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晓艳
摘 要:看图列式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境,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清楚图意,从而提升学习的感悟力。还要学生审清图意,明白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引导学生善究图意,从而学会思考,提升数学思维水平,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看图列式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看图列式;数量关系;感悟力;数学素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由此看来,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远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编写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审图,并提炼出数学信息,提出适合的数学问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经历把实际图形问题逐步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也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看图列式解决问题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读清图意,提升形象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小学阶段问题解决提出这样的基本理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从这个纲领性文件的阐述中看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地把数学问题引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指导学生去审视相关联系,学习提出问题,进而促进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与不断发展。纵观当下的小学数学教材,情境图、主题图等图例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种编写为教师科学地利用图式提供了便利,也为教师灵活施教、便捷地联系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素材与资源。
例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得用好例题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读图说图。
师:请看图1,从中你能读出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1:图上有提示语,2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
生2:2个书架,每一个书架是4层。
生3:我们可以连起来把图中意思说完整,有2个书架,每一个有4层,一共放了224本书。
师:图读得很准。你能根据自己读图所得到的信息,提出一个较为贴切的数学问题吗?
生4:简单点的是,平均每一个书架中放了多少本书?复杂点的是,平均每一层中放了多少本书?
……
案例中主题图结构不复杂,情境也不繁杂,所以学生能够轻松地找准图中信息,明晰信息之间的联系。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还得花些精力去指导学生读图、说图、理图,让学生知晓图中的每一个细节,把握准每一层对应的关系,在提升学生学习形象感悟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得引导学生利用读图成果,提出合情的数学问题,进而增强学生分析的能力和问题意识,让简单的读图、审图等学习成为学生数学素养积累的重要窗口,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审视图意,明晰数量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数学思考”的解读中明确提出: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与类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序地思考。这是数学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轨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能力的训练,从而利于在审视图例中更准确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合理的加工与分析,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清晰的数学表象,使得问题的要点得以精准地把握,能够理顺数量关系,促进问题有效解决。
例如,苏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例题7后的“试一试”。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下面我们继续看一看一幅漂亮的图画,有兴趣吗?
生1:有!
师:仔细看图2,待会儿说说你都看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内容。
生2:这是一块萝卜地,边上有两棵大树。
生3:你的发现不对,那个不是数学有关的内容。我发现小兔在拔萝卜,已经拔出2个,地里还有6个。
生4:拔萝卜,小兔拔好了2个,还有6个没有拔出。
师:看得不错,从中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啊?
生5:一共有几个萝卜?
师:想想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回答呢?
生6:6+2=8(个),拔出的2个加上没有拔的6个等于一共的萝卜。
生7:地里的6个和筐里的2个合起来就是一共的萝卜。6+2=8(个)。
师:真棒!如果完整地看这幅图,你还会想到怎样的算式呢?
生8:一共8个萝卜,拔出2个,还剩下8-2=6(个)没有拔。
生9:一共是8个萝卜,地里还有6个,那么筐里有8-6=2(个)。
生10:一共有4个算式,6+2=8,2+6=8,8-2=6,8-6=2。
……
案例以读图、说图为媒介,让学生去思考。因为有例题学习的活动经验与知识的支撑,学生能够把经验、知识顺利地迁移到“试一试”中来,从而让学习变得自然顺畅。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把对应的思考说出来,逐步渗透了數量关系的训练,也在稳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有条理思考的意识,使学生的看、说、想、做成为和谐的一个整体。这种把加法求和、减法求差的数量关系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述说过程中使得思维更清晰,条理更明晰,有助于学生学会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善究图意,发展数学思维
“有意义学习的根本要素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建立合理和本质的联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用好教材中的图例,让学生学会解读,学会分析,从而学会思考,使得问题得到解决。特别是在这个审图、读图等活动中更要重视学生对图意的多维理解,并在不同角度观察中获得不同的灵感,使得数学问题解决充满活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练习九第7题。
师:请大家认真读题,看图(图3),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读题、读图。
生1:要做好这个题目,我们要像例题一样整理图中的信息。图中芳芳说“我5分钟打了350个字”,这个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算出芳芳1分钟打多少字。
生2:是的,图中的信息藏着这个最关键的条件。已知5分钟打字350个,可以算出芳芳1分钟打字多少个。
生3:因为要求12分钟打字多少个,必须知道1分钟打字的数量,所以刚才同学的思考是正确。读准图,才能够算出最关键的信息。
……
生4:我认为芳芳打700个字需要多少分钟,就不需要像刚才那样烦琐了。因为我在读图、审题的过程中发现,芳芳要打的700个字刚好是350个字的2倍,所以时间也是5分钟的2倍,这样也能做出来。
……
案例中教师不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快马加鞭,而是着力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习惯,特别是学生读图习惯的训练尤为重视,要求学生读准图中信息,并产生积极联想。因为学生对图意的解读到位,所以学生都能把握准这道习题的解决关键所在,从而使问题得到快速的突破。同时,教师还多次引导学生把“看图”变成说图,既能敦促学生用心读题、细心读图,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诱发学习的拓展。案例中学生在图文双重刺激下,敏锐地捕捉到了“芳芳要打的700个字刚好是350个字的2倍”这一信息,从而为后一问题的研究打开了新的一扇窗户,让我们的练习多了一抹亮色。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散。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然而,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读图说意能力,以此让学生多一个研究问题的拐杖。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既要着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能力,又要把握准尺度,在精心指导下学会放手,积极营造氛围,让合作学习成为一种趋势。还要善于指导学生在情境中看图、说图,能够收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还能够提出适合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