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艳秋
语境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语言含义,领悟语言意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语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语境思而有所得,从而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初中学生而言,语文知识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学好并不容易。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不重视语境创设,学生很少有机会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也就难以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高度重视创设语境,结合教材和学情创设语境,利用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一、借助语境激发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日渐兴起。无数的教学实例表明,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相应的语言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语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创设语境时,初中语文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实际学情进行创设,确保语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给学生介绍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再配合贝多芬音乐作品,如命运交响曲,以烘托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在学生观看了视频,了解了贝多芬的坎坷人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视频阅读课文,结合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语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锻炼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语境中学生也可以真切感受到贝多芬的坎坷命运以及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涵。
二、借助情境引导探究
体验与探究是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引导学生代入语境探究,深入挖掘本文内涵是“以学生文本”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接地气的开放式语言情境,引领学生走入语境一探究竟,仔细品味语境,深掘文本内涵,捕捉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从而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以“社戏”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完全可以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视频中构建的语境,了解鲁迅的同年经历,并提问学生:如果你穿越回到自己的童年,你想对童年的自己说些什么?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联想起自己的童年往事,将他们的思绪拉回到童年记忆中。每个学生的童年经历都不同,但每一个学生的童年又都存在相似经历,这些童年趣事那么地让人怀念。学生会结合生活体验去联想童年记忆,在联想中去捕捉童年的记忆,从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结合语境寻找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子、锻炼,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把握课文主旨。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给学生自由学习,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针对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三、借助情境激活思维
学习语文的过程本质上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语境就是这场对话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中,学生能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直面文本,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融入语境,从而起到发散思维,激活创意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创设语境,为学生搭设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舞台,让学生代入自己的情感,身临其境当一回主角,从而深入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例如,在教学“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了课文大意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自编自导自演,展现课文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亲身体会文中有趣地童年往事,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素材,让学生结合材料表演出作者童年时的活泼、机灵、调皮。如作者的曾祖母平常很严肃,总是端坐在门口硬邦邦的太师椅上,让人感觉不好接近。作者却偏偏要去逗她,故意在她面前假装摔倒,引得曾祖母惊叫:‘啊呀,阿宝,衣服弄脏了呀。过一会儿又在她面前假装摔倒。”学生将这个小小顽童的调皮表演出来,正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那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生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文本。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创意思维被充分激活,对文本中各个人物性格特点更加了解,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文本主旨,深入理解文本。
综上所述,语言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以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探索语境的创设与运用,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借助语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助他们理解课文,掌握课文主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