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
2009年年末,一起并购案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中航工业西飞以18.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奥地利FACC公司(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公司),这既是中国航空制造企业首次实现海外并购,也是亚洲航空制造企业首次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在之后的几年间,中航工业又先后并购了西锐、耐世特、THOMPSON等海外企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与并购企业的不断磨合中,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化布局也初步形成。2017年,中航工业国际化收入达到932亿元,占集团公司总收入的23%。
在今年7月的范堡罗航展上,中航工业宣布将集团早先收购的AIM Altitude 公司、THOMPSON公司和菲舍尔航空部件(镇江)有限公司、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合并,成立中航客舱系统有限公司,力争成为产业链核心的客舱系统产品供应商。对于中航工业来说,如何将这5家国内外公司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是中航客舱系统有限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通过这家公司实现从国际化1.0(并购)向国际化2.0(并购+整合)的跨越,是中国航空工业未来能否借力实现快速成长的关键。
试水资本市场
与欧美航空制造企业十分擅长跨国间企业并购不同,中国航空企业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但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中国企业一个试水的良机。
当时,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及民航业不景气的双重影响,航空产业链中很多优秀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现金流不足的问题,有些甚至濒临破产。此时,中国企业适时出手,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向一些同行伸出了橄榄枝。
奥地利FACC公司是中航工业的第一笔海外收购,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笔收购。这笔收购之所以会在业内引起如此大的反响,除了因为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之外,更重要的是FACC公司本身是一家十分优秀的企业。
FACC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研制复合材料部件和系统的专业化公司,它是空客多型飞机复合材料制件的一级供应商和波音多型复合材料制件的二级供应商。在被中航工业收购前,公司还手握价值约18.6亿美元的合同。
合并之后,中航工业对其进行了资金输血。在没有了资金压力之后,FACC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始频繁获得制造商的订单。2010年,FACC获得包括737NG、757翼梢小翼及A350XWB项目工作包。之后不久,又获得了MC-21飞机的研制工作包。在这个工作包中,FACC为MC-21飞机研制机翼翼盒等主承力结构件,由此跻身主承力结构件制造商行列。
2011年,中航工業通飞宣布收购美国西锐公司,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并购欧美发达国家飞机整机制造企业。西锐公司始创于1984年,按交付量计算,是仅次于塞斯纳飞机公司的全球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也是活塞类通用飞机全球最大的制造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小型通用飞机市场需求迅速萎缩,4座级单发活塞飞机的全球交付量锐减60%,西锐公司的经营情况也急转直下。2011年,中航工业通飞宣布对其进行收购,但在完成收购后的两年时间里,由于世界经济再次探底,西锐飞机的销售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中航工业通飞意识到,光从资金层面进行“输血”不是长久之计,如何充分发挥西锐公司在品牌、客服、研发、生产、适航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将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国内才是关键。
2012年10月,中航工业通飞在珠海完成了西锐SR2X系列飞机总装生产线的建设工作,当月首批组装生产的3架飞机完成首飞。在市场销售方面,由于当时欧美市场需求低迷,中航工业通飞在珠海成立了西锐飞机亚非营销中心,在学习借鉴西锐公司市场营销体系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全球销售体系,积极抢占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市场。实践证明,这一战略规划是正确的。2018年6月,西锐公司向客户交付了第7000架飞机,同时公司的飞机交付数量连续三年超过300架,自2012年中航工业通飞完成收购后,连续5年保持近20%的稳定增长。
此后,中航工业又发起了多项并购。在“十二五”期间,中航工业共完成14项海外并购,总额达到149.5亿元。
聚指成拳的探索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并购只是手段,并购的目的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此,中航工业在与并购企业度过了磨合期之后,开始探索如何进行资源整合,以达到聚指成拳的效果。中航客舱系统有限公司就是这一探索的产物。
中航工业之所以选择客舱系统作为切入点,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庞大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客舱内饰市场的需求将达到184亿美元。二是外部环境的推动。客舱系统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产业链巨头摩拳擦掌,通过并购迅速进入这一领域。早前,赛峰集团收购了佐迪亚克宇航集团,使公司业务范围从传统的发动机、起落架、电源等拓展到客舱内饰领域。之后,赛峰又收购了卓达宇航,正式进入飞机座椅市场。UTC则通过收购罗克韦尔柯林斯,进入飞机客舱内饰领域。与此同时,以波音、空客为代表的主制造商为了提升话语权,也开始通过并购、开设新工厂等方式涉足飞机客舱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规模较小的系统供应商和客舱内饰供应商的生存空间无疑将被进一步挤压。第三,从中航工业内部来看,这五家企业尽管各有专长,但有些业务存在重合,如果能进行有效重组,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将座椅业务与客舱内饰业务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整体竞争力。
目前,FACC公司的业务范围已经从最初的原材料领域扩展到飞机复材结构、发动机短舱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FACC公司还是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的供应商,为这两个项目提供复合材料内饰和结构件工作包。
AIM Altitude公司于2016年被中航工业旗下的中航国际所并购。作为国际主流的客舱内饰供应商,AIM Altitude公司具有完整的设计研发、测试取证、生产制造和售后支持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客舱厨房和公务舱、头等舱等内饰产品,阿联酋航空、卡塔尔航空等“土豪”航空公司都是其客户。THOMPSON公司则主要专注于设计、制造高端飞机座椅,如商务舱平躺座椅、头等舱座椅等,澳航、瑞士航空等都是其客户。
另外被注入中航客舱系统的两家企业分别是菲舍尔(镇江)公司和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菲舍尔(镇江)公司是香港未来航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西飞镇江航空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镇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企业,于2011年9月27日成立。航宇嘉泰在国内航空制造圈里有着响当当的名头,作为中航工业旗下专业研制生产商用飞机座椅及内饰的企业,航宇嘉泰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6年,其自主研制的针对新一代单通道干线客机的商用旅客座椅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民用飞行器技术标准规范(TSO)设计批准函,是我国目前唯一获得FAA适航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航空机载设备产品。之后不久,该座椅通过波音总装线成功随机交付,标志着国产座椅正式迈入“线装时代”。
对于中航工业来说,将这五家各具特色的企业整合在一起,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统筹协调工程研发、市场、售后服务、供应链资源等,减少重复劳动,提升效率。同时,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实现良好的协同效应,不断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但是,对于中航工业来说,重组可能要比单纯的并购难得多。在此次整合中,既要保持这五家企业原有的技术特长,又要将这些企业各自的客户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加强客户管理。此外,还要继续保持低成本优势。对于新成立的中航客舱系统公司来说,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飞机客舱内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尽管整合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业界对于其未来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目前,公司已经收到了来自空客的两笔订单,分别为A320系列飞机提供入口区域的内饰和厨房、储物柜等客舱设备。此外,还有一些小规模的系统供应商向中航客舱系统公司表达了想要寻求合作的意愿。事实上,对于新成立的中航客舱系统公司来说,虽然与赛峰、UTC等行业巨头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背景下,做强自身方能在竞争激烈的民用飞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