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洋 张志强 黄 凯 刘克新
北京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实验室安全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点是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意识淡薄、无系统化安全培训、应急机制建设不完善等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3],通过安全教育与安全检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规范实验室操作规程并提高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从根本上大幅降低因操作不规范或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安全问题。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北大采用从需求审核、采购、使用、到废液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防提供有力保障。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保证其安全教育的覆盖范围以及安全检查的数据追踪,也使管理者很难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全面数据,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过信息化方式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已经成为共识,其效果也非常显著。信息化建设对于安全教育的普及、规范和实验室安全检查数据的收集、整理、对比和追踪以及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高效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4-6]。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在于管理工作需要依赖于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管理人员队伍,特殊性在于安全工作无小事,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以及十分恶劣的影响,其中安全宣传与教育、安全检查与治理和危险化学品管理都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结合信息化系统支持,从业务管理流程上严格规范,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安全工作覆盖面积,提高工作影响力,重视安全数据的收集整理,为安全工作的规划完善提供依据,如下图。
图 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支持
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信息化方式强大的覆盖能力、展示方式与效果、用户体验为安全宣传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从安全环保角度划分,实验室安全教育包含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环保教育、实验室安全技能、实验室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演练等[7]。
从安全类别分包括:试剂安全、仪器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消防安全和应急策略等[8]。
无论如何分类,实验室安全学习内容都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实验室安全事故实例与分析。
传统的实验室安全宣传是通过展板、调查问卷、宣传课程等方式,具有更新不及时、覆盖面小、展示方式单一等缺点。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宣传方式极大丰富。比如最基本的网站内容展示方式,采用基于web的方式,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实时查看最新的宣传内容。北大采用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校、院(系、所、中心)、实验室分级管理。校级通过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网站发布最新的通知,提供法规制度的查看下载渠道,更新最新的安全事故案例并进行分析,院系级或实验室级有自己的网站,展示本学科、本研究领域关注的实验室安全方面的信息。电子邮件群发的方式实现一种集中式自上而下的宣传方式,具有覆盖面全、有针对性的特点。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微信公众号的展示方式更及时且可获得更多的关注,对用户来说,宣传信息的获取成本更低,从而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实验室安全教育覆盖多个学科,培训的内容既有通用课程也有针对性课程。由于实验室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的人员有一个基本要求,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实验室准入门槛,我校通过建设与部署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实现培训目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求老师或学生通过学习在线课程(可重复学习)并参加课程考试(可重复考试)获得合格分数作为可进入实验室的一个考量条件,该系统已稳定运行多个年头,服务数以万记的实验室人员。目前结合信息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中重视度的提高,系统正在进行升级,从展示方式上看,拟增加虚拟仿真课件,作为课件内容的补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用户体验,从管理方式上看,拟增加管理层级,使管理工作更加灵活高效。
系统角色包含:普通用户、院系管理人员、校级管理人员。该系统与学校统一认证系统对接,实现师生便捷登录,通过输入门户验证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录该系统,培训系统获得用户身份信息,如用户是学生还是老师,所在院系,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等。
普通用户进入系统后可以学习课件,参加考试(次数不限,可以选择打印任一成绩单,保留各次考试历史信息),查询成绩,阅读安全知识。
院系管理人员由校级管理人员根据职工号进行授权,院系管理人员可以查看本院系师生的考试成绩,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单张打印或批量打印成绩单,同时可以为本院系添加、维护、删除学习内容、考试内容和一些本院系相关的系统配置(本院系选修、必修课程,设置本院系某类用户需要参与学习或考试)。院系管理员的功能是校级管理员功能的子集,限制条件是所属院系。
