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苏莲托》是画家王宝元用口琴最喜欢吹奏的曲子。
苏莲托又称索伦托,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的一个市镇。这里临海,风景优美,被誉为“那不勒斯海湾的明珠”。《重归苏莲托》表现的是橘园工人在收获的季节,希望离他而去的爱人重归苏莲托的心情。
我觉得,画家王宝元对绘画的留恋和回归,可用这首歌来形容。
宝元的画,厚积薄发,很有功力和潜力,画面浓墨重彩,画境大开大阖,气势豪迈,极具北方乡土气息。而且,他还走到两个极端,那就是同时画从理念到画技不太兼容的中国水墨和西方油画。这颇有点儿美术大师林风眠早期的风范,不过,在当今美术学科区分严谨、术有专攻的年代,这种玩法在画家中很是鲜见,侧面也可看出宝元思维活跃、不拘一格、敢作敢为的性情来。
在我的画家朋友中,宝元是个很特殊的人物。之所以特殊,他是个地道的民营企业的老总,似乎与绘画没什么联系。
当然了,职业和爱好没有必然的联系,做其他工作的爱绘画的多去了,但宝元曾经是专业的美术工作者,这就不是爱好的问题了。
宝元是1985年著名的美术学府“鲁美”的毕业生,地道的科班出身。大学毕业后,曾任美术设计师,专事商标、包装、印刷品的艺术设计。后来又调到文化馆,负责美术辅导和教学。像这样的职业,基本上就是个准画家,一条道走到头,轻松自在,吃的是俸禄,虽然不高,尚可养家糊口,还可以搞些个展卖点字画,借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滋润日子。
但宝元不安分,总有一种日子难熬挨的感觉。他个头不高,身体健硕,授课作画似乎消耗不了他充沛的精力。于是,血气方刚的宝元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放弃专业,下海经商。
那时正是大中国画坛开始焦躁不安的时候,浮躁之风刚刮就挺猛,具备了现在乱象的基本元素。当时,像宝元这样的美术师大概是美术界的大多数,其大多数中的大多数,基本上也是照猫画虎,靠着当初所学的老底子从事职业性或任务性的创作,或传道解惑,把那点儿老底子再传给学生。这个大多数中的大多数,受当今美术界大气候影响,看透了风标所向的,自知之明地绕着走,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儿;看不透的,蠢蠢欲动,焚膏继晷,不做中国梦却做自己的梦。结果,改革开放的红利美术界的大多数都没摊上,比起风头无限价钱无限作秀无限到已经没有底线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同行大师,大多数们或是凛然或是颓然,或是忿然或是木然,总之是氛围压抑,一地鸡毛。
在某种程度上,宝元是一个看破红尘者,而且敢于破釜沉舟。
难能可贵的是,宝元在商海中凭借自己的本事,将生意定位在专业与创业的结合上,走出了一条独辟蹊径的成功之路。他设计的布艺产品独占鳌头,往往是到货没几天就销售一空。
特别是他独创的“中国画风景、花卉、静物布艺手绘”,被国内多家星级宾馆、豪华酒店、高档家居所青睐,也被收藏界视为艺术珍品而被珍藏。
宝元的经历多少折射了当今“科班”出身的艺术工作者的困惑和抗争,从人生的角度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示,那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专长从平淡、庸碌的职业生涯中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從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些年,随着自己事业的发展,宝元叶落归根,将生意交给夫人打理,自己则全部身心投入到挚爱的美术创作上。
宝元是和我走得挺近的朋友。之所以走得近,除了艺术,是我非常欣赏宝元那种直率仗义的性格和甘洌火热的心肠。宝元喜酒,朋友相聚,他往往是中心人物,极佳的口才常常妙语连珠。酒酣耳热之际,宝元还会露一手绝活儿。这时,他就会笑眯眯地掏出口琴,吹奏起《重归苏莲托》来。大家先是屏息凝神谛听,而后就会不约而同地随着口琴的旋律哼唱起来,最后是壮志如云的合唱,歌声琴声弥漫,大家酣畅淋漓。
对于绘画,宝元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他说,作为中国画家,民族性是第一位的,应该一看画作就知是东方的,而且是中国的。他对西洋美术兼收并蓄,追求的也是民族化的中国风。
《重归苏莲托》适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方式。这首曲子是宝元的心结,也是他的罗曼蒂克。
作者简介:曼陀罗,本名张永德。美术、摄影评论家,纪实文学作家。曾任《黑龙江画报》主编,现供职黑龙江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