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告状”行为的危害

2018-05-12 06:21:32保定市徐水区第一中学马霖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矛盾师生关系

保定市徐水区第一中学 马霖霞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违纪、犯错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产生教育事故。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受阻时往往喜欢求助于班主任或家长。与团队成员或家长协作解决教育问题,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依赖家长或班主任,育人效果往往不会很理想。

教师的告状行为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教师向学生家长告状。教师在处理学生的过程中,懒于耐心教育,打着要家长配合的幌子向学生家长列举学生各种“罪状”。这种行为表面上是求得家长配合,实际上是要学生家长教训学生,以使学生服从自己。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师生关系更紧张,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厌学、逃学。

另一种是科任教师向班主任或领导告状。科任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矛盾上交的策略,把问题推给班主任或领导,这有可能错过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而且也容易导致师生的矛盾激化。

教师告状行为有以下几种危害:

第一,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成长阶段出现行为偏差本属正常,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不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帮助、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具体过程中,师生间产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随着教师的不断成长,教师应该有能力控制矛盾的产生,而一旦有矛盾产生,就要想方设法化解。化解矛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发生过程,也是师生关系升华的过程。所以,基于天职与责任,教师不应动辄就“告状”。

第二,扩大了矛盾范围。师生矛盾本来是二人的小范围的问题,“告状”行为会将矛盾扩大化。不少班主任和家长都有“护犊子”倾向,教师“告状”无形中又邀请了两方“敌人”,壮大了“敌方”的力量,师生矛盾还有可能会演变成同事间的矛盾、与家长的矛盾。所以,为了不扩大事态,教师不必“告状”。

第三,加大了矛盾的复杂程度。师生关系本来是单纯的,矛盾也相对简单,如果交到家长或班主任手里去处理,可能出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新问题,激发新矛盾。解决问题选择“和风细雨”还是“当头棒喝”,教师本是有主动权的,“告状”则会让自己陷于被动,甚至会牵扯出本已过去的矛盾,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本着掌握主动、及时解决的原则,教师最好不“告状”。

第四,增添了别人的麻烦。本来大家都忙得脚翻天,教师“告状”,推脱了自己的责任,却增加了他人的烦恼和负担。在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压力都很大的今天,压力自扛、与人轻松更能赢得别人的敬重,人与人的关系也才更和谐。所以,如果问题不是特别严重,教师不该“告状”。

第五,伤害了家校互信。教师向家长“告状”时,往往会气不打一处来,失去冷静和理智,指责家长教子无方,管理不善。这是对家长在家庭教育等方面所做努力的否定,若家长内心不认可,极易导致其对学校、老师情感疏远、信任度降低。所以,为保持家校间的互信,教师能不“告状”就不“告状”。

总之,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产生矛盾,除非发生大事,教师千万不要轻易“告状”,不管是向校领导、班主任还是家长。有问题就解决,有问题就沟通,有问题就思考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教师的职责,这就是教育。

教师行为的出发点只要是爱,只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师生之间就不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把握主动权,勇于担当,冷静面对,及时出手,是化解矛盾的原则,谙熟规律,掌握方法,讲究艺术,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既然做了教师,就要经受教育实践的磨砺,千锤百炼之后,自会有一身四两拨千斤、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本领。那时候,自身的教育实践就会开出新局,教育之路会更加宽阔,自然也不屑于“告状”了。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矛盾师生关系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数学杂志(2022年4期)2022-09-27 02:42:48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1:50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