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界,孙磊,郑园园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皮肤裂伤或擦伤是最为常见的创伤之一,创伤后一般处理手段为先麻醉,再清创缝合,术后用无菌辅料包扎,根据伤口污染程度施行定期换药及拆线。由于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强度增大以及少年儿童术后不配合包扎、定期换药,打针局麻时紧张和恐怖,不利于无菌清创缝合,尤其在头面部包扎影响美观形象,要求临床对皮肤裂伤尤其是头面部、颈部皮肤裂伤的常规处理方法进行改善。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成膜型)喷涂于受伤的皮肤上或组织表面,干后即成透明薄膜,避免细菌和病毒入侵,也可以于术前喷到伤口内起到局部表面麻醉作用,减少了术前局部肌内注射麻醉痛苦和术后辅料包扎影响美观形象,能够节省医疗费用和患者工作时间。本研究主要研究头面部、颈部皮肤裂伤后,利用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处理,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术中伤口疼痛程度、伤口的愈合效果、伤口愈合满意程度与常规处理的不同及其优越性,从而探讨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在头面部、颈部皮肤裂伤中的综合作用及其处理皮肤裂伤的优势。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头面部、颈部皮肤裂伤和擦伤患者300例,受伤时间30 min~8 h,按伤口污染严重程度,二类伤口180例,三类伤口120例,受伤部位为头面部和颈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男82例,女68例,平均年龄(32.5±20.7)岁,伤口平均长度(3.5±1.7) cm;对照组男77例,女73例,平均年龄(30.3±16.7)岁,伤口平均长度(3.2±2.1)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头面部、颈部皮肤损伤或全层皮肤及皮下割伤、裂伤。伤口在(3.5±1.7)cm。排除标准:智力、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此次研究者;对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过敏患者。
两组清创过程相同,均采用清除伤口周围及伤口内外及表面的污染物、异物、坏死及不整齐的伤口边缘皮肤组织,清洗干净,常规消毒铺洞巾,局部麻醉,再分别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伤口,再次消毒后清创,对伤口内的异物,血块等污染物清理。修剪创缘皮肤,彻底止血,保持皮肤清洁。
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江苏天际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32,铝质气雾灌装,每瓶60 g,每克中含利多卡因20 mg、醋酸氯己定5 mg、苯扎溴铵1 mg)局部表面浸润麻醉1 min,彻底清创,止血,在无菌条件下让伤口皮缘对整齐并无裂缝、无渗出的条件下使用医用胶粘合伤口,粘合后观察1 min,确认无渗出无裂缝再用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均匀喷洒,3 min后喷洒成膜后离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围手术期的操作方法:距离患处约5~10 cm,按压阀门喷出药液,tid,每次约1~2 mL均匀喷洒。喷洒3~5 min成膜后离开,不包扎,术后隔日随访,直至伤口愈合。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消毒后,用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0.9%氯化钠注射液1 mL,采用1∶1比例稀释麻药,在伤口周围皮下注射麻醉。麻醉后清除伤口周围及伤口内污染物和异物,清除完毕后,常规铺洞巾,无菌清创缝合,术后伤口皮缘对齐,行常规包扎。围手术期的操作方法:平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qod,头面部及颈部5 d折线,四肢关节12~14 d折线,胸腹部8~10 d折线。
主要观察和评价麻醉起效时间、术中伤口疼痛程度、伤口的愈合效果、伤口愈合满意程度。
1.4.1 伤口疼痛程度评估 伤口疼痛程度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分分级[1],基本的方法是采用刻度为0~10的标尺,两端分别为0分端、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疼痛越重分数越高。
1.4.2 伤口愈合效果观察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3,6 d复诊,根据伤口愈合标准,分为甲、乙、丙三级愈合,记录三级伤口例数。同时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1.4.3 伤口愈合满意程度评估 伤口愈合满意程度标准参照傅国[2]的描述,优良为患者预后瘢痕模糊或不宜观察出;满意为患者预后瘢痕可见,无过宽、增生肥厚;不满意为预后伤口过宽、增生肥厚。
伤口愈合满意程度=(优良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术中伤口疼痛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麻醉起效时间和术中伤口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甲级愈合91例,甲级愈合率为60%;乙级愈合56例,愈合率为37%。对照组甲级愈合95例,甲级愈合率为63%;乙级愈合54例,愈合率为36%。两组皮肤裂伤处均未发生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伤口愈合效果比较
