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018-05-14 11:10张成强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规划

【摘要】本文以鲁东南小镇长岭镇为例,基于从小城镇的规划布局、土地利用、文化传承、机制创新等几个方面切题调研和思考,希望能给各地新农村小城镇建设以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

近年来,鲁东南小镇长岭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机制,强化投入,小城镇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日渐凸现,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1、长岭镇小城镇建设情况

1.1历史沿革

长岭镇因境内有长城岭而得名。镇驻地石井村,村东有《丛林寺碑》载:“先有古石井,后立莒县城”。《重修莒志.文献志》载:“灵霈行祠,在石井村东,山门左侧,灵泉溢出,丛生九节菖莆。西垣外石井一泓,不溢不竭,有崇祯间重修碑记”,石井之名盖出此。

1.2区域位置

长岭镇位于莒县南12公里处,日东高速公路横穿东西,225省道纵贯南北,镇驻地位于高速公路出口与225省道交汇处,东临日照港,西靠206国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1.3发展现状

长岭镇总面积57.33平方公里,辖49个村,3.8万人,镇驻地建成区域达到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00人。全镇拥有各类企业60余家,年可实现产值3亿元,是鲁东南最大的缸瓦建材生产基地。

1.4发展措施

坚持“三高标准”,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和扩张。一是高起点规划。制定了20年规划,将镇区合理地规划为“一心、两片、一轴、四团”。“一心”指镇区中心,包括镇政府、商业、文化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两片”指西部工业园区和东部生活居民区;“一轴”指以225省道为城镇发展轴;“四团”包括两个居民组团和两个工业园组团,规划建设区面积达2.8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4万人,城镇水平到2020年达50%左右,为小城镇规划布局提供了超前的思维构想和科学依据。二是高水平设计。邀请山东省建筑设计院的专家现场设计,沿街楼注重造型新颖美观、色调搭配适宜和谐、功能结构合理完善。镇中心突出传统肌理,注重保护和发扬古石井文化特色。居住区突出以绿化家园为核心,注重营造内部环境。工业园区景观风貌突出人文气息,反映现代工业特色。三是高标准建设。工程建设均发包给建设水平高、完成质量好、社会信誉佳、具有资质的建筑单位和能工巧匠修建,将小城镇建成一流的居民生活区、政府服务区、工业发展区。目前,全镇已建成商住一体楼500余栋,专业商业楼房6座,办公楼20余座,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立足“四个到位”,着力提升小城镇质量和水平。一是责任到位。成立了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将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与评先树优、晋职晋级挂钩,增强各级抓好城镇建设的责任心。二是宣传到位。出台了《城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三德”教育,提出了“长岭是我家,城鎮靠大家”等口号,加深居民对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认知和理解。三是投入到位。先后投资近亿元建设城镇基础设施,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变电站、卫生院等进行了扩建和升级;实现了社会化供水;建起了省内一流的规范化学校,为提高城镇容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制约城镇建设的有效途径,先后依托外部资金,建起南北建材工业园,吸引60余家企业进驻。实施“千户进镇”计划,先后吸引民资1.5亿元建成商住一体楼房500余栋,商业街初具规模。四是管理到位。制定出台了《小城镇建设管理意见》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考核管理制度,把小城镇建设与监管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管理。

2、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是土地供求矛盾较为突出,用地指标短缺无法满足城镇快速膨胀的需求。二是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弱,还不能适应新城镇建设的需求。三是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城镇建设的步伐,单纯依靠资源扩大资金来源。四是城镇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产业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相对较弱。五是房地产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工拿不出足够的资金购买住房。小城镇房贷零起步。六是部分农民工因创业资金匮乏,事业停步不前。

3、新形势下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发挥“三个优势”,加快小城镇产业推动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区域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城镇建设。二是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境内页岩粘土和高岭土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精加工为主的建材产业,以龙头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发挥产业优势,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企业后劲;鼓励产业集聚,引导企业集约发展,加快产业规模膨胀,努力建成建材大镇、经济强镇。

3.2打造“四个基地”,夯实小城镇支撑平台

一是建设绿色蔬菜水果基地。立足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重点抓好绿芦笋、食用菌和大棚葡萄的生产和推广。二是建设粮食基地。依托小河平原和洙流平原,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产量。三是建设优质黄烟基地,引导丘岭地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成片发展,重点发展优质烟叶。四是建设优质桑蚕基地,发挥传统养殖优势,鼓励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争创品牌农业。

3.3健全“五项机制”,创新小城镇建设思路

一是完善规划建设机制。正确处理好集镇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镇区结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诸多矛盾,保持集镇建设的连续性和实施的可行性。规划以石井河为中心,加快沿河两岸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打造沿河绿色经济发展带,为广大务工农民进镇定居创造良好的基础。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做好经营城镇文章,大力吸引外资投入小城镇开发。对乡镇政府无力投资的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建立起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的引导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三是建立集约节约用地机制。规划集中工业园区,集约使用工业用地,提高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综合考虑工业对居民生活影响,对企业选址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切实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四是完善领导机制。选配熟悉城镇建设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小城镇管理领导小组,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促进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五是完善管理机制。全面推行环保目标责任制,提高城乡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

结论:

小城镇建设应立足于地方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潜力,突出集约节约用地,注重“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组团发展”,以产业集聚、文化挖掘、基础升级、机制创新,不断推动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重修莒志》1936年莒县新成印务局出版

[2]傅崇兰.《小城镇论》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张成强(1972年5月--),男,山东莒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规划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浅析旧建筑改造中的“绿色”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