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伟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党校事业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有所作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教学科研、思想宣传及智库建设等重点领域力求突破。坚持理论研究,不断强化思想武装;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党校培训新模式;引进培养结合,促进党校人才队伍建设;抓住时代变革,不断发展完善管理制度。
关键词:指导思想;基层;党校工作;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4.08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4-37-03
一、基层党校的地位和作用
1945年2月15日,就在七大召开的两个月前,毛泽东专门来到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毛泽东说:“大家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中央党校,现在大家在一个学校里学习。要有一个一致的意见、统一的思想,要达到一个统一的目的。否则,有人要学经济学,有人要学哲学,有人想看小说,有人想学外国文,那么,我们的学校就不好办,也办不好。办党校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在思想上组织上纯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党校必须姓党。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在党校事业发展进程中,基层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统一思想、党性教育和理论政策宣传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的作用。
(一)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
当前,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一个主要渠道是通过当地的党校来完成,而培训过程中主要要实现三大任务,一是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学习和认识进而树立起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通过开设特色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在拓展训练中,着重培养基层党员干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而外训则能开阔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视野,培养他们改革创新的精神。
(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党校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有着自己的光荣传统,在新时期,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基层党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基层党委政府的思想库
基层党校的智库作用同样重要,从目前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事关地方建设发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在调研基础上形成一些有深度、价值、特别是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科研报告,起到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的作用;二是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探索改革发展的的新思路、新对策,形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地方黨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三是深入基层关注民生问题,以群众立场思考老百姓的利益关切,为党委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工作方面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基层党校发展面临的问题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说“中央党校风风光光,省级党校稳稳当当,市级党校勉勉强强,县级党校哭爹喊娘”。它生动反映出了基层党校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干部培训模式僵化
基层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僵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计划不符合实际,缺乏创新。普遍存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情况,即在往年计划整体不变情况下对培训的数量、对象略做调整就成了新一年计划,这种重复性简单化的培训方式,既不能满足干部自身发展需求更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二是理论课堂质量需提升。一些理论教育课是由基层领导干部主讲,这种行政报告式的讲座接地气,体现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缺乏理论高度和深度。三是教学内容设置固化。基层党校教学内容设置必须遵循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课堂内容设置必须与时俱进。但现实教学中一些内容已经过时,不再符合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
基层党校存在的重要价值就是要通过干部教育培训为地方发展不断壮大党员干部队伍力量进而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因此,雄厚的师资力量无疑是衡量优秀党校的重要标准,但目前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年龄结构矛盾突出,出现“青黄不接”现象,教职员工中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多,某些地方甚至出现退休人员比在岗人员多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去长时间党校被边缘化造成的。二是队伍结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教师知识结构较单一,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三是党校教师接受进行深造和参与社会实践少,致使教学能力的自我提升和完善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校教师存在“倒挂”现象,没当过领导的在给领导干部讲领导艺术,没出过国的在给经常出国的人讲国外经验,没经历复杂环境考验的在帮助每天同各类矛盾打交道的人出主意解难题。
(三)管理理念和制度滞后
新的形势下,干部人才的培训需求对党校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目前看来,基层党校仍存在管理理念陈旧、体制滞后的问题。一是在自我定位认知上存在局限,某些基层党校只满足于完成相关部门布置的任务,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却重视不够,制约了党校功能作用充分发挥。二是对主体工作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存在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甚至把培训作为创收项目,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对基层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三是在评价机制上不健全,基层党校几乎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就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束缚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基层党校应顺势而为开拓进取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党校工作的重要性被定位于新的历史高度,党校的使命神圣而重大。这既是对全体党校人的激励鼓舞,也是重大鞭策。为了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重托和厚望,基层党校应顺势而为开拓进取在新时代书写党校事业的新篇章。
(一)坚持理论研究,不断强化思想武装
党校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不断锤炼党性的熔炉,是党员干部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养成优良作风的重要平台。这种崇高的历史定位决定了党校人自身首先要强化理论水平研究、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首先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而且要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坚持党校姓党,首先要坚持姓“马”姓“共”,要坚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校人的思想理论“过硬”要表现在不能因为主义的崇高而变成空谈,要将马克思主义联系实际,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理论价值,要运用强大的思想理论为后盾促进思想洗礼、培训深刻、工作进步。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作为党校人要深入认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其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基层党校作为一个集体要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开展各项工作。
(二)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党校培训新模式
从目前看来,基层党校的培训模式大同小异,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不是很多,只有立足自身实际才能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创新。一是在年度培训计划制定上要积极转变观念,改变“大而全”的局面,不能把规模与效果划等号,认为规模越大效果越好,要在研究地方发展实际基础上针对干部发展能力实际需求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二是课堂模式需要积极变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基层党校需要引进“课堂微论坛”“催化师引导”“思维拓展”等新兴模式。三是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基层党校开展培训活动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提升党员干部组织领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色课程开发有助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分析和解决實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起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意识。四是强化科研智库建设。基层党校科学研究不能完全以创新课题为主,还要加强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理论研究,要不断加强地方特色理论政策、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等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搬进党校课堂。
(三)引进培养结合,促进党校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本校教师的培养。教育引导党校教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加强科学理论研究能力培养,强化教学实践锻炼,不断培养忠诚于党、践行党的宗旨、坚定党的信仰,站稳党校立场、忠诚党校事业的一批“工匠型”党校教师。二是打造“名师工程”。实施“培训者”培训,推进本土培训力量发展,以“先学习、再融合、后创新”的原则积极培育本土的培训专家、名师,最终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机制。三是加大人才引进。人才是改变基层党校格局的关键,基层党校教师由于受学位学历、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的限制,综合办学能力始终无法提升。因此,要强化党校师资水平建设,必须加强高端科研、教学人才的引进,依靠高端人才来打造基层党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四是是紧紧抓住区域融合发展契机,积极开展基层党校骨干教师交流挂职工作,在融合中互通有无、在融合中解放思想、在融合中共同进步,形成推进基层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抓住时代变革,不断发展完善管理制度
新形势下基层党校需要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一是以制度为依据完善管理。用制度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措施,深化、优化目标管理,使各项工作职责分明,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形成一种正确、稳定、协调的工作秩序,从而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以制度求绩效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及考核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分工,使每个人对自己的岗位目标和岗位职责有更清晰的认识,真正体现责任到人、目标到位。三是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职称评聘、年终奖惩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大家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责任编辑:康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