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摘要】高校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发展与稳定,更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鉴于此,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艾滋病 健康教育 高校
【基金项目】1.陕西省教育厅2015西安医学院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编号:15JK1631, 項目名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过程中陕西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研究;2.西安医学院2015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2015DOC26,项目名称:新型大学生艾滋病健康干预模式的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43-01
1.我国高校在艾滋病预防教育中的现状与困境
1.1学校主体责任需要在现有法律体系中进一步得到明确
法律在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工作中提供了国家强制力的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艾滋病防治专门法律。2013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难以满足艾滋病依法防治特殊性的需要。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是专门针对艾滋病防治的行政法规,但存在着防控主体不完整的缺陷,大部分条款强调各级政府和卫生机构的内容,对学校、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公众在防控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未提及。我国艾滋病防治法律法规等在实施过程中,在隐私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内容冲突、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
1.2还需高度重视高校男男同性恋人群中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约4.0%的男大学生发生过男男性行为且性活跃度高,而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2.5%。其他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新发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中,约80.0%是男男同性恋者。也正是建立在一系列类似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中国在2003年就将青年学生群体界定为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一。另外,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多临时性伴现象突出,且性伴中既有同学,也有相当数量的社会人员。据有关调查发现,恰恰男大学生中使用安全套的情况很不容乐观。
1.3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防治艾滋病的基础知识
根据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大范围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显示:只有71.5%的大学生知晓只有一个性伴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传播风险;有38.8%的人误以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医学生作为专业知识最为丰富的人群,对艾滋病疾病知识的完整知晓率也仅有81.2%,这也就不难理解最为缺乏医学知识的艺术类学生中,该比率只有69.7%。同时,根据其他调查显示:某些医学院校中医学生的艾滋病综合知晓率竟然只有57.7%。可见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对HIV/AIDS的正确了解和认识。
2.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中的对策
2.1 加紧落实和确实执行已有的防治艾滋病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
中国颁布《艾滋病防治条例》已将近12年,国务院及其行政职能部门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包括2017年新的《“十三五”行动计划》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新时期和新形势的时代背景下,既有的制度和工作方法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法律条款中的内容,踏踏实实落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2.2提高健康教育策略的综合运用
截至目前,人类还没有发明出针对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和根治的治疗方法,所以健康教育被认为是防治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与方法。一般情况下,在信息传播中,大众传播媒介用于大规模宣传,造成巨大的声势;人际传播用于促使目标人群态度和行为的转变;二者结合起来,以创造最佳的传播效果。
2.3课内与课外有效衔接,保证防艾知识全覆盖
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校专门开设了防控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受益面,还能增强宣教效果并且充分发挥校医院和高校各学院辅导员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的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也可以提升防控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水平,使学生尽最大可能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相关技能。
3.结语
青少年艾滋病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领域的一个重点。本文仅对该问题进行了简单梳理,真正有效开展我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还有很多工作去开展。
参考文献:
[1]龙清平,等. 男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方式综述[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8:629-630.
[2]葛子君,等.中国大学生人群性病及艾滋病健康教育现况[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6):138-139.
[3]王怡欣,等.中国部分省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及知晓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5):657-659+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