校级管理人员负责学习资料的导入,试题集的导入,全校师生的考试成绩统计、打印,设置各院系必须进行学习和考试的课件和系统内容配置。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实验室安全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规范整洁的实验室环境不仅可以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更加顺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危险事故源头无所遁形。一般说来,具体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自身所处的实验室最为了解,北大一般通过安全自查和安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这项工作,持续系统性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对提高实验室环境安全和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从实际工作来说,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综合性指标、通用性安全指标、专业性安全指标3个方面,共11个大类、40个小类、235条款,既有硬件建设方面的检查内容,又有管理方面的检查内容[9]。
北大坚持实验室巡查管理工作,历时3年多的时间,巡查中主要包含实验室人员、仪器设备与实验室安全检查等,巡查后形成电子报告并存储,指出巡查中的问题和不足。在实验室安全检查过程中,不仅学校对实验室安全风险有一个摸底,更重要的是各实验室对自身潜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实验方向、不同规模的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关注点各有不同,有些实验室电路线路较为复杂,实验仪器功率较大,用电安全是检查过程的关注点,对于化学实验室,各种试剂种类繁多,易燃、易爆、易制毒、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是检查的重点[10-11]。因此,对于每一个实验室应该设定一套特定的实验室安全检查模板,并且根据检查时间点建立可追溯的检查记录档案,形成自查与检查相结合,文字图片与视频全方位展示,对检查中的问题可进行跟踪的信息化安全检查数据。这就需要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结合移动互联网络的实验室安全检查系统支持,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系统以实验室房间为一个基本对象。虽然我们在管理中提到的都是实验室这个管理单元,但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量化的实体是实验室房间,一个实验室可能有多个房间,这些房间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可能有不同的用途,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因此每一个房间有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模板。
(2)安全检查数据可追踪。安全检查过程中,查出问题只是过程,排除问题杜绝隐患才是根本目的,比如1月份检查时发现的防火安全问题,需要我们在后面的检查过程中关注是否已经按照规范排除这一问题,问题的状态、负责人和时间标记都是未来工作安排的依据。不仅对于问题数据需要追踪,对于常规数据,比如房间面积发生变化,房间用途发生变化,这些都需要记录且追踪。
(3)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络提高工作效率。实验室安全检查是一项现场工作,传统的方式是带着记录本,对于检查中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后期进行整理规范。依赖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现场将问题按照模板要求记录在系统中,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不仅收集的数据生动、有效、可对比性强,且减少后期数据处理的成本,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是重中之重,需要从源头开始把控,从购买到使用都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我校建立的北京大学试剂管理平台关注危险化学品数据,从厂商资质认证,到危险化学品产品数据上传、用户采购审批、产品下单、产品运输、产品使用、废液回收,实现危险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厂商资质认证与数据上传:所有可以在试剂管理平台上发布产品的厂商都通过了平台遴选,其中可以售卖危险化学品的厂商需要具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易制毒化学品经营备案证明等。
(2)用户采购危险化学品:首先,试剂管理平台根据CAS号给出危险化学品提示,且化学品的MSDS文档中详细说明了相关危险化学品的特性,用户采购危险化学品下单时,需要提交相应说明,比如实验用途与管理方式等,提交采购需求后,经过学院审批、保卫部审批并器材办审批通过后,待采购商品信息进入厂商列表,进入具体的采购环节。
(3)危险化学品运输与验货:危险化学品运输到学校后,首先送到学校器材办,由器材办统一验货并组织配送。
(4)危险化学品使用与废液回收:系统要求危险化学品使用时记录操作用量、操作人、操作时间等信息;用户网上提交废液回收申请,由器材办统一回收废液。
通过信息化方式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处理流程,可以查看危险化学品的采购量、存量、和分布,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相关信息,不允许实验室囤积过多危险化学品,加强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安全工作包含方方面面,通过信息化方式的支持,可以将工作做得更全面更高效。目前已经实践的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工作中,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获得用户和同行普遍的认同。未来工作会从安全信息化系统的友好易用性、覆盖面积、数据共享等方面做出努力,并对现有信息化成果进行巩固、细化、深化,为实验室师生提供安全的工作氛围与环境贡献力量。
[1] 史海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9):248-251
[2] 侯德俊,张社荣.依托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6):9-11
[3] 吴林根,余观夏,王国兴.高校实验室安全全过程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8):300-303
[4] 孙晓志,李春鸽,张社荣.天津大学实验室安全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8-11
[5] 亓文涛,孙淑强,樊冰.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295-299
[6] 周健,吴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趋势[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6-228
[7] 张志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86-188
[8] 陈容容,魏东盛,靳永新.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32-234
[9] 冯建跃,金海萍,阮俊,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1-10
[10] 刘渝萍,曹渊,陈昌国,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7):239-241
[11] 路贵斌,石磊.化学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的构建与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0):284-290