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与重组:航空业发展的动力

2018-05-14 15:59任治潞
大飞机 2018年8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商用波音

任治潞

放眼全球航空工业,上一轮大规模的并购发生在1997年。当年7月,欧盟在波音作出重大让步之后,最终同意波音与麦道合并。至此,始于1996年底围绕波音和麦道合并在美国国内及欧盟与美国之间的风波终于平息了。

波音和麦道合并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两个公司本身的发展,它影响了世界商用飞机产业的基本格局。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全球商用飞机产业基本维持了“2+2”(波音、空客+庞巴迪、巴航工业)的竞争格局。尽管在此期间,也有新的制造商尝试进入这一领域,但并未对“2+2”的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

20多年后,这一格局随着波音和庞巴迪的一场贸易纠纷戛然而止。最终,这场贸易纠纷以空客携手庞巴迪、波音联合巴航工业而告终,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由此形成了“1+1”的战略格局。这一新格局的形成,将对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式

在欧美,企业间的并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的过程就是生产要素的重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能够促进经济资源向更高效的领域转移,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另一方面能够使并购后的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提高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获利能力,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壮大企业实力。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次并购浪潮中,全美100家最大公司的规模扩大了4倍,控制了全美40%的工业资本。

具体到商用飞机产业,以波音公司为例,在发展初期,为了加强在防务、空间与安全市场的竞争力,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并购。1996年8月,波音收购罗克韦尔柯林斯的宇航和防御部门。1996年12月,波音换股133亿美元收购当时全球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导弹和航天产品制造企业——麦道。

对麦道的收购是波音兼并扩张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项收购让波音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商,但这也是波音最后一次收购如此大规模的公司。在此之后,波音将收购目标转向了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

2000年1月,波音收购了休斯公司的太空和通信部门,完成了在太空和通信领域的布局。2002年7月,波音将军用飞机、导弹系统、空间与通信等军工部门进行整合,成立综合防务集团(后改为防务、空间与安全集团)。凭借强有力的组织,整合后的业务迅速增长,占公司业务比例不断上升,在第二年收入便一举超越了民机业务,成为波音主要的收入来源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了集团商用飞机业务和防务业务均衡发展的目标。

近十年,随着商用飞机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来自空客的竞争越发激烈,波音又开始了新一轮并购。在新一轮并购中,波音的主要目标是那些在VR技术、大数据、先进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特长的创业型公司。

重组唤醒企业活力

如果说波音是通过并购来壮大自身实力、巩固行业霸主地位的话,俄罗斯航空工业的重组,其目的则主要在于唤醒企业发展活力,恢复往昔的辉煌。

苏联解体后,由于体制变化和缺乏资金,俄罗斯航空工业陷入困境,国内订货大幅度减少,生产急剧滑坡,航空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人才大量流失。对此,俄罗斯政府一方面努力筹集资金支持航空工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航空工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大规模推进企业与设计局的合并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20世纪末,伊留申、米高扬、雅科夫列夫和图波列夫等股份公司相继成立,但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协调,效果并不明显。

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想要重新跻身主流商用飞机制造商之列,就必须摒弃企业之间的嫌隙,聚合业内资源,实现设计、生产、销售、维护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为此,俄罗斯政府开始对航空工业进行新一轮重组。

在2005年行业重组之前,俄罗斯航空工业有293家企业。其中,有57家国有企业,236家股份公司。2005年,在政府的主导下,大规模重组拉开了帷幕。在完成了138家航空企业的整合重组之后,俄罗斯形成了联合航空制造集团、联合飞机制造公司、直升机公司、联合发动机制造公司等6家大型企业。

对于俄罗斯政府而言,整合成立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的目的在于——优化行业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防止国内生产企业内部的恶性竞争,集中资金和资源开发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飞机项目,不断提升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整体水平。

目前,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旗下囊括了苏霍伊、伊留申金融租赁公司、伊尔库特科学生产联合公司、阿穆尔共青城加加林航空生产联合公司、伊柳申航空制造综合体、下诺夫哥罗德“雄鹰”飞机制造厂、新西伯利亚契卡洛夫航空生产联合公司、图波列夫公司等著名飞机制造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控股网络。

联合发动机制造公司则整合了俄罗斯国内85%以上的燃气轮机产业资源,拥有员工7万人。知名的土星公司和彼尔姆公司都是其下属企业。此外,联合发动机制造公司还与法国斯奈克玛公司成立了名为Power Jet的合资公司,为SSJ-100支线客机生产SaM146涡扇发动机。

通过近十年的重组,俄罗斯航空工业重回有序发展的轨道。近年来,俄罗斯企业在商用飞机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SSJ-100飞机顺利进入海外市场,MC-21飞机研制有序推进,中俄遠程宽体客机CR929开始研制。但俄罗斯政府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从2017年开始,又进行了新一轮整合。

2017年9月,联合飞机制造集团、伊尔库特集团以及苏霍伊民用航空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会议决定,上述三家企业将合并重组为一家新的企业。此次重组的目的在于提高俄罗斯商用飞机的市场竞争力,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

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启示

在欧美,技术和资本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只有两者都强大,才有可能基业长青。纵观航空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1925年,普惠飞机公司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成立。1929年,汉密尔顿航空制造公司和标准钢螺旋桨公司整合为汉密尔顿标准公司。同年,汉密尔顿标准公司、普惠飞机公司、波音、西科斯基等共同成立联合飞行器和运输公司。这家由多家行业巨头所组成的“巨无霸”公司掌握了当时美国航空业上下游的命脉,一时间风头无两,也引起了政府的注意。

1934年,美国颁布《反托拉斯法》,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巨无霸”被拆分成3家公司,分别是联合飞行器公司、波音飞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1975年,联合飞行器公司正式更名为联合技术公司。从“联合飞行器”到“联合技术”,这一更名体现了公司新的发展战略,也拉开了其一系列并购的序幕。

此后40多年里,UTC通过并购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板块,近年来更是先后收购了Sundstrand公司、古德里奇、罗克韦尔柯林斯等业内知名企业,一跃成为销售额仅次于波音、空客的全球航空业巨头之一。

再放眼当下,无论是波音与巴航工业的合作,还是空客与庞巴迪的合作都预示着,未来强强联合是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事实上,近十年来,国外航空工业企业间的并购大多发生在实力已经很强的企业之间,其直接结果就是强强联合后形成新的巨型航空工业企业,这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将越发激烈。

此外,近年航空业内的多项大手笔并购背后都有各国政府的支持。尽管美国和欧盟都有严格的反垄断法,但一些明显会形成垄断企业的合并,最终依然能够获得批准,这足以说明在航空工业这一特殊的行业中,政府这只无形的手所起到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在业内有这样的共识,商用飞机的销售从来都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背后有强大的政府背书和政治角力。

在欧美航空制造企业频繁并购的同时,以中航工业为代表的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也开始尝试进行海外并购。尽管这些并购在规模上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些尝试或将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商用波音
摄影
商用渠道的“配置换代”一般比家用领域晚三个月到半年
空难过后,波音帝国的黄昏来了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我国今年有望实现5G预商用 2020年实现全面商用
巴基斯坦波音777等
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五十周年
波音757-300中远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