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2018-05-14 10:01张晔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思考教学创新高职教育

摘 要:为应对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特色教学,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具有活跃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的综合型人才。本文着重探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教学创新;创新思考

作者简介:张晔,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教学。(湖南 吉首 416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0-0009-03

自古以来,创新一直是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当前社会对于创新更是格外重视,各大高校都提出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口号,但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也应该具有同样的意识,将创新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并采取实际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1.创新教育的含义。当前大众认知中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实践。创新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依照人的活动规律来进行人才培养,将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创新教育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自身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自身的性格特点与社会需求相融合。而高职院校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摸索,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诉求是能够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而当前对于这类人才的要求不能局限于掌握理论与技术,还需要拥有创新等各项能力,做一个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各项综合素质外,还需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因此,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2.创新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实施教育创新的过程中,要将课程作为其主体骨架,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以课堂为主要实施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转变当前的教育模式,把学生当作教学服务的对象和中心,做到教学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教学根基。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个宽松开放、充满活力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在于:首先,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认真聆听老师讲授的内容,打开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其次,引导思考。教师可以通过用语言或行为等方式,带领学生从不同的出发点去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认识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再次,动手实践。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通过亲自动手探索可以更好地了解技术原理或是知识的内在逻辑,真正做到将知识内化。最后,应用并转移知识。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需要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将知识吸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学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出一些更加灵活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能光靠从理论上理解创新教育,还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进行探索,寻找最适合的发展方向,下面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几条基本途径。

1.转变学生思想观念,为学生提供创新土壤。在最近的教育改革中,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将创新教育付诸实际行动,不断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也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操作技能的掌握愈加熟练,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也还是存在部分学生对于创新教育不甚了解,不能正确认识创新教育的内在含义,使得创新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需要学生转变当前的思想观念,深入了解创新教育。所谓创新,就是一个人内在能力和智慧的外在体现。若果想要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生长的土壤,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思考,为其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比如,在每堂课中固定留出20分钟的时间供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的同时也能了解别人的想法,吸收别人的思考精华。

2.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活动的完成一定需要创新意识作为基础。高职院校课堂实施创新教育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养成,首先需要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提问,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并认真解决,帮助学生养成思考并提问的习惯。比如,在讲授“乙醛”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小办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可以在介绍其化学性质的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请比较乙烯和乙醛两者在化学性质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结合这个问题去阅读教材,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学生间进行讨论,由学生提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疑惑之处,再由教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思考得出一部分结论,通过提问和教师的解答与补充,又会得出一部分结論。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这样得到的知识能够被更深刻地记住,还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从而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能够更快更好地接受,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趣的事物,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知识的兴趣,自觉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例如,如果要讲述凸透镜的聚光作用,就可以将放大镜作为教具,向学生演示利用放大镜聚光,产生热量点燃纸片的现象。通过这种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例子,可以很容易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凸透镜聚光这一知识产生兴趣,生成记忆点,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4.从教师做起,提高创新能力。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是规划教学进程,带领学生获取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纯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出现学生只懂理论却没有掌握技术的现象。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由纯理论讲解向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向过渡。把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作为教学中心,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需要教师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并对目前的高尖端科技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教师从自身做起,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所启发,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帮助。

5.转变教学模式,改良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改变由教师单方面决定课堂讲授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实现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完美转换。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1.为知识教学营造具体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知识过于抽象,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构建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尽量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

2.将教育技术带入课堂。当前,主张以教育理论為依据,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都充分地调动起来,实现学生的眼、耳、手、脑都得到充分的锻炼,相互协调,将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不同感官进行刺激,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知识,理解知识。

3.为课堂增加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或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能够引起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关注,也能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活跃度,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讲述关于乙醇的检验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先用一些出售假冒伪劣白酒的新闻作为课堂引入,让学生产生兴趣,接着组织学生动手进行试验,通过动手操作来把握乙醇的检验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引入式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度,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能够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的综合型技术人才。实施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与实践型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一定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马玲,李静.基于SPOC的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23):86-90.

[2] 杨英.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内化图式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2):43-44+49.

[3] 刘月,马艳.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7,(9):88-90.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创新思考教学创新高职教育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信访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