外。其中园林设计课程对于培养创新型园林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原因在于园林设计课程不仅是园林专业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其他教学内容的服务目标。本文通过对园林设计课程进行深入探究,综合现代园林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总结出了应用于园林课程教育的“核理论”,期望在提升最终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园林人才。

关键词:创新;园林设计;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高建亮,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与植物应用。(湖南 衡阳 4210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6-0037-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新要求,而创新型人才也成了现今争夺最为激烈的资源之一。这种现象也使得风景园林领域遭遇了新的挑战,创新型人才该如何培养?园林设计的专业课程不仅可以协助学生结束基础教学后更进一步认知园林景观的内在精神,还可以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更上一层楼。作为深具传统特色的专业教学项目,园林设计课程开设周期较长,要求标准较高,在培养创新型园林人才的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一直以来都被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对于园林设计课程来说也同样如此,为了保障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园林设计课程不断探索适用性的、科学性的教学改革。目前我国园林景观领域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已知的问题有四点,其一是侧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其二是实践的机会以及针对性训练较少,无法有效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其三是教育内容滞后,无法保障现代化园林建设的需求;其四是教育理念被传统思想束缚,教育方式过于陈旧。

专业性园林人才不仅需要自身理论水平过硬,还需要兼备高水准的实践能力,而创新则是以此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人才要求。因此,提升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效率,令其保持活力,以培养符合我国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也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难题。

一、“核理论”的内涵与目标

1.“核理论”的内涵。“核理论”的重要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要素核部分、审美核部分以及功能核部分。要素核部分的主体是植物,也就是说将园林景观设计的“核”重点放在植物方面,将植物当作规划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审美核部分的主体是生态,具体指的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需要遵循自然的生态美学规律;而功能核部分的主体则是人本,也就是说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将人本主义当作功能目的。

2.“核”理论的目标。把“核理论”的教育思想充分融进园林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并借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最终达成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质量的创新型园林人才的目标。在创新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的创新需要以园林植物为中心,结合自然生态的审美观念以及为人服务的功能目标去实施,最终与现代化绿地类型充分融合,特别是对于城市公园类进行针对性内容设计。在优化教学方式方面,教学方式的优化需要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方面入手,增加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比重,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实际获奖案例,例如参加专业竞赛、专研课题等,并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做到教学方式方面的有效优化。

二、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式

1.课程内容变革,以质量为重点编著专业教材。近几年,由于园林教育中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再加上现代园林的飞速发展,造成了园林专业院校无法稳定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现象,实际教学中也过于强调传统性内容而忽视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依据相关调查得知,国外发达国家大约有80%的院校在园林教育方面重点关注设计教学以及生态教学,这种重视程度与普及程度是我国难以望其项背的,同時也充分表明了我国的园林教育应该将侧重点从传统内容方面挪开,并投入到现代园林建设工作中去。针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教学与生态意识,必须要迅速将其规划至建设重点中。因此,应在教学内容上做出变革,在其中添加植物设计元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展实践训练,从中培养并提升人本功能意识。此外,综合我国最新的绿地标准规划新时期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向外拓展,紧跟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通过以植物元素为设计核心,以自然生态为审美标准,以及把大众服务当作最终功能目标的变革原则,深入改善教学方式,进而保障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园林人才。对于教材编著来讲,必须要以质量为根本,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做到与时俱进。例如已经出版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研究》教材均从内容方面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调整,各章节内容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且又互相独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全面发展极为有利。在有关城市公园规划的教材中,将新时期绿地分类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并始终在内容方面保持国内最新。

2.优化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综合能力。近年来,我国园林教育工作的重点总是放置在理论方面,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采取忽视态度,这样必然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因此,未来的园林景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全面发展的环境。

(1)授课过程中加强引导与启发。授课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针对性讲解,需要以知识点的目的、背景以及应用等方面为突破口,更为全面地进行讲解;在已知案例结论的时候,需要从解决思路、入手途径等方面做出引导;授课内容完结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在课后还需要督促学生将知识点与实践相融合,将课堂从单纯的讲解变成多方探讨,通过丰富的内容与极具深度的主题启发学生思维并激发学生探知热情。除此之外,还要倡导学生多做课外练习、课外阅读,综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则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更多地采用“翻转式”教学模式,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辅助其在正轨上有序前行。将实践案例的教学方式充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优质案例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探索热情,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3)倡导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大力倡导学生参与各项专业竞赛,在比赛中掌握教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开拓创新思维。在平日的教育中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自主参赛的思想,并针对各类专业竞赛举办专题教育。例如亚太区域学生专业竞赛、中日友好交流赛、园林景观国际专业赛等。

(4)应用现代化教学方式。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中应用现代化技术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在园林设计课程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也是时代发展要求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专业性、系统性的辅助功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整体地掌握所需知识点,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保障院校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园林人才。

综上所述,我国园林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充斥着机遇与挑战,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认知愈加全面的同时,也使得园林景观领域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随着园林教育工作的深化改革,更多的难题与挑战也暴露在人们面前,面对新时代创新的要求,园林教育工作该何去何从?本文通过对园林设计课程进行深入探究,综合现代园林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总结出了应用于园林课程教育的“核理论”,期望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以期为我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园林人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晋芳.“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教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3):61-63.

[2] 张前进,陈永生,刘慧.高等农林院校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学习—实践”教学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15(1) : 75-78.

[3] 白义,王洪章.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35).

[4] 何静.高职院校制定“课证融合”教学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4,(17).

责任编辑 陈 莉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园林设计教学改革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地域特征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