两组伤口愈合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满意程度为97.3%,对照组满意程度为94.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满意程度比较
皮肤裂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诊创伤,以头面部及颈部皮肤裂伤及擦伤急诊就诊的患者较常见。传统方法一般是排除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后,术前先局部注射浸润麻醉,再清洗消毒处理,然后清创缝合,术后用无菌辅料包扎,嘱患者定期换药。患者在术前已处于皮肤裂伤的痛苦中,局部注射麻醉加剧患者尤其是儿童和女性患者的紧张和疼痛,特别是少年儿童术前哭闹不配合,影响术前麻醉的进行。术后,局部包扎处需要戴头套或绷带或用胶布固定伤口辅料,头面部包扎影响美观形象。需要2~3 d定期到医院换药,打乱了工作计划,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
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成膜型)是一种微黄色或黄色的澄清液体,为含有利多卡因、醋酸氯己定、苯扎溴铵的复方制剂。其中利多卡因为中效局部麻醉剂,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及时减轻受伤患者疼痛,便于术者清创缝合[3];醋酸氯己定为广谱抗菌剂,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苯扎溴铵为广谱杀菌剂,但对革兰阳性菌作用较强。其储存于密闭的耐压容器中,喷涂于皮肤上或伤口表面,干后即成透明薄膜。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在临床创伤术前应用,既起到麻醉作用同时又起到杀菌消毒,抗炎的作用;术前减少皮下注射麻醉的痛苦和患者的恐惧心理,术后可以减少临床抗菌药的应用;利用成膜型,术后不包扎既不影响患者的美观,又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上班时随时携带此药即可喷洒伤口。杨忠翠[4]报道,同常规清创、包扎相比较,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擦伤有较好疗效。王颖霞等[5]研究发现,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用于静脉穿刺时镇痛效果明显。吴君等[6]在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后局部使用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发现接受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患者在注射后局部使用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能明显降低疼痛程度。因此,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是临床上处理皮肤外伤常用的新型制剂。但在使用时应避免撞击,受热或防火;使用后,如用药部位有烧感、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避免接触口腔、眼睛、鼻内;对本品过敏禁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伤口疼痛程度比较、伤口的愈合效果及伤口愈合满意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使用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在不影响手术开展及临床疗效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注射痛苦及减少患者恐怖心理,术后不包扎既节省辅料和时间又使患者美容美观,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还节省换药费。
综上所述,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可以用在伤口为(3.5±1.7)cm,污染不重,不存留异物,术后伤口清洁干净,局部渗出少或无渗出的头面部、颈部皮肤裂伤和擦伤患者。一药多用,既节省时间又节省费用,术后不影响美观,即抗炎又消毒杀菌,利用成膜型保护膜代替辅料包扎。表面浸润术前麻醉起效时间和局部皮下麻醉的术中镇痛效果未见明显差异,术后不包扎和包扎愈合效果未见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急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因明,应诗达,杭燕南.麻醉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25.
[2]傅国.粘合术与缝合术对皮肤裂伤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9):834-836.
[3]陈启智,刘流,韩承柱.临床麻醉技术及神经阻滞图谱[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
[4]杨忠翠.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10(24):5867.
[5]王颖霞,李冬.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在静脉穿刺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12, 4(2):118-119.
[6]吴君,陈玉杰.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对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后疼痛干扰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328(22):2087-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