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摘要:从大家认识到"高分低能"的现象开始,人们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重视,在小学阶段,教师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树立良好的科学观。那么,小学阶段的实验教学,我们应该去关注什么?这里,我从安全、兴趣、主体三方面去简单阐述。
关键词:安全意识;兴趣培养;主体对象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017-01
纵观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如爱迪生的电灯、瓦特的蒸气机、四大发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的发展等,无不是在无数次艰辛的实验中取得成功的。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始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以说实验教学也成了小学阶段一项重要教学活动,它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促进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和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它既可使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又可发展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儿童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未来社会需求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开展。那么,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什么,才能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尽情发挥,收到预期的目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小感受。
1.关注学生的实验安全
近年来,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省市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保证学生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对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2015年1月24日,中国教育产业联盟网报道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一名大学生在实验室触电身亡,事态严重。实验课确实是容易出安全故事的地方。因此,关注实验安全十分重要,关注了安全,就关注了健康与生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快快乐乐地进行。
如何做到实验安全呢?首先,在上实验课前,要检查好仪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与更新,使它处于一种安全状态;其次,课前要向学生仔细说明实验注意事项,尤其是易出危险的地方,要特别强调;再次,在实验过程中,要坚守岗位,在学生中巡逻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采取措施解决;最后,实验结束,要检查学生与实验器材是否安全。
2.关注学生的实验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现行实验课的内容,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实验内容多而时间少,没有给学生留下实验失败后重做的时间。
小学儿童容易为一些新异的刺激所激动而兴奋起来,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情境,例如,按照学生最初的想象,空瓶子装水是毫无问题的。可是实验中偏偏有空瓶子上面的水硬是流下去的情形,还有,玻璃管内的液柱在并无外力提、压时居然能自动上升或下降!这些出乎意料的奇特现象使学生感到惊异有趣,疑问激发好奇心理,理解欲推动他们思考探究。这样,就有利于克服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枯燥、紧张、厌烦、苦恼等消极情绪,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进行动手实践。 当然,这种因实验教学而诱发的直接兴趣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使之转化为稳定而持久的间接兴趣。
另外,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设置悬念,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实验探究,寻找结果,学生必会兴趣浓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学生的实验兴趣,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
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演示实验为主,占80%以上,一般是由老师操作,学生观察和记录,剩余的20%左右的学生实验,也是分组进行,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实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程序""依样画葫芦",毫无创新可言。如此一来,多数学生都逐步形成了懒动手、怕动手的坏习惯,对实验提不起兴趣,使实验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我们应树立由老师当主体改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能由学生完成的实验,由学生做;学生能想到的,老師不讲,给学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具体关注点如下:
(1)改进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
(2)课堂上把简单的演示实验交给学生完成;
(3)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4)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辅助实验。
例如,在教"烧不坏的纸船"时,我课前先让学生预习好,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只是稍作些指导与监督,学生积极性极高,基本上能自己得出结论。
实验教学的最大的优点和特点即是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有关知识客体的真实、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这些具体实在的感性材料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刺激大脑皮层形成感备中心,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要领的形成与理解。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及的。
参考文献:
[1]王庚儿 . 开展实验教学竞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M] 教育与装备研究o2017年第33卷第5期
[2]引领孩子走进科学实验·http://www.wenku1.com/news/62E8FC4D665